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頭傳出三聲槍響,中國共產黨開始了獨立創建人民軍隊的漫長征途。經過22年的浴血奮戰,這支英雄的部隊終于打出了屬于人民的天下,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55年,人民解放軍大授銜,從南昌起義的部隊中,走出了朱、賀、劉、陳、聶、林、葉等7名共和國元帥,走出了粟裕、陳賡、許光達等3名大將,走出了周士第、陳奇涵、蕭克、楊至成、趙爾陸等5名上將以及一批中將、少將。
《建軍大業》劇照
關于元帥和大將在南昌起義中的職務,筆者前面已經寫得比較多,讀者朋友們也多有了解。但是,5名上將在當時的職務卻鮮為人知。
其實,這些上將們在南昌起義中的職務并不低,甚至不低于元帥和大將。
先介紹一下趙爾陸上將。趙爾陸在開國上將中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因為他是我軍的后勤上將,是“革命的老黃牛”,不像那些戰將們富有傳奇色彩。趙爾陸是山西原平人,曾考入山西的最高學府晉山師范學校學習。1927年,20歲的趙爾陸在董必武的介紹下趕到南昌,參加了賀老總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學兵隊,從而追隨賀老總參加了南昌起義。
趙爾陸上將
除了趙爾陸,其他4位上將在南昌起義的部隊中都是連以上的軍官,而且一個個資歷不凡。
開國上將之首的蕭克,1907年生于湖南嘉禾的書香世家,讀過師范,后投筆從戎入黃埔軍校學習。黃埔軍校畢業后,蕭克參加了北伐戰爭,后在葉挺的24師71團任中尉指導員。1927年8月1日,蕭克在葉挺的麾下參加了南昌起義,后來在起義軍南征途中擔任71團4連連長,參加了會昌戰役、湯坑血戰。流沙兵敗后,蕭克經歷了被俘、釋放,流落廣州街頭等磨難后,回到湖南宜章鬧革命,并在1928年跟隨朱老總、陳老總上了井岡山。
蕭克上將
同樣畢業于黃埔軍校的還有楊至成上將,他是貴州三穗縣人,1926年考入黃埔5期。多數人只知道楊至成是我軍后勤工作的主要創始人,其實他早年是一名鐵血戰士。南昌起義中,楊至成是賀老總的20軍第6團6連的指導員,率部參與殲滅敵79團后,又協助兄弟連隊圍殲了駐在大校場的敵80團。回憶南昌起義,楊至成將軍寫過這樣一首詩:城東大校場,八一動刀槍,我連幸臨陣,烽煙豈能忘。
楊至成上將
陳奇涵是江西的3名開國上將之一(另兩人是肖華和賴傳珠),1897年生于興國,他是開國上將中資歷最老的一個。曾入讀云南講武堂分校,在黃埔軍校擔任過教官和學生隊隊長,少將軍銜,很多國共名將都是他的學生。朱老總在南昌創辦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后,陳奇涵任參謀長,是我黨在該部隊的負責人,為這支部隊參加起義做了大量工作。起義失敗后,陳奇涵回到興國,領導工農武裝革命運動。
陳奇涵上將
5名上將中,在南昌起義時職位最高的是周士第,時任第25師師長。周士第1900年出生于海南瓊海縣,黃埔一期的高材生,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隊長,“鐵軍”葉挺獨立團參謀長。南昌起義前,周士第任25師73團團長,8月1日,他配合聶榮臻,組織73團全部、74團和75團的部分隊伍參加起義。8月2日,起義部隊整編后,任25師師長。周士第在起義中的部下,有后來成為元帥的73團政治指導員陳毅、73團3營7連連長林彪,后來成為大將的73團3營的排長許光達。
周士第上將
綜上所述,參加南昌起義的5名上將,除了趙爾陸以外,其余4名都是黃埔畢業生或教官,在起義時都是軍官,他們的資歷堪比一些元帥和許多大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