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初,印巴爆發了一場短暫的空戰,戰前,外界普遍認為印度空軍會輕松取勝,其“陣風”、蘇-30MKI等主力戰機陣容豪華。然而,幾天下來,戰報卻令人意外:印度空軍損失慘重,裝備看似普通的巴基斯坦空軍卻幾乎毫發無傷。
以弱戰強不落下風甚至還能小勝,很明顯,這場戰役又成了軍事專家眼中不得不討論的經典戰役。根據外媒的報道,即使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個月,甚至伊以中間還打了一場,但絲毫不影響各個國家對印巴空戰的研討。
與此同時,印度因意外透露真實損失,而中式殺傷鏈,也難得獲得來自美國專家的認可。那么,印巴這一戰,到底是戰術對戰局的影響大,還是裝備對戰局的影響大?
戰爭從印度的沉默開始
戰前,新德里的戰鼓敲得震天響,源于克什米爾的一場恐怖襲擊,讓印度找到了發動代號“辛杜爾行動”的完美借口。全世界都以為,一場規模和實力完全不對等的碾壓即將上演,然而,戰爭的結局讓最樂觀的巴基斯坦支持者都感到錯愕。
6;0,一個剃光頭式的比分,,巴基斯坦空軍以近乎零損失的代價,將包括法制“陣風”、俄制蘇-30MKI在內的印度空軍精銳,從天上一一擊落。印度引以為傲、耗資巨大的S-400防空系統,甚至沒來得及發出一次像樣的警告,其雷達站就被干凈利落地端掉。
戰后,印度突然變得異常安靜,先前的好戰言論消失了,媒體的喧囂平息了,政府陷入了漫長的沉默。這種死寂,比任何戰敗聲明都更說明問題。伴隨這種沉默的,是印度股市在一周內蒸發掉的超過800億美元。
而這場空戰的勝負,其實在雙方戰機進入導彈射程之前,就已經決定了,比如第一個回合,發生在肉眼看不見的電磁頻譜。當印度機群氣勢洶洶地撲來時,巴基斯坦并沒有急著讓戰斗機起飛迎敵,相反,他們先摁下了一個“靜音鍵”。
部署在前線的中國產電子戰吊艙,像一只無形的大手,瞬間攥住了印度的雷達和通訊。印度飛行員的雷達屏幕上不再是清晰的目標信號,而是一片閃爍的雪花。無線電里充斥著刺耳的噪音,他們聽不見指揮,也聯系不上隊友。
更致命的是,印度重金購得的S-400防空系統,其賴以生存的遠程預警雷達,在這場電磁風暴中同樣失靈。一個看不見目標的防空系統,不過是一堆昂貴的鋼鐵稻草人,巴基斯坦的攻擊機群得以從容地繞開或直接摧毀了這些失去“眼睛”的陣地。
真正的差距,是對手比你更快地“思考”
如果說電子戰癱瘓了印度的感官,那么接下來的體系對抗,則徹底粉碎了它的“大腦”。巴基斯坦的勝利,不是殲-10CE或梟龍BlockIII某一架飛機的勝利,而是一整套“空地一體化”作戰體系的勝利。這套由中國協助構建的系統,像一個高效運轉的超級大腦。
天上的ZDK-03預警機是“眼睛”,360度無死角地掃描著數百公里外的天空。地面指揮中心是“大腦”,通過名為Link-17的高速數據鏈,將預警機、戰斗機、地面雷達和防空導彈緊密地連接成一個整體,情報在各個單元之間幾乎是秒級共享。
巴方飛行員駕駛殲-10CE起飛時,他面前的顯示器上已經清晰地標示出敵機的方位、速度和型號。他要做什么、打哪里,戰術部署在踏入座艙前就已經完成了。這種“發現即摧毀”的決策循環,快得令人窒息。
反觀印度,則上演了一場“萬國牌”裝備的悲劇。如果只看牌子和宣傳,這些裝備單獨看都很先進,但組合在一起,卻像一支由各國頂尖球員組成、卻語言不通、戰術各異的球隊。
