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劇《亮劍》中,到解放戰爭階段楚云飛所指揮的是第89師,劇情設定為隸屬于第5軍建制。
第5軍是國民黨軍的王牌部隊,最早還有大量機械化部隊,后來換裝美械后成為著名的美械軍之一,是解放戰爭時期邱清泉的老底子。
不過第5軍的名頭很大,其編制下的各師中卻沒有第89師的番號;而在真實歷史上,第89師也不是沒名頭的部隊,它同樣是中央軍的嫡系部隊,但長期隸屬的單位是第13軍。
第13軍跟第5軍一樣,也是美械軍之一,不過該軍不是杜聿明、邱清泉系的,而是湯恩伯系統,甚至說是湯恩伯系的基干部隊。
1932年初,以武漢要塞司令部及所屬部隊,外加武漢分校部分人員組成第89師,錢大鈞為師長,不久后又以湯恩伯為師長。
所以第89師的底子就是中央軍嫡系,更是在組建后不久就成為了湯恩伯的基干部隊;此后湯恩伯長期指揮第4師、第89師作戰,這兩個師成的第13軍也就成了湯的起家部隊。
所以在第89師成為中央軍嫡系的時候,杜聿明系的第5軍還沒有出現。
到全面抗戰前搞調整師的時候,第89師便是20個師中的一個,足見其地位如何。
這里所說的調整師其實也就是民間所謂的“德械師”,但請注意,實際上的“德械師”并不德械,稱其為調整師更符合實際。
以第89師調整后的實際兵員裝備來說,全師轄標準化的2旅4團,師直屬有炮兵營、工兵營等,兩個旅各有1個小炮連,總兵力1萬余人
全師以裝備計有4000余支中正式步槍、324挺哈奇開斯輕機槍、72挺馬克沁重機槍、24門寧造82毫米迫擊炮、12門日式75毫米山炮、6門37毫米戰防炮、12門20毫米機關炮。
里面的裝備顯然不全是德械,實際上是雜械,但在師范圍內統一了型號,而且武器發放足額。
這樣齊整的部隊稱之為調整師顯然是合適的,而且在當時自然也被當作主力部隊使用。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第89師參加了南口之戰,隨后又轉戰參與了臺兒莊之戰,后續長期在中原戰場作戰;豫湘桂戰役后,隨第13軍撤往西南。
在西南地區,第13軍被確立為美械裝備軍,于1945年初全面換裝美械,第89師也成當時國軍的39個美械師之一。
與當初的德械師名不副實不同,美械師確實基本上都是美械,師直屬有12門美式75毫米山炮,團級裝備37毫米戰防炮和81毫米迫擊炮,營級有重機槍和巴祖卡火箭筒,連級有六零炮,班級有輕機槍和沖鋒槍以及美式步槍。
不過第89師并未在華東戰場參戰,而是隨第13軍調往北方參與了山海關之戰,隨后主要在熱河地區作戰,但也時常派兵到東北主戰場。
所以該軍的隸屬關系原先是屬于東北,后來被劃到華北。
至于第89師在東北戰場挺有名,1946年2月東北我軍在秀水河子戰斗中首次取得對美械部隊的殲滅戰,所打的就是第89師的一個加強團;一年多后的四保臨江之戰中,東北我軍更是以犧牲7人為代價,殲滅了第89師外加第54師的一個團的出戰部隊。
此后重建的第89師主要就在華北戰場了,后來在覆滅于平津戰役中,并沒有出現在華東戰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