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隨著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尤其特朗普(Donald Trump)的上臺,冷戰后一直“文恬武嬉”的北約(NATO)各國多少有了些增加國防開支、履行各自“年度國防開支占GDP比2%”北約義務的積極性,但迄今仍有8個北約國家不達標。北約國家中陸地鄰國最少(僅有一個美國)的加拿大長期以來感受不到外部威脅,自然也在這8個“落后分子”之列。
據保守派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近期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盡管加拿大的GDP在北約盟國中排名第六,但國防開支占GDP的比例卻排在第27位,因此不僅即將上臺的特朗普,甚至民主黨人也對加拿大遲遲在國防開支上不達標不滿。曾在奧巴馬(Balack Obama)政府期間負責北約防御政策的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湯森(Jim Townsend)日前就表示,希望特朗普的當選“能給加拿大一個刺激,讓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積極起來”。
盡管迄今特朗普尚未在這一問題上明確表態,但考慮到上一任期他曾就此明確施壓,且兩黨重要人物近期相繼表態(如11月22日參院外交關系委員會資深成員、分別代表共和黨的參議員、來自愛達荷州的里施Jim Risch和代表民主黨的參議員、來自新罕布什爾州的沙欣Jeanne Shaheen均表示了不耐煩,來自俄亥俄州的共和黨眾議員特納Mike Turne也發布了類似言論),加拿大不得不正視這一壓力。
今年7月在北約峰會上,加拿大聯邦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承諾,到2032年加拿大將實現2%目標,而加拿大目前的國防開支僅占GDP比重1.37%,根據最新國防政策計算,哪怕到2030年也只能增至1.76%。11月22日舉行的“哈里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Halifax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um)開幕式上,加拿大聯邦國防部長布萊爾(Bill Blair)表示,到2032年達標的時間表“可信且可驗證”,并表示加拿大正在開展增強軍力所需的工作,同時尋找“加速”實現其目標的方法。
對此美國一些重要人物已明確表示無法接受,如前述兩名參議員就譏諷加拿大“把軍費增加至2%還要等8年”的想法“在特朗普當權時代是異想天開”。但加拿大方面的想法如何?
加拿大最著名的獨立民調機構——安古斯雷德研究所(ANGUS REID Institute)12月5日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支持加拿大增加國防開支的本國受訪者比例一直在穩步增加,最新數據顯示,51%受訪加拿大人認為,到2032年達標“步伐太慢”,且支持反對黨聯邦保守黨的受訪者中這一比例更高,考慮到明年勢必舉行聯邦選舉,聯邦保守黨獲勝機率在增加,因此加拿大為增加軍費提速的概率也可能增加。
目前加拿大各省中已有阿爾伯特省長史密斯(Danielle Smith)、曼尼托巴省長基內夫(Wab Kinew)、愛德華王子島省長丹尼斯.金(Dennis King)等明確表示,加拿大應該盡快達標,以避免把自己和特朗普未來政府間關系搞到更糟,而唱反調的省長幾乎沒有。代表加拿大大公司利益的加拿大商業委員會(BCC)甚至明確表示,加拿大聯邦政府應“超額達標”,更應大舉投資本國國防基礎工業。
民間反對達標和增加軍費的主要是一些返北約組織,如在上月22日魁北克省蒙特利爾舉行北約議會大會(NATO’S Parliamentary Assembly)之際,幾個反北約組織“反資本主義斗爭匯聚點”(Convergence of Anti-Capitalist Struggles)、“為巴勒斯坦而退出”(Divest for Palestine)和“魁北克和平運動”(Le Mouvement Québécois pour la Paix)等就聯合或單獨舉行了返北約、要求加拿大退出北約的示威,并與警方發生激烈沖突。“魁北克和平運動”負責人卡班吉(Jad Kabbanji)表示,加拿大應該拒絕實現北約軍費開支目標,因為“盡管北約自稱是防御聯盟,但它卻破壞了全球多個地區的穩定,并引發了軍事沖突,尤其是在中東和東歐”、且“如果沒有美國等北約成員國提供的武器,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不可能實現”。
