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半島的北部,渤海與黃海的交匯處,有一片島嶼,這里是山東唯一的海島縣:長島縣。長島景色優美,自古就有“海上仙山”的稱號,吸引了無數游客前往,近現代史上,這里還出了一名老革命家,他的名字叫林乎加。
1916年,林乎加出生在山東長島的一個大戶人家,家庭殷實的他從小就接受了系統的文化教育,當時的中華大地戰亂紛飛,軍閥之間混戰不斷,在林乎加15歲那一年,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無數中華兒女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此后隨著日本對中國侵略的不斷加劇,身為熱血青年的林乎加也決定投身到抗日救國的斗爭之中。
1937年,也就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這一年,林乎加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不久便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林乎加主要是活躍在山東地區,擔任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路指揮部中隊政治指導員,八路軍115師東進山東后,林乎加被編入八路軍山東縱隊,領導山東地區的敵后抗日活動。
解放戰爭后期,林乎加跟隨軍隊南下,來到浙江,參與了浙江省的接管工作,并留在浙江工作,擔任浙江省委書記處書記,主抓農業生產工作,工作中,林乎加雷厲風行,為浙江省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1965年,林乎加被調到中央,擔任“小計委”領導成員。
令人沒想到的是,僅過了一年,一場風暴驟然降臨中華大地,面對浙江“造反派”的批斗,林乎加有理有據,說道:“我在浙江工作了這么多年,管農業管了這么多年,我要回去,有什么錯誤,就檢查什么錯誤。”
即便如此,林乎加仍然遭到“造反派”的迫害,被迫暫停了工作,甚至一度被關押起來,但林乎加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他堅信黨始終會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結論。
“九一三”事件后,一大批老干部被解放,林乎加便是其中之一,1972年,林乎加回到北京,出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協助國家計委主任余秋里工作。
1976年10月,黨中央重拳出擊,一舉將“四人幫”粉碎,當時,“四人幫”在上海還有許多余黨,為了穩定上海局勢,中央派出以蘇振華、倪志福、彭沖為核心的工作組。此時,倪志福找到余秋里,希望他推薦一位懂經濟的副主任,一同前往上海,余秋里毫不猶豫地推薦了林乎加。
果不其然,工作組不負眾望,成功穩定了上海的局勢,隨后,蘇振華、倪志福和彭沖分別回去參加中央和江蘇省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勝利大會,由林乎加和公安部副部長嚴佑民暫時負責中央工作組的日常工作。
不得不說,在這次關鍵行動中,林乎加立下了大功。
立下大功的林乎加隨即得到了重用,中央工作組成員大部分撤離上海,返回原單位,蘇振華、林乎加和嚴佑民則留了下來,蘇振華出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林乎加和嚴佑民擔任上海市委書記,也就是說,林乎加這個市委書記大概相當于現在的市委副書記。
不過,林乎加并沒有在上海待太久,1978年6月,林乎加被調到天津,出任天津市委第一書記,接替在十年特殊時期犯下嚴重錯誤的解學恭,在此期間,林乎加依托天津已有大學,自籌資金,辦了10所分校,圓了8000名學生的大學夢,不得不說,這些學生應該要感謝林乎加這位好書記。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一次,林乎加同樣也沒有在天津待太長時間,1978年10月,吳德被免去北京市委書記、市革委會主任的職務,林乎加被任命為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市革委會主任、北京衛戍區第一政委。
就這樣,短短的兩年時間,林乎加連任上海、天津和北京三個直轄市的市委書記,這種履歷,在黨內是非常罕見的,足可見組織對林乎加高度信任和器重。
當然,林乎加也沒有辜負組織對他的信任,他積極貫徹中央的政策與方針,為這段時間京津滬的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進入到八十年代,林乎加還曾擔任農業部部長、國務院“三西”地區農業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等職務,于1995年離開領導崗位。
而且,林乎加非常懂得養生,他一直活到2018年,享年102歲,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壽星,在這里,向這位為新中國創建和新中國穩定作出重大貢獻的老革命家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