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我應中國黃金協會之邀參加在湖南長沙舉辦的一個珠寶設計論壇活動,作為演講嘉賓我想講述湖南這座城市如何滋養和賦能珠寶設計師,所幸短短的尋覓就有了一個絕佳的答案,因為一件名為“歸馨”的珠寶藝術品讓我愛在其中,并被其創意過程所感動。
來自湖南長沙的珠寶藝術家王小魚,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題節目“非遺時尚創物季”的邀請,遠赴意大利進行國際文化藝術的交流,她從湖湘文化特征中汲取靈感,就是想做一件讓世界讀懂湖南的作品。有了這個愿景,她聯想到了湖南博物館里的那件珍貴文物——皿方罍,毫不猶豫鎖定了這一重要的靈感之源。
話說一百多年前在湖南本土出土的青銅器皿集立雕、浮雕、線雕于一體,是中國青銅器鼎盛時期的代表作。皿方罍高達84.8厘米,是迄今發現的最大青銅罍,被譽為“罍王”?。自1919年出土于湖南起,器身流落海外近百年,直到2014年被恰購回國藏于湖南省博物館,得以蓋身和一,完罍歸湘。這件器身鐫刻的紋路細膩精致,云雷紋、夔龍紋、鳳鳥紋、獸面紋…三千年前那些被鐫刻于方寸之間的鳥獸紋路在三千年后依然有著獨特的魅力,這也激發了設計師想以通過拆解與重構再現它的傳奇與光輝。
這件珠寶藝術品有三大特別看點:
看點一
中國書法
商周青銅器銘文是中國最古老相對成熟的文字,也是中國書法的重要淵源。作為中國藝術的核心,書法在時間流動中見造型,有著山水長卷的美,亦在于移步換景,面面觀、步步看。永恒流動的曲線不斷循環以獲新生。
看點二
懸浮空間雕塑
“皿方罍”的罍身,被珠寶藝術家拆成一個個以云雷紋為底的時空碎片。猶如取消了一切時空界限,回到天地鴻蒙自然之始的元氣,“雷之皿” ,空,故納萬境。不得不驚嘆藝術家獨具慧眼的創造力!
看點三
《歸磬》之心
歷史文物的厚重感,并不是來自于器物本身的份量,而是它所承載的歷史,那是千百年時間沉淀的份量,是千百年間每一位華夏兒女賦予的價值。年輕的珠寶藝術家王小魚將皿方罍身紋飾中的獸面紋成為創作的主角,希望用獸面紋中的雙眼照亮國寶回家之路。
首先以“寶石入畫”表達現代藝術,18K金電鍍成與變彩的歐泊同色系,鑲嵌黃鉆,黃色藍寶石,藍寶石和沙弗萊石,靈動而又渾然天成;其次選用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掐絲琺瑯,再現皿方罍表面歷經時間淘洗而形成的舉世無雙的“黑漆古”,既靜穆又莊重---琺瑯的色彩讓“黑漆古”五彩斑斕的黑有了具象的體現,簡直妙不可言。
在羅馬的非遺主題展會上,珠寶藝術家王小魚向觀者介紹《歸磬》的創作歷程時,內心有著掩不住的驕傲。“帶著這件作品來到意大利羅馬參展,希望讓世界通過我的作品讀懂湖南,也更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
Helen說,那些跨越時代長河,承載著人類共同記憶與情感的非遺瑰寶,成為屹立的燈塔,照亮著快速而忙碌的現代生活。欽佩年輕的王小魚,有這樣的情懷和這樣的藝術造詣,用珠寶的視角將文博的魅力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
以寶石結構藝境創作只有它做到了
歡迎轉載,請注明公眾號名
投稿聯系:1816470321@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