陣風聽不懂蘇-30的指令,預警機發出的信號沒人能完全兼容。整個作戰體系,處于一種深度的“癱瘓”狀態,指揮靠吼,通訊靠喊,這就是印度空軍的真實寫照。當一個系統還在用人腦和語音進行低效溝通時,另一個系統已經用算法完成了幾輪迭代。
感官被致盲,大腦已死機,印度空軍剩下的,只有物理層面的最后“一擊”。而這一擊,同樣充滿了代差的絕望。
當射程成為正義,格斗就成了笑話
現代空戰的核心,是超視距作戰,即在雙方肉眼看到彼此之前就分出勝負,誰的“手臂”更長,誰就掌握了生殺大權。巴基斯坦戰機掛載的,是中國產的霹靂-15E空空導彈,公開射程超過160公里,而印度“陣風”戰機上最先進的“米卡”導彈,射程只有80公里。
也就是說,巴基斯坦飛行員可以在印度人根本看不到他的地方,從容地鎖定、發射。霹靂-15E還有一個極為高明的戰術:它在飛行的大部分時間里保持雷達靜默,直到最后階段才突然開機鎖定目標。
于是,戰場上出現了堪稱詭異的一幕:一架架先進的“陣風”和蘇-30MKI,在沒有進行任何機動規避、沒有發射任何干擾彈的情況下,凌空爆炸。他們的飛行員,至死可能都不知道攻擊來自何方。
空戰變成了屠殺,所謂的空中格斗、狗斗纏斗,這些電影里的經典畫面,在這場戰爭中一次都沒有發生。因為印度飛機,連近距離接觸戰的機會都沒有,6:0的戰績,就是對這種“射程即正義”的最好注解。
多國研討改變世界軍火地圖的成績單
空戰結束以后,泰國空軍與近期近期召開專題研討會,印度駐印尼大使館在雅加達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更是用一份PPT曝光了印度在空戰中的真實損失:三架“陣風”,一架米格-29,一架蘇-30和一架無人機,再加上兩臺S-400發射車。
這場短暫的空戰,其掀起的漣漪,遠遠超出了南亞次大陸,甚至于全球軍火市場的格局被徹底改寫。法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機,此前被譽為“最強四代半”,經此一役,神話破滅;俄羅斯的S-400,也從“不可摧毀的防空利器”變成了國際笑柄。
只是誰都沒有想到,這次印巴空戰,竟然為中國軍工做了一次免費的廣告。殲-10CE、霹靂-15E、ZDK-03預警機、電子戰系統……這一整套“中國方案”在實戰中的表現,著實驚掉了不少軍事家的下巴。
據說,埃及、土耳其等國的采購意向書,像雪片一樣飛向了北京,世界突然發現,軍火采購,買的不再是單一的武器,而是一整套能打贏的“作戰生態”。
結語
從已知的信息來看,從五角大樓到莫斯科,全世界的軍事家都在緊急復盤這場戰斗。尤其是美國軍事專家,對中式殺傷鏈贊不絕口,宣稱堪比美軍的“全域聯合指管協同”作戰概念。或許他們已經意識到,單純堆砌昂貴的明星裝備已經過時,未來的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是數據與算法的較量。
美軍開始加速部署AI空戰系統,俄羅斯則著手解決自己裝備的兼容性難題。一個由數據和網絡主宰的新戰爭時代,以一種不容置疑的方式,揭開了序幕。雖然沖突的硝煙已經散去,但那份讓印度失語、讓世界震驚的沉默,才剛剛開始在歷史中回響,不是嗎?
信息來源: 光明網2025-05-13《美媒:印巴大規模空戰顯示空戰格局變化》 國際在線2025-06-06《印尼考慮采購殲-10:印巴沖突中的表現是重要因素》 觀察者網2025-06-10《印度外長蘇杰生:不要看戰機損失,多看看我們對巴基斯坦的打擊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