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越汽車的興衰歷程
曾經的輝煌起點
極越汽車的誕生,可謂承載著各方的殷切期待,它是百度與吉利共同打造的 “新能源 + 智能駕駛” 雙劍合璧的標桿。2021 年 3 月,集度公司成立,百度持股 55%,吉利持股 45%,這便是極越汽車的前身,拉開了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嶄露頭角的序幕。
當時,百度在 AI 技術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以及領先的布局,負責為極越汽車提供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比如其 Apollo 智能駕駛系統、文心一言賦能智能座艙等,讓極越汽車在智能化方面有著強大的競爭力,剛亮相時在智駕方面可以說位列國內第一梯隊。而吉利作為傳統車企巨頭,擁有成熟的整車平臺和強大的制造能力,為極越汽車提供了堅實的生產制造基礎,像基于吉利 SEA 浩瀚架構打造的車型,有著成熟的供應鏈與工廠支持。
在技術依托如此強大的背景下,極越汽車定位高端,旨在打造具有創新性、科技感十足的新能源汽車,從最初的主打自動駕駛,到宣稱要做最好的機器人汽車、智能駕駛汽車,每一步都彰顯著其想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拓出一片新天地的決心,初入市場時也確實吸引了眾多目光,在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可謂是初露鋒芒,一度被視為新能源領域極具潛力的 “明星” 品牌。
無奈的黯然落幕
然而,距離 2025 年不到 20 天的時候,極越汽車卻突然傳出 “清盤” 的消息,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不小的震動。2024 年 12 月 11 日下午 6 點,極越汽車 CEO 夏一平召開全體員工會議,宣布公司就地解散,曾經的輝煌就此戛然而止,無奈地落下帷幕。
極越汽車走到這一步,背后有著諸多復雜的原因。從市場競爭方面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白熱化,極越汽車雖然有著高端的定位,但截至 2024 年 11 月,其累計銷量約為 1.3 萬輛左右,這個數據遠不敵同為吉利陣營的極氪 11 月單月 27011 臺的銷量,11 月極越的銷量僅為 2485 臺。它不僅面臨來自華為、理想、蔚來等頭部造車新勢力的強大競爭,同時,也面臨吉利內部極氪、領克這些月銷量早已突破萬輛大關的品牌的挑戰,可謂腹背受敵。
在公司治理和決策層面,作為合資品牌,百度與吉利各有各的考量,在戰略上很難達到高度統一。對于吉利而言,極越本就不是 “親兒子” 而只是合資方,出了問題,往往先看百度的態度,再做下一步打算;而對于百度來說,從極越成立之日起,投入不少卻未見盈利的跡象,在百度內部就如同 “雞肋” 般的存在。所以當極越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時,并沒有看到兩大集團高層站出來表態 “救市”,而是只能任由極越自己去應對困境。
說到資金鏈斷裂,這無疑是壓垮極越汽車的關鍵因素。據內部人士透露,原本計劃今年下半年會有一筆 30 億的融資到賬,然而百度在進行盡職調查后,因發現極越存在高達 70 億的財務窟窿,決定不再出資。這使得極越汽車資金鏈徹底斷裂,連員工的社保和工資發放都成了難題,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復雜的內部決策等多重因素交織下,沒能繼續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走下去。
極越汽車陷入困境的緣由
外部競爭壓力
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于競爭白熱化的階段,猶如一片硝煙彌漫的戰場,各車企都在使出渾身解數搶奪市場份額,極越汽車身處其中,面臨著巨大的外部競爭壓力。
一方面,頭部造車新勢力發展勢頭迅猛,像華為、理想、蔚來等品牌,憑借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已經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收獲了一大批忠實用戶。例如,理想汽車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和出色的產品性能,在 2024 年銷量持續增長,僅三季度便實現盈利;蔚來汽車不斷推新車型,完善產品矩陣,其品牌影響力也不容小覷;還有小鵬汽車,雖經歷過波折,但通過將智駕功能做優、降低能耗、提高性價比等方式成功實現翻盤,旗下車型小鵬 Mona 03 和小鵬 P7 + 一經上市便成爆款。這些頭部新勢力車企在技術研發、產品打造、市場營銷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著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戶認可度,極越汽車想要從中突圍,難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同為吉利旗下的其他品牌也表現出色,對極越汽車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例如極氪品牌,在 2024 年 11 月單月銷量就達到了 27011 臺,月銷量早已突破萬輛大關;領克品牌同樣憑借著自身優勢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在吉利內部資源分配等情況下,極越汽車作為合資品牌,在獲取資源和支持上相對來說并不占優,在市場份額爭奪上逐漸力不從心,腹背受敵,面臨的競爭壓力愈發沉重。
內部決策難題
