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北京的街頭依舊保留著解放初期的質樸風貌。
就在這樣一個尋常的日子里,剛剛調任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肖華,卻偶然間有了大發現。
他盯著路邊一個賣香煙的小販,愈發覺得面熟,這不就是曾殺害自己戰友黃驊的兇手嗎?
一時間,時光倒流,往事浮現,這一天注定不同尋常。
幼年多風雨
湖北陽新縣的一個小村莊,黃驊的童年在這里悄然開始。
黃驊家中幾代人務農,僅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父親總是在清晨披星戴月下田,母親則系著粗布圍裙,在灶前忙碌著。
可這種簡單的幸福沒能持續太久,父親因勞累過度病倒了,這個家庭的頂梁柱瞬間坍塌,剩下的人無力抵擋命運的連番打擊。
父親去世后不久,家中災禍接踵而至,兄長生病離世,壓力最終擊垮了母親,她無力支撐,撒手人寰。
彼時年幼的黃驊,面對不斷失去親人的苦痛,早早嘗盡世間冷暖。
他唯一的親人,嫂子柯九菊,沒有因為自己的孩子們過得拮據而放棄他,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
為了能讓黃驊接受教育,嫂子放下面子,挨家挨戶請求幫助。
最終,靠著鄉里鄉親的慷慨接濟和自己的執著,她為黃驊湊齊了讀私塾的學費。
進入私塾后,黃驊展現出驚人的學習天賦,每當考核成績公布,黃驊總是名列前茅。
但由于家境依舊拮據,黃驊讀書不到一年便不得不輟學。
他再一次背負起生活的重擔,開始為地主放牛、為木匠鋪打雜、為農戶幫工。
直到有一年,村里來了幾位陌生人。
他們穿著樸素,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點燃了黃驊內心深處的熱血。
這些人講述著農民如何反抗壓迫,如何改變命運,黃驊被他們的言語深深觸動。
革命之路
1926年的陽新縣,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鄉間的大道上,寫滿口號的紅布橫幅迎風招展,革命的號召聲此起彼伏。
農民運動的火種點燃了整個村莊,年輕的黃驊,眼神炙熱,邁入了這場歷史洪流。
他一頭扎進革命的浪潮,成為了兒童團的一員。
網絡圖片
他的小小肩膀扛起了任務,貼標語、傳信件、站崗放哨,每一件事他都做得一絲不茍。
那時的他,并不完全理解什么是“革命”,但他知道,這些奔走于山間田野的同志們,讓他看到了久違的希望。
1929年,黃驊迎來了人生的重要轉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宣誓的那一天,他的心情無比激動,他的嫂子柯九菊,用布包著幾個手工做的窩窩頭送給他,說:“春生啊,入了黨就是要干大事的人了。”
從那以后,黃驊的革命生涯愈發波瀾壯闊。
他不僅參與了組織農民抗租抗稅的行動,還逐漸展現出非凡的組織和領導能力。
他不再是那個孤身一人掙扎求生的少年,而是一個帶領鄉親們反抗壓迫的斗士。
他的名字,在鄉間漸漸傳開,成了許多窮苦農民心中的希望。
時間流轉,抗日戰爭的烽火在全國燃起,黃驊隨軍來到冀魯邊區,在這片滄桑的土地上,開啟了他作為軍事干部的新篇章。
他參與組建游擊隊,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上千人的規模。
他的指揮風格果斷冷靜,既能大膽冒險,又懂得隨機應變。
在一次伏擊戰中,黃驊率領游擊隊埋伏在一片茂密的樹林中,敵人從道路上緩緩推進,前方是幾輛裝滿物資的運輸車,后方跟著一隊日偽軍。
黃驊隱在樹叢后,屏氣凝神觀察著敵軍的動向。
當敵人進入包圍圈時,他猛地揮下手臂:“打!”
