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開始感嘆,最近好像在重新過2018年。
李子柒又開始更新視頻了,華農兄弟再度養起竹鼠,就連打開新聞,看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新聞,總統也還是那個特朗普。
關于這個“2024年是2018年的延續”假說,最近又填了一個新的“證據”——2019年歷經火災劫難的巴黎圣母院,經過五年的修復(沒想到吧2019年都是“五”年前了?。?,已經于2024年12月8日重新開放,這顆人類文明桂冠上的璀璨明珠,終于重新煥發了它的光彩。
這次修復工作,真堪稱是「史無前例」的大工程。
在無數個修復方案里,我們還是想要「依照原樣」
2019年4月15日下午,一場至今原因不明的意外大火猝不及防地席卷了巴黎圣母院,在滔天的黑色濃煙中攔腰折斷的標志性塔尖,像文學作品中某種標志性的「終結」——似乎又被許多網友認為是某種“一個時代結束了”的標志。
大火一直持續到4月16日上午才被徹底撲滅,屋頂和塔尖被燒毀,被搶救下來的主體結構部分也被濃煙侵蝕,巴黎圣母院內飾的壁畫、大塊的彩色玻璃都已看不出原來的模樣。
火災發生15個月以后,修復方案才終于被確定下來,在全世界各地諸多位建筑師古典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奇思妙想的方案中,最終人們發現,大家最想要的還是「依原樣重建」,并且,不是僅僅模仿原先的外觀,而是盡可能地還原中世紀的建造工藝、使用與原來相同或者相似的材料——「還原成可以假裝災難沒有發生過的模樣」,一種人類自欺欺人的美好愿景。
巴黎圣母院的主體建于12-13世紀,距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復原」,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要求。
用新技術重組舊文明
火災給巴黎圣母院留下了大量坍塌的碎石,但它們絕不是毫無意義的「垃圾」,考古學家細致的對其進行了記錄與分類,推測出了它們在被毀結構中的原始位置,接下來,不同學科的專家接力,他們還原出了受損結構,確定了建筑所使用的木材與石材的來源與年份。
巴黎圣母院的屋頂使用了大量的木質結構,法國林業全行業從2021年就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挑選合適的橡木——對于樹齡、樹木的筆直程度與截面,巴黎圣母院的重建需要的木材有一套嚴格的要求。法國的許多私人林業主、森林協會也紛紛表示愿意捐贈樹木,最終,修復團隊選取了2000棵橡樹,它們首尾相接的總長度超過了20公里,組成了一條連接了古典文明與現代科技的長路。
巴黎圣母院中穹頂、墻壁與壁畫也被徹底清洗,修復師們先將一種用于清潔的乳膠涂在墻壁與壁畫的表面,使其充分吸收附著在表面的灰燼,再小心地剝離。對于因為火災而變暗與部分脫落的壁畫,也進行了補色。玻璃花窗與雕塑也進行了類似的處理,也許我們不能說是「因禍得?!?,但剝落了積累幾世紀的污漬,確實使得壁畫與雕塑們似乎更奪目了幾分。
巴黎圣母院內的大管風琴,是法國最大且最具有標志性的管風琴了,雖然它金屬的外觀在火災后看起來受損不大,但因為高溫導致金屬變形、且又布滿灰塵,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8000多跟金屬管、20根木管、風箱與管風琴箱被逐一摘下清理與修復,并由30多名制琴師在組裝完成后進行了調音。
他們是巴黎圣母院永遠的一部分
▲ 巴黎圣母院所有修復工作人員大合影
經過了從內至外的精密而謹慎的修整,巴黎圣母院終于以熟悉卻又嶄新的面貌重新回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眼前,在2023年的12月16日,巴黎圣母院高塔頂端的金雞重新被放置回了塔尖,而在金雞的內部放置了一根密封的管子,其中的卷軸上,寫著參與工程的全部2000多名工作人員的名字——修復科學家、考古學家、藝術史專家、建筑師、畫師、雕塑師、采石工、伐木工人、石匠、木匠、磚瓦工、腳手架工人、吊塔操作員——他們所有人的名字也成為了巴黎圣母院的一部分。
當地時間12月7日晚,“巴黎圣母院重新開放儀式”在法國巴黎舉行,50多名各國國家元首與政府工作人員,數百位各個領域人士出席了活動,巴黎圣母院當晚舉辦了盛大的音樂會,中國知名鋼琴演奏家郎朗、華裔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都參加了演出。
不管世界此刻的走向如何分歧,至少在這個晚上,所有人都是一樣由衷開心的。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Roguelike游戲
2019年火災發生以后,世界各地的不少媒體都打出了「再見,巴黎圣母院」的類似標題,成千上萬的民眾聚集到了大教堂周圍的街上,他們為大教堂祈禱、也為大教堂悲哭,許多還沒有機會去巴黎、沒機會見到巴黎圣母院的世界各地的朋友,都以為「再也沒機會一睹巴黎圣母院的風采了」。
現在,巴黎圣母院回來了——你要說「修復過的巴黎圣母院還是不是巴黎圣母院」,那這座大教堂從修建到建成就經歷了一百多年,在八百多年的歷史中,它幾度經歷過了改建與重裝,甚至在法國大革命的時候一度被改裝成了藏酒倉庫——它一直在經歷著各種天災、人禍與修修補補,可以說,「忒修斯之船」才是巴黎圣母院的本質,而現在,火災也成了它諸多歷史注腳中的一行。
這種失而復得喜悅給人一種僥幸的錯覺,覺得世界好像真的可以「讀檔重來」,如果巴黎圣母院都可以重建,那是否世界只是一場Roguelike游戲,不管搞砸多少次,都可以重頭開始?
去巴黎圣母院也好,去完成那些「等有機會再說」的待辦事項也好,如果這是世界的「二周目」,那就讓我們多開拓一些新的玩法與體驗。
作者 - JZ
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