極越汽車作為百度與吉利聯手打造的合資品牌,本應集兩家之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展拳腳,然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卻因雙方在很多決策上存在分歧,陷入了困境。
在戰略層面,百度和吉利很難達到高度統一。吉利作為傳統車企巨頭,有著自己成熟的整車制造、銷售以及品牌運營等一套體系,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傾向于從傳統汽車制造的角度去考量,例如注重車輛的生產工藝、供應鏈管理以及線下銷售渠道的拓展等。而百度,作為在互聯網和智能化領域有著深厚積累的科技巨頭,更側重于將先進的 AI 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融入到汽車當中,希望通過技術創新來打造差異化優勢,更看重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智能化功能的開發與應用。這兩種不同的發展思路,使得雙方在制定企業戰略方向時常常出現分歧,難以形成一個清晰且有力的指引,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搖擺不定的情況。
例如,當極越汽車在市場中面臨銷量不佳等問題時,雙方在如何調整戰略、加大投入還是控制成本等方面各有各的考量。對于吉利而言,極越并非是其 “親兒子”,只是合資方,在出現問題時往往先看百度的態度,再做下一步打算;而對于百度來說,從極越成立之日起,投入不少卻一直未見盈利的跡象,在百度內部就如同 “雞肋” 般的存在。所以當極越出現資金鏈斷裂等關鍵問題時,并沒有看到兩大集團高層站出來堅定表態 “救市”,而是只能任由極越自己去應對困境,內部決策難題成為了制約極越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產品銷量不佳
極越汽車目前在售的車型有極越 01 和極越 07 等,但從銷量數據來看,整體表現不盡人意,難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打出影響力,進而影響了企業的持續發展。
極越 01 作為首款車型,于 2023 年 10 月 27 日正式上市,上市初期銷量僅為每月 1000 輛左右,甚至在上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緊急降價 3 萬元,可銷量依舊未能顯著提升。2024 年情況也不容樂觀,像在一些月份的銷量數據中,它與競品相比處于劣勢。例如在中大型純電 SUV 銷量榜單中,雖然后來其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在智能化營銷方面不斷出招等,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銷量回暖,在 5 月以 1001 輛的銷售成績,成功摘得 “探花”,還以 4.86 的口碑分拿下榜首位置,但整體來看,在全年的累計銷量方面,不敵很多競品。
2024 年 9 月上市的極越 07,官方定位是「C 級純電 AI 智駕轎車」,上市 48 小時訂單達 5000 臺,一度讓人看到了銷量增長的希望。這款車有著諸多亮點配置,像全系給了滿血的高通 8295、全系滿血雙 OrinX 純視覺智駕,有著吉利浩瀚平臺三電和操控底色,還配備了寧德時代最新的麒麟電池等。然而,實際的市場銷量與頭部造車新勢力以及同級別競品相比,還是顯得有些遜色。據統計,2024 年前 11 個月,極越汽車累計交付約 1.4 萬輛,遠不及部分品牌的月交付量,在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品牌知名度不夠高,難以吸引更多消費者選擇,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處于下風,最終也影響了整個企業的發展態勢。
極越汽車 “停擺” 后的影響
員工面臨的問題
極越汽車宣布解散后,員工們瞬間陷入了困境之中。首先在社保和離職賠償方面,出現了諸多糾紛。原本公司承諾會解決員工的社保繳納以及離職賠償問題,像計劃讓員工在 12 月 16 日前自愿離職并簽署協議,賠償方案為 N+1,賠償款在次年 2 月 15 日前到位,但又表示存在不確定性,甚至稱 “統一口徑沒錢了”;而選擇留下的員工則面臨停薪留職,且公司不再繳納社保和公積金的情況。有員工反映,截至特定時間點,賬戶的社保金額仍未到賬,還有員工因為公司斷繳社保,擔心影響自己在戶口、購房、子女上學以及居住證等方面權益。盡管后來百度和吉利表示會積極協助處理相關事宜,也走完了轉賬流程為極越員工繳納 11 月社保,但后續 12 月的相關問題以及離職員工賠償、留守員工待遇、落戶員工社保及勞動合同、孕期員工的三期補償等問題都還在艱難談判中。
在就業過渡上,雖然極越汽車的智能化部門等是市場的稀缺資源,在其出現經營波動后,“友商” 開啟了大規模招聘活動,像小鵬汽車、蔚來及子品牌樂道、零跑等車企紛紛向極越汽車的優秀員工拋出橄欖枝,甚至有企業還開啟了針對集度汽車的專場招聘。但整體來看,員工們從原崗位離開再重新融入新環境,依舊存在諸多困難和不確定性,畢竟不同企業有著不同的企業文化、工作模式等,對于這些員工來說,要完全適應并非易事,極越汽車員工們的職場之路在這次風波中遭遇了不小的坎坷。
車主權益保障
對于極越汽車現有的車主而言,在吉利接手后,部分權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例如,售后方面將由吉利領克負責,車輛的終身質保依然有效,積分充電也會由吉利來承擔,網絡和移動協商的相關事宜同樣由吉利負責,并且軟件會留一個團隊進行維護,服務器方面接入吉利。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也公開承諾,吉利會以負責任的態度,采取切實行動,把車的正常使用和售后服務做好,吉利單方面能做到的會立刻行動,需要和集度、百度協商的也會抓緊推進。
