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王簡
文化,這一生活的余興,
卻是有些人貫徹生命的信念行為。
當(dāng)一個人性情中最崇高的地方,
綻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dāng)一個人的審美趣味,
足以賦予生活一種幽雅和況味
——那便是文化所致。
文化不是知識,
文化是知識以外對美的追尋。
圖丨淡水間
世間萬物,皆有所養(yǎng)。
草木發(fā)幽野,澤雨露而生扶疏;
身心在書房,親筆墨便得滋養(yǎng)。
如果說,
書房是一個人的精神圣域,
那么書房之中的長物,
便是這圣域里的明珠。
先人論文房曰:
?時書以養(yǎng)筆,時磨以養(yǎng)墨,
時洗以養(yǎng)硯,時舒卷以養(yǎng)紙?。
時臨書室,
文房供具得以度歲越時;
常親長物,
人之身心乃得精神熏染。
文化,是最好的滋養(yǎng)。
圖丨擬見
生命的滋養(yǎng),
來自于對生活情趣的追尋,
更來自于對長物的浸淫,
中國古代文人的居室中,
案須有筆、墨、紙、硯,
齋自備琴、棋、書、畫,
除此之外,還有種種雅物。
如今,當(dāng)我們今人隔空隔世
看見這些文房舊物之時,
只要用心體會,
就可以聽見古人激動的心聲,
看見古人真誠的容貌。
他們營役于書房之中,
或以藏玩,
或以格物,或以閑居……
以文化滋養(yǎng),
為我們構(gòu)筑了一個璀璨的世界。
圖丨頑玩石不全
文化是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的,
藏玩之道,可以養(yǎng)心。
在文人看待器物的方式中,
雅俗往往是第一評判標(biāo)準(zhǔn)。
凡見一物,格其優(yōu)劣,
以君子的心性,
界定『大雅』之境,
創(chuàng)造出合乎文人審美的真韻況味。
室中琳瑯多韻致,
人間燕閑勝桃源。
會心豁目,眾妙皆備。
臨法帖名跡,
歸真有序,墨池凝香澤;
賞拳石清供,
玲瓏煙云,肌骨參天地;
品碧草修竹,
清雅盈室,案上成幽野……
虛廬清曠,
坐塵釋慮,雅物明真韻;
丈室軒朗,沖淡瀟灑。
圖丨寂萊
格物,當(dāng)有一顆審美的種子,
從傳統(tǒng)尺度里汲養(yǎng)自我。
先人謂:
琴令人寂,杖令人輕,
麈令人雅,
竹令人冷,石令人雋……
清閑娛目之外,
書房里一派詩意氣韻,
令人身心皆閑。
從心所欲不逾矩,
格物便是做人,
心無拘役,但又不逾越規(guī)矩。
在一定的法度之內(nèi)明心見性,
合乎規(guī)矩而垂范后世,
這便是格物致知的最高境界。
由物及器,由器及人,
在格物中致良知,
在熏染中養(yǎng)真氣。
圖丨沐心茶室
中國的哲學(xué)是閑適的哲學(xué),
閑居可以養(yǎng)志。
正如宋人倪思有謂:
讀義理書,學(xué)法帖字,
澄心靜坐,益友清談,
小酌半醺,澆花種竹,
聽琴玩鶴,焚香煎茶,
登城觀山,寓意弈棋,
十者之外,雖有他樂,吾不易矣。
生活有閑,長物為伴,
無論是讀書、臨帖、焚香,
還是鼓琴、弈棋、品茗,
皆以文房長物為載體。
得一段閑居,清心樂志,
構(gòu)成璀璨光華的審美哲學(xué),
影響著世人對閑雅的追尋。
圖丨枀茂
如今的我們,
遠(yuǎn)離了精神的華貴。
今日的貴族、富翁,
也沒有擁有這樣的生活,
因為文化的生活
不只是物質(zhì)上的富足,
還有精神上的高貴,
是真正的風(fēng)花雪月。
在這個意義上,用文化追尋美,
就是讓美常在生活之中。
如果說生活是花朵,
那么泥土就是文化,
愿你我的清居日常里,
能落下美的種子,
綻開最精彩的那朵花。
跨 | 界
關(guān)|注|美|好 | 分|享|價|值
文 學(xué)|電 影|音樂|藝術(shù)|文本
踐 行 時 代 人 文 使 命
策展|小說|劇本|版權(quán)|項目|推廣
出版|詩歌|散文|評論|IP
聯(lián)系管理員|YOUGUANART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