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那場立國之戰,直接讓世界各國對中國刮目相看。
人人皆知抗美援朝的總司令是彭德華元帥,是他指揮將士們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但彭老總后來卻說: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歸功于后勤。”
而當時負責后勤的人正是周總理。
在彭老總看來,周總理的功勞不比自己小,但周總理自己卻從來不提,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清楚他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怎樣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周總理在抗美援朝“幕后”中付出多大心血。
抗美援朝的“總后勤部長”
早在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之后,周總理就非常有遠見的秘密組建東北邊防軍,隨時準備應對戰火的蔓延。
8月上旬,25萬多東北邊防集結完畢,當時周總理還兼任軍委參謀長和政務院(1954年結束)總理,哪怕事情千頭萬緒,周總理也能運籌帷幄,條理清晰。
這點不光是黨內同志認可,就連毛主席也對他多有稱贊。
抗美援朝爆發后,在東北邊防軍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征朝鮮。
周總理則立馬開始著手后勤準備,周總理的軍事指揮能力極高,深知糧草對于前線的重要性。
中國也有句古話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志愿軍入朝之前,周總理就對部隊武器彈藥、糧食醫藥等做出了統籌安排。
志愿軍入朝之后,周總理時刻關注前線戰況以及后勤情況,從車輛、物資到運輸、經費,事無巨細。
朝鮮的天氣寒冷,我軍士兵入朝后急需冬裝,周總理得知后就一天兩次的催國內抓緊時間生產。
1951年1月周總理親赴東北沈陽,參加東北軍區和志愿軍第一次后勤工作會議。
會上他指出了不少服裝上存在的問題,比如有些衣服不利于戰斗或不利于傷兵救治之類的,并給出了可行的改進方案。
在運輸方面,周總理特意強調“千條萬條,運輸第一條”,確立了“鋼鐵運輸線”的任務。
次月彭老總趕回北京,除了匯報戰況,和毛主席商議接下來的方針,便是要解決后勤問題。
他將前線的困難告知國內,國內一時之間也難以解決,只能盡全力滿足前線需求。
彭老總走后,毛主席致電斯大林,將朝鮮戰場的嚴峻情況告訴他,斯大林同意派援兵參戰。
但蘇聯過來的援兵有驅逐機師和高炮師,還有上千輛汽車,怎么調度也是個很大問題。
為此周總理開了無數的會,終于在3月初將各項工作方案部署趕了出來,并發給了彭老總。
彭老總被周總理的工作效率震驚到,他沒想到這么短的時間里,周總理竟然做出了這么詳細的方案,心中不禁對周總理生出了敬佩與贊嘆之情。
抗美援朝中后期,毛主席與周總理更感覺到了增加后勤的重要性,因為韓國太小了,而志愿軍參戰部隊軍種復雜,需要的資源巨大,韓國的幫助杯水車薪。
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志愿軍的后勤還得從國內出。
而這項工作就落在了心細如發的周總理身上,他負責前線部隊的各種后勤保障,有時他還得和蘇聯聯系,購買武器運往前線。
戰爭初期,美軍憑借空中優勢對志愿軍進行大規模掃射,以至于志愿軍連飯都沒法做。
周總理知道后就發動全國各省人民做炒面,并運送至前線。
由于美空軍對后勤運輸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毛主席、周總理和彭德懷等人便商議建立中朝空軍聯合集團司令部,并修建機場。
1952年美軍想要摧毀朝鮮背面的鐵路系統,周總理迅速反應過來,命志愿軍空軍掩護平壤以北公路運輸,志愿軍高炮部隊集中用于鐵路系統防空,同時增補鐵路維修隊。
在短時間內下達防空、搶修、搶運的命令,使得后方建立起了一個交通運輸網,直接導致美軍行動失敗,基本保證了運輸任務的完成。
彭老總在前線時總說:
“沒有可靠的后勤保障,再好的指揮員,再好的戰士也不會打勝仗。”
彭老總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勛章一級國旗徽章時,仍表示后勤的功勞很大,這枚勛章應該頒給主管后勤的領導。
