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許多與林彪有牽連的高級干部都被審查,比如曾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黃永勝,因當時林彪有難逃計劃,廣州軍區成為“重災區”,許多人被免去了職務,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曾任廣州軍區政委,曾遭受免職處分,不過后來平穩著陸,他的名字叫任思忠。
1918年,任思忠出生于四川達縣雙河口一家貧困的農民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與父親相依為命,當時的中國硝煙彌漫,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根本很難生存下去,直到紅軍來到四川后,任思忠父子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因為他們直到共產黨是真正代表老百姓利益的政黨,因此,他們父子毅然報名參加了紅軍。
當時,任思忠才只有16歲,放在現在,不過是一個初中生而已,可在當時的紅軍隊伍中,很多還都只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革命意志卻很堅決,毫不猶豫地跟隨在共產黨的身邊。
1935年,任思忠隨紅四方面軍渡過嘉陵江開始長征,長征途中,紅軍經常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還要克服許多天然屏障,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任思忠就險些在中途丟掉性命。
在第一次過草地時,任思忠進入敵人所預設好的竹簽陣,一不小心,右腳掌被竹簽擊穿,任思忠忍著劇痛,咬緊牙關,堅持跟著隊伍前進,期間任思忠的腳傷受到感染,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最終,在腳背中心位置留下了一塊很深的傷疤。
在第二次過草地時,任思忠更是一只腳邁進了鬼門關。那是1935年的下半年,任思忠跟隨部隊向綏靖方向進發,途徑黑水河,對岸已被敵人占領,為了保證部隊順利渡河,任思忠冒著冰冷的河水,游到對岸順利占領陣地,任思忠本人卻因這次行動染上了傷寒。
當時,任思忠的病情非常嚴重,戰士們抬著他前行,他一直處于昏迷狀態,當部隊到達綏靖時,任思忠已經處于休克狀態,戰友們認為他已經死了,便將其放在了一處山洞里。幸好被一個當地的老百姓發現,任思忠才撿回一命。
在隨后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任思忠都作出不少的貢獻,尤其是解放戰爭時期,任思忠來到廣袤的黑土地上,擔任四十五軍一三五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遼沈和平津戰役,隨后又跟隨四野一路南下,解放了兩廣地區。
新中國成立后,任思忠再接再厲,又率領第五十四軍一三五師,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擔任一三五師師長兼政委。
1955年的大授銜中,任思忠被授予大校軍銜,六年后,又晉升為少將。
1967年,任思忠出任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隨后又晉升為政治委員。
然而,1971年,隨著林彪事件東窗事發,廣州軍區成為“重災區”,許多人都遭受到審查或是撤職處分,任思忠原來的上級黃永勝直接被開除了黨籍,隨著揭批查和“批林批孔”運動的開展,1974年,任思忠也被免去了職務,進入中央讀書班學習。
學習期間,任思忠給中央寫了一份他與林彪、黃永勝問題有牽連的事的檢討,還在小組會上作了自我批評。
不過,任思忠是不存在原則性錯誤的,也受到了組織的信任,因此,1975年,在經過短暫學習之后,任思忠恢復了工作,來到濟南軍區,擔任軍區副政委,隨后又出任濟南軍區政治委員和顧問,實現了“平穩著陸”。
進入晚年之后,任思忠一直生活在濟南,于2004年病逝,享年86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