問題在于加拿大政要的“支持”很多是有保留和無可奈何的,因此才會拖拖拉拉。
加拿大聯邦下院預算委員會11月出具的一份報告稱,2032年達標的計劃“不明確,因為基于錯誤的經濟預測”,根據該報告,加拿大聯邦政府本財年的國防開支預計為410億加元,相當于GDP的1.35%。展望未來,聯邦政府預計國防開支將在2029年增至578億加元,國會預算官認為這將相當于GDP的1.58%。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分析,要到2032年達到GDP的2%,國防預算將增加到819億加元。但加拿大商業委員會認為,聯邦政府的目標至少應是GDP的2.5%——根據該委員會的估計,到2034年,國防預算將達到1100億加元。“無論這些支出多么必要、有價值或明智,這些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由于在歷次北約發動的軍事干預行動、尤其阿漫長的阿富汗軍事行動中加拿大耗資巨大、傷亡慘重卻未獲得明確收益,加拿大國民對將本國軍隊派遣到海外參戰顧慮重重。11月底,加拿大將首次派遣戰斗部隊赴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參加支援北約前沿部署的“保證行動”(Operation Reassurance,2014年啟動后一度冷卻,2022年3月比計劃提前一年重啟),這支來自加拿大僅存的坦克部隊——斯特拉斯科納勛爵騎兵團(Lord Strathcona’s Horse)的特遣隊不過180人,卻要牽動多達2000人參與保障和輪換,11月底出發前已培訓了一年之久,即便不考慮可能遭遇的傷亡,如此高的耗費和如此低的效率,也很難得到廣泛認同。
加拿大廣播公司11月30日報道就指出,方方面面雖然都原則上支持增加國防開支,卻無不對“增加的防務開支怎么來”含糊其辭,
加拿大商業委員會建議聯邦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來實現2.5%的國防支出目標。首先,政府可以“戰略性地”支出,以期促進經濟增長,從而增加稅收收入。其次,政府可以“重新定位”目前用于研究、基礎設施和促進關鍵礦產開發的一些資金,以便這些資金也可以算作國防開支。最后,該委員會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削減現有支出——也許是大量支出。
該委員會建議杜魯多政府效仿前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政府1995年的做法,當時這個號稱“加拿大史上最摳門政府”的節支計劃3年內節約了290億加元開支,“鑒于如今聯邦支出比當年高出70%,3年內照方抓藥能節約近900億加元”。對此資深加拿大國會專訪記者、《承諾與風險》(Promise & Peril,)一書作者惠里(Aaron Wherry)認為“不現實”:首先,杜魯多計劃壓縮政府開支150億加元的計劃已被廣為詬病;其次,1995年“摳門”的重點不是別的,恰是國防開支(根據Our World in Data匯編的信息,加拿大的國防開支從1992年占GDP的1.9%下降到1999年的0.8%,近1995年當年聯邦預算中就砍掉了16億加元),此外,削減的開支還包括聯邦政府向各省轉移支付的教育、醫療、社會救助專項資助資金(自1993年的269億加元下降至1997年的205億加元),,更導致加拿大大幅削減了經濟適用房和廉租屋的建設,如果杜魯多政府如法炮制,如今高喊“支持增加國防開支”的各省省長會立即翻臉。
正因如此,被認為最堅決支持“達標”的聯邦保守黨,其黨領博勵治在最新表態中只談“支持增加國防開支”,卻回避了“何時達標”這個關鍵性問題。CBC報道認為,現實的資金來源不外乎加稅(如將企業稅率提高三個百分點即從15%提高到18%,每年可為聯邦政府帶來超過90億美元的收入。將商品及服務稅從5%提高到6%,則可能再增加100億美元)和擴大赤字,或把已經天怒人怨的“碳稅”再加碼(1995年就增加了每升1.5加分的聯邦汽油稅),在當前加拿大經濟不景氣、公眾對民生不滿情緒高漲的背景下,這樣做的后果不問可知。
正因如此,提出“采取一些措施”的加拿大商業委員會,其主席海德(Goldy Hyder)在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的《權力與政治》節目采訪時也無奈表示,上述選項“都不是現實可行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