而抗美援朝的整個后勤,基本就是周總理一個人在一手抓。
不僅如此,他除了在后勤上有突出成績,在軍事指揮和外交斡旋中也有非常大的貢獻。
作戰談判雙管齊下
在抗美援朝前三次戰役中,周總理一直都是協助毛主席指揮前線軍事。
第四次、第五次戰役,周總理便受毛主席委托接替指導志愿軍作戰。
那時候毛主席需要離京休養,那段時間周總理全權指導志愿軍的作戰軍務。
他首先主持中央軍委確定了志愿軍實施輪番作戰的方案,堅持以長期作戰,保持部隊有生力量,提高持久性。
第二提出多兵種聯合作戰,加強空軍建設,使地空能夠協同作戰。
第三主持軍委確定作戰與談判相互配合的方針。
周總理人在千里之外,但對戰局卻有著非常清晰的把控。
那段時間由周總理起草簽發的文件不下百封,那些電報中從大局勢到戰役布局一應巨細。
每天他除了聽取總參作戰室的回報,還需要看前方的戰況和敵我態勢,然后迅速根據戰局變化做出應對策略。
1952年美國發動細菌戰,也是周總理領導組織了反細菌戰的斗爭。
他一邊要求有關部門組織防疫隊前往前線,一邊將美國的險惡用心公之于眾,揭露和控訴美軍慘無人道的罪行。
除了軍事指揮外,周總理還全權負責抗美援朝時期的外交事務。
抗美援朝爆發之后,周總理多次以新中國外交部長的身份對美國的侵略行為提出抗議。
在此期間他充當了中、蘇、朝等國中間的斡旋角色,親自與各國領導人溝通交流,以促進各國統一戰線。
1951年7月,他一度被累倒,不得不去大連休養了一個月。
隨著美方在朝鮮戰爭中的多次失利,停戰談判也于1951年7月舉行。
為了保證談判順利,周總理作為中方負責談判的最高領導人,親自部署了關于談判中一系列細節。
那時他的身體并沒有完全休養好,只是為了這次談判,他又強撐著回到指揮崗位。
他將鄧華、解方、李克農、喬冠華等人派到前線談判,并讓他們及時將前線談判情況傳回國內,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應對措施。
談判剛開始時,美軍態度強硬,周總理當機立斷,運用“邊打邊談”的策略,加大談判的籌碼。
所以當時就形成了“談談打打、邊談邊打”的情況。
戰場上拳頭硬的那一方才有話語權,周總理在堅持原則不退讓的情況下,選擇了能談談,談不了就打的方式。
既能保證我方談判人員在談判桌上的底氣,同時也能震懾美方,讓他們知道我方絕不會輕易讓步。
在這場談判中,周總理始終發揮主導作用。
在那一年半的時間里,他幾乎對每一個談判環節都給予了指示,經他手起草和修改的電報、發言稿更是高達兩百多份。
他人雖然沒有出現在談判桌上,但談判桌處處都有他的影子。
在前線戰士和談判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抗美援朝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場戰爭令全世界為之矚目,在中國之前,除了蘇聯,應該沒有哪個小國敢輕易挑戰美國。
而中國偏偏就做到了,這場戰爭之后,彭老總的名字響徹世界。
世人皆知彭老總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司令,卻不知道周總理在這次戰爭中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周總理他自己對其他人要求的。
每每提起抗美援朝,周總理總是第一時間說這是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確領導,是彭老總在前方的正確指揮,至于他自己,他卻只字不提。
有些人想要將周總理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宣傳宣傳,也被周總理制止。
他不愿居功,覺得這是毛主席與彭老總,以及前線各位將士們的功勞,只要勝利了就好。
實際上在中央領導層中,周總理是參與此戰最多、投入精力也最多的人之一。
從后勤到指揮再到外交,哪個不需要耗費心神,但周總理卻能將一團亂麻理順,一心多用,將這些事務處理的漂亮利索。
若非如此,彭老總又為何會再三提到后勤的功勞?
抗美援朝的勝利離不開毛主席、周總理、彭老總和中央各位領導的正確指揮,也離不開戰士們在前線的拼命搏殺,更離不開全國人民對抗美援朝的支持和幫助。
這場戰役我們舉全國之力,讓全世界看清了中國這頭“東方雄獅”,先輩們打贏這一仗,為我國爭取到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給了我們發展的機會,才有了現在的繁榮昌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