近期一則“好心提醒”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不斷被轉(zhuǎn)發(fā):
有些自媒體為了博流量,在自己根本不具備任何科學常識的前提下,就急急忙忙直播轉(zhuǎn)發(fā):
電瓶車的鋰電池不要進家、不要進電梯是正確的。但是這種所謂科學原理卻是胡說八道、是毫無科學依據(jù)的。
如果一個電荷載體在電梯里就會打火爆燃,你還敢?guī)謾C進電梯嗎?你還敢拿任何電池回家嗎?要知道現(xiàn)在使用18650鋰電池的手電筒和各種充電設備非常普遍,遇到電梯就爆燃還得了?
據(jù)了解,這起事件發(fā)生于2021年的廣州市,涉事男子當時被嚴重燒傷后不幸去世。經(jīng)鑒定,爆炸電池屬于非法二次加工改裝電池,經(jīng)法院審理,非法改裝的銷售商賠償死者家屬101萬元。
所以,該事故的核心是電動車的非法二次改裝。這其實是現(xiàn)在多數(shù)電動車自燃事故的主要原因。
按照以前的老國標《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GB17761-1999)的規(guī)定,電動車的速度不得超過20km/小時。
而按照最近修訂的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guī)范》(GB 43854-2024),電動車的速度25km/小時是上限。
實際上大街上跑的電動車,很多都在40-50km/小時,有些甚至飆到60km/小時以上!這些車,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擅自提升電壓非法改裝的結果。
而這種非法改裝就導致了安全性能大幅度下降,加上平時不懂鋰電池不能過度充電和過度放電的原理,在多次過度充放電后,電極表面會大量結晶,這些晶體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能刺穿絕緣隔膜,導致短路燃燒。
至于一些人質(zhì)疑" 為什么早不著火,晚不著火,進了電梯的一瞬間就著火?" ,那只能說這個電池平時可能就有了一些磕碰損傷,進入電梯后,一個偶然的顛簸或者搖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鋰電池過充結晶刺穿隔膜示意圖
因為電梯內(nèi)有攝像頭,公眾看到了在電梯里爆燃的場景。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電池在家里起火、室外起火的事故也有很多,只是多數(shù)沒有被攝像頭拍到而已。
比如下面這兩個電動車爆燃的例子,一個是靜止狀態(tài)下充電、一個是騎行中突發(fā)爆燃,就跟不銹鋼和電梯完全無關:
總結起來,電動車發(fā)生自燃大致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電池本身質(zhì)量問題、 過充或過放、外部磕碰損傷、環(huán)境溫度過高等等。總之,鋰電池能量密度高,一定要按照規(guī)范操作使用,絕對不要為了提速擅自改裝。
雖然電梯、不銹鋼不是鋰電池爆燃的原因,可電梯畢竟是一個封閉空間,一旦發(fā)生爆燃,當事人根本沒法及時脫身。所以,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電動車、電動車鋰電池不進電梯是必須嚴格執(zhí)行的保命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