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斗。
這是一曲為民犧牲的壯歌。
這是一群舍生忘死的勇士。
1942年是膠東抗日根據地最艱難的一年。
這一年,日軍先后動用45000余兵力,對膠東根據地進行了春季、秋季、冬季三次大掃蕩。
在這三次掃蕩中,規模最大的是冬季掃蕩,八路軍的冬季反掃蕩,也是膠東抗戰史上最慘烈的一戰。
參戰日軍:
駐青島獨立混成第5旅團;駐濟南的第59師團;駐張店的獨立混成第6旅團一部;駐惠民的第7混成旅團一部,共15000人。
參戰偽軍:膠東各地偽軍5000多人。
海空支援:日軍26艘艦艇、10架飛機。
指揮官: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茨親自出馬,戰前乘飛機由北平到煙臺召開作戰會議,委任日軍駐山東第12軍司令官土橋一次中將為指揮官,指揮所設在煙臺。
日軍先是多路出擊,奔襲棲霞、牟平、海陽,然后,以牙山、青山地區抗日根據地為目標,逐步三面合圍,形成東西75公里、南北90公里的包圍圈。
敵軍白天密集推進,無處不搜,晚上點起篝火,密布崗哨,一步一步向馬石山、牙山收縮網口,企圖畢其功于一役,全部消滅膠東八路軍主力。
12月中旬,敵人又集中兵力西進,掃蕩平招萊掖抗日根據地。
膠東抗日根據地面臨著抗戰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最激烈的戰斗發生在馬石山。
馬石山一帶是膠東軍區機關所在地。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膠東軍區緊急行動起來,迅速進行反掃蕩動員,并制定了具體的作戰部署:軍區機關由剛返回膠東的許世友司令員率領,擇機突出敵人包圍圈,到外線打擊敵人,留一部在牙山、鵲垛山、招虎山區在內線牽制。
21日晚,軍區機關在許司令帶領下由戰場泊出發,從海陽所經夏村,從文登牟平的交界處到達東海地區,然后插到了煙臺南的鵲垛山,突出了敵人包圍圈。
22日凌晨,日軍突然由海上增兵,1000多日本兵在海陽鳳城、大埠圍一帶登陸。另一路1000多日軍也從南線與這批日軍聯合向北進攻。馬石山日軍包圍圈已經形成。
戰場形勢陡然險惡。
處在包圍圈中的有膠東軍區16團、17團、軍區政治處和其他零散部隊及地方武裝一部,還有萊陽、海陽、牟平、棲霞等被圈入網中的群眾數千人。
張寰旭
16團政委張寰旭是萊陽高格莊大泊子人,在掩護群眾突圍還是部隊與群眾分開突圍問題上,與團長周光產生了分歧,最后軍區政治部主任彭嘉慶支持張政委帶領群眾一起突圍的做法。
16團團部機關及警衛戰士在張政委帶領下,向山兩側制高點上日軍發起沖擊,吸引敵人的火力,掩護群眾突圍轉移,其余戰士往返5、6次,每次帶領100多名群眾突出包圍圈,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及缺少彈藥,大部分指戰員英勇犧牲。
16團團部傷亡慘重:政委張寰旭、參謀長陳子英、作戰參謀周文彬、組織股長牛文蔚全部犧牲。
馬石山戰斗中,同時涌現出了許多為保護群眾而犧牲的英雄團體。
“馬石山十勇士”:
膠東軍區5旅13團7連2排六6班班長王殿元為掩護被日本侵略軍包圍的2000多名群眾轉移,帶領全班9名戰士,與數十倍于己的日偽軍進行了幾個小時的慘烈搏斗,全部壯烈犧牲。
“馬石山十八勇士”
16團最能打的3營8連僅剩數人生存。
16團1營3連劉指導員帶領一排20多名戰士,在馬石山北麓組織第四批群眾突圍時被日軍發現,激戰中劉指導員和20多名戰士全部犧牲在馬石山的懸崖峭壁上。
17團2營營長孫濤和團敵工股長賽自來帶領第7連突圍至馬石山以東時,遇到數百名群眾,隨即組織部隊阻擊日軍,掩護群眾突圍,賽自來犧牲,孫營長被戰士強行拖出陣地。
3連連長叢培露、指導員黎光指揮全連百余名戰士與日軍展開搏殺,除6人受傷被俘外,其余全部犧牲。
17團8連、9連在馬石山東麓掩護500多名群眾突圍成功,轉移至馬石店,未及突圍的數百名群眾全部被日軍殺害。
當獲悉小股日軍宿營于海陽郭城鎮,為了給死去的鄉親報仇,17團決定8、9兩連向郭城鎮發起攻擊。戰斗發起后才發現日軍多達千人,攻入鎮中的8連遭到優勢日軍圍擊,力戰不退,只生還3人。
在馬石山南麓戰斗的膠東行署公安局警衛連指導員也叫王殿元,他帶領3排16名戰士連夜救援千余名群眾脫險,天亮后被日軍包圍,血戰至中午,16名戰士全部犧牲。王殿元負傷倒地,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沖上來的日軍同歸于盡。
為解救被敵人追趕至半島最東端的群眾,東海獨立團2連1排和日軍戰斗至彈盡糧絕,剩下的7名戰士寧死不屈,懷抱槍支跳入了大海。
這是一個無比悲壯的夜晚:八路軍救出了被圍的6000多名鄉親,五、六百指戰員為此獻出了生命。
此戰,部隊傷亡2000余人。
之后的膠東西部反掃蕩戰斗中,于己午、于一心犧牲,于己午、于一心是親兄弟倆,牟平上莊人。于己午時任西海軍分區政委,于一心為軍分區參謀長。
這一仗,犧牲了張寰旭、陳子英、于己吾、于一心4位團級干部。
許世友因為張寰旭政委犧牲痛心不已,對著團長周光痛斥,情緒幾度失控。
戰后,周光降為16團副團長,后來調到地方團任團長。1945年隨大軍北渡,在東北戰場歷任副師長、師長。建國后任江西吉安軍分區司令員、廣西桂林軍分區司令員、南京軍區陸軍學校副校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
周光是江西人,老紅軍出身,曾任林總警衛員。
這個資歷沒授少將,還是受了這段經歷的影響。
2000年8月開始,山東《老干部之家》發起尋找1942年冬季膠東反掃蕩犧牲烈士倡議,并籌集捐款20多萬,海陽市政府發起“我為烈士建豐碑”捐款活動,募集資金50余萬元。并請清華大學專家設計了紀念碑。
2005年4月5日,海陽市隆重舉行“抗日烈士紀念碑”落成典禮。
英靈終得慰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