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
《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氣好,
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
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
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閑人醉,
五馬無由入酒家。
這首《早冬》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772年-846年)的作品,雖然不是他的代表作,然而不失是一首描述冬天的佳作。整首詩歡快明朗,輕松閑適,把江南的冬天描寫的十分可愛。
首聯贊美江南,已經是陰歷十月份了(陽歷11月左右),霜降時分,可是江南的冬天和北方不同,依然是猶如春天。
頷聯對仗工整,“霜輕”對“日暖”,“未殺”對“初干”,“萋萋草”對“漠漠沙”,堪稱妙對。北方霜降節氣以后,樹葉凋零,青草荒蕪,一副衰敗景象,可是南方卻不一樣,即便是下霜,也是很輕柔,芳草萋萋如茵,地面上的露水,也被和曛的陽光照射,似干未干,沙土粒粒,軟軟綿綿,一輕柔溫暖,應了上句,就好像春天來到一樣。
柘樹
寒櫻樹
頸聯描述柘樹和櫻花樹,這兩種樹都是落葉喬木,冬天柘樹葉片發黃掉落,櫻花落葉后,枝型美觀,樹皮白色,光滑而有光澤。而詩人富于想象,黃葉就像樹枝剛發的嫩芽,隨風擺舞的白色櫻花枝丫成了狂舞的春花,變衰殘成萌動,扭敗落為希望,可見詩人心情愉悅,放眼望去,一切都是美好的事物。
尾聯比較難懂的是“五馬”典故。“五馬”典故出自漢朝時候太守乘坐的車,用五匹馬駕轅,因借指太守的車駕。比如《玉臺新詠?日出東南隅行》:“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白居易另一首《西湖留別》詩:“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都是用“五馬”來代表身份。
從詩人用“五馬”典故來推測,這首詩應該寫于白居易任職杭州、蘇州刺史之時。因為太守屬于五品官員,而白居易在821年被加封朝散大夫,才正式著五品緋色朝服(緋色即朱色,為五品以上官員所用的服色。),822年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825年被任命為蘇州刺史,826年因病去職,回到西北長安。因此這首《早冬》應創作于822年到825年之間無疑。
另外從全詩來看,詩人心情歡快,萬物凋零的冬天在詩人眼里成了生機勃勃的春天,一掃十年前被貶為江州司馬時的那種郁悶愁苦之情,詩人被任命為刺史,轉上柱國,又轉中書舍人。仕途獲得舒展,可以略微施展才華志向,詩詞風格自然變得輕松愜意,不再是“江州司馬青衫濕”。
從其同時期任職杭州刺史的另一首著名詩詞可以看出,《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描述明媚春光,同樣是歡快的氣氛,細致入微的觀察,意境優美、措辭講究,藝術感染力極強,成為其代表作。
因此,從以上分析,《早冬》應該是白居易在蘇杭任職期間的作品,也是一首描述冬天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2018-1-12榆木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