不過,目前仍存在一些可能影響車主正常使用車輛的情況。比如軟件維護雖然有團隊負責,但后續軟件更新的及時性、功能完善程度等都存在變數;還有車聯網業務欠費等問題,可能導致諸如智能駕駛部分功能受限,此前就有消息稱,在極越停擺后,智駕無法繼續使用,只能用基礎的車道保持功能,自動泊車等功能雖暫時未受影響,但也讓車主們有所擔憂,車主們在后續使用車輛的過程中,還是需要時刻關注車輛各項功能是否能正常使用,權益保障落實的完整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供應商欠款風波
極越汽車陷入停擺后,眾多供應商被拖欠貨款的問題凸顯出來,且截至目前,仍未得到妥善的解決方案。據了解,有超過 50 家供應商合計 3 億多的款項沒有著落,其中有的供應商被拖欠款項高達 3700 多萬元,甚至有的供應商為了拿下極越的這筆訂單,抵押了房子、車子,如今面臨欠款難以追回的艱難處境。部分供應商在多次討要無果后,已經準備起訴來維護自身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嘉定區政府相關部門已經介入此事,開始統計供應商欠款情況。12 月 13 日,在上海虬橋村民委員會登記現場,有工作人員組織到場的供應商填寫表格,收集企業名稱、聯系人、供應商品、欠款金額、應付款日期等信息,后續這些欠款能否順利追回,還需要各方進一步協調推進,這也成為極越汽車停擺風波后續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之一,關乎眾多供應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新能源汽車行業啟示
新勢力的生存挑戰
在當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中,新勢力品牌面臨著諸多嚴峻的生存挑戰,極越汽車的情況便是一個典型例子,而這在其他車企身上也同樣有所體現,比如哪吒、高合等車企也正深陷類似的困境之中。
從資金方面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本就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進行研發、生產以及市場拓展的領域。以極越汽車為例,原本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有一筆 30 億的融資到賬,然而百度在盡職調查后,發現其存在高達 70 億的財務窟窿,進而決定不再出資,這直接導致極越汽車資金鏈斷裂,連員工的社保和工資發放都成了難題。哪吒汽車雖在 2024 年 4 月獲得了總額不少于 50 億元的融資,但其短期借款余額卻有 43.17 億元,且此前連年虧損,造血能力缺乏,同樣面臨資金緊張的局面,甚至出現了全員降薪的情況。
在市場層面,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消費者的選擇眾多,各車企都在使出渾身解數搶奪份額。極越汽車盡管有著高端的定位,但截至 2024 年 11 月,其累計銷量約為 1.3 萬輛左右,遠不及同為吉利陣營的極氪等品牌。哪吒汽車在 2022 年還是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冠軍,可后續推出中高端產品沖擊市場卻未成功,銷量逐漸下滑,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累計新車交付量同比也出現了下滑情況。
競爭方面更是激烈,不僅有像華為、理想、蔚來等頭部造車新勢力憑借自身優勢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收獲大量忠實用戶,給其他新勢力帶來巨大壓力,而且傳統車企也紛紛加速向新能源領域轉型,推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同時內部資源分配等情況也影響著新勢力品牌的發展。像極越作為合資品牌,在吉利內部獲取資源和支持相對不占優,面對吉利旗下其他表現出色的品牌競爭時,逐漸力不從心。
總之,當下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在資金、市場、競爭等多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想要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突圍并站穩腳跟,需要克服重重困難。
市場發展趨勢思考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斷向前發展,市場的淘汰賽正日益加劇,未來的行業格局也將發生重大變化,諸多趨勢特點逐漸顯現出來。
一方面,行業內的分化現象愈發明顯,很可能大部分新勢力品牌將會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退出市場。例如過去幾年間,中國新能源車企數量從 2021 年的 300 余家下降至 2024 年的不足 50 家,眾多缺乏核心競爭力、資金鏈脆弱、戰略規劃不足的企業被淘汰出局。像威馬汽車等曾經在市場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如今也已難尋蹤跡。可以預計,未來幾年這種淘汰趨勢仍會持續,市場集中度將越來越高,呈現出 “強者恒強,分化加劇” 的局面。
另一方面,行業發展將更加注重盈利和產品差異化。在經歷了前期的市場擴張和激烈競爭后,車企們逐漸意識到單純依靠低價、堆砌配置等方式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在盈利性上有所突破。比如特斯拉通過垂直整合供應鏈等方式實現成本優化,增強盈利能力;比亞迪憑借深厚的電池技術積累和廣泛產業鏈布局保障生產連續性的同時,也提升了盈利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