槍聲大作,埋伏的戰士們紛紛沖出,瞬間將敵人打得措手不及。
幾分鐘后,黃驊舉起槍對空連放兩槍,戰士們迅速停止追擊,撤入叢林,這場伏擊戰干凈利落,給敵人重重一擊。
在戰斗間隙,他常常和戰士們圍坐在篝火旁,講述那些年他走過的艱難歲月。
他的經歷讓許多戰士明白了,為什么要戰斗,也讓他們在最艱難的時候找到了堅持下去的力量。
英雄長眠
1943年6月的一天,河北新海縣的大趙村中,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區副司令員黃驊,正主持著一場重要的偵察工作會議。
會議室是一間低矮的土坯屋,門窗簡單,四壁斑駁,但對于經歷了無數戰火的軍人來說,這樣的環境再熟悉不過。
黃驊端坐在正中間,桌上鋪開了一張地圖,地圖上圈點標記密布。
指揮員們圍在他周圍,有人低頭記筆記,有人豎耳傾聽,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肅穆的緊張感。
院墻外,一股危險的氣息正在逼近,幾道模糊的黑影悄悄向會議室靠近。
會議繼續進行,黃驊的目光掃過在座的每一個人,他似乎想把大家的任務一一牢記在心。
就在這時,門外響起了輕微的腳步聲,一名部下推門而入,帶著疲憊但掩不住的喜悅,
“報告,邢司令部有新的消息。”他簡單地遞上了一封信件,然后站到一旁。
黃驊點點頭,隨口說:“你先去休息吧,這邊馬上就結束。”
他剛放下信件,眼角的余光突然捕捉到門外的異動,他警覺地直起身子,眼神迅速掃向周圍,手下意識地摸向腰間的手槍。
危險來得太快,幾乎不給人任何反應的時間。
一聲槍響劃破夜空,子彈帶著尖銳的呼嘯沖入屋內,敵人顯然是有備而來,目標明確。
混亂中,房間里的人紛紛倒下,鮮血飛濺在粗糙的土墻上,黃驊終于支撐不住,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警衛聽見槍聲,迅速沖了回來,與匪徒展開了激烈的搏斗。
一名警衛拋出手榴彈,炸死了一名敵人,但剩下的兇徒卻趁亂逃入黑暗的田野。
當更多的戰士趕來時,黃驊靜靜地躺在地板上,身旁,是與他一同開會的幾位同志的遺體。
消息很快傳回軍區,各級指揮官無不震怒,命令嚴懲兇手。
后來,通過各方調查和審訊,終于得到了兇手的名單,到了新中國成立前,基本上大部分兇手都伏法,還有一人不知蹤影。
真相揭露
1950年北京的街頭,車水馬龍中夾雜著叫賣的喧囂。
街邊的小攤販撐起了遮陽布,香煙、糖果、瓜子被擺放得整整齊齊。
肖華正坐在一輛緩緩行駛的吉普車里,目光漫無目的地掃過人群。
他剛剛調任總政治部副主任,還未來得及熟悉新環境,便投入了繁忙的工作。
車窗外的景象快速變換,一個普通的香煙攤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攤主是個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低著頭忙著整理香煙,肖華的目光停留了幾秒,他微微皺起眉頭,覺得這張臉異常熟悉。
突然,記憶的閘門被打開,那個埋藏多年的名字如霹靂般在腦海中炸開:潘特!這是黃驊被刺殺案的兇手!
肖華的心跳猛然加速,他轉頭低聲吩咐司機停車,隨后,假裝隨意地靠近香煙攤。
肖華站定,直直地盯著對方,聲音低沉:“老板,有沒有梅花牌香煙?”
攤主被問得一愣,抬起頭來,正對上肖華的目光,這一刻,兩人四目相對,攤主的臉色迅速變得蒼白,手中的香煙差點掉到地上。
對,就是他!肖華此刻可以確認,這個攤販就是逃亡多年的潘特。
原來,這個人在黃驊犧牲后潛逃,隱姓埋名,后來又到北京靠擺攤為生,以此逃避追捕。
他沒有想到,有時冥冥之中命運就是這么奇特,他躲避多年,最終的結果依舊難逃法網,肖華就這么認出了他,潘特罪有應得。
而多年之后,英魂得以深深告慰,黃燁烈士永垂不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