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到最后就是避無可避。
一個人面對沖突,大概會有兩種態度。一種直面沖突,一種回避沖突。
直面沖突的人,看起來容易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而回避沖突的人,就可能會吃啞巴虧。
當然沖突不是每次,每一場都要直面的,有些人是天生碰瓷王,你跟他一般見識,就是掃自己的興,消耗自己的時間跟能量,實在也是劃不來。
排除爛人爛事,我們該遠離之外,有些沖突避無可避。尤其是在牌桌上,各種明暗潛規則跟精心算計,你不敢直面沖突,就等于任對方一再地搶走你手上的籌碼。光明正大地輸了也就罷了,就怕輸得憋屈痛苦,耿耿于懷。
假設一個人總是不分場次,幾乎每次都回避與他人的據理力爭,會怎么樣?
除了委屈之外,也會少了很多思辨的機會。但最遺憾的是,他/她永遠都沒有機會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訴求點、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張及觀點,自己的需求。
沖突不會打敗一個人,但是回避沖突會讓一個人的聲音消失。
你聽不見自己內心的聲音,意味著毫不在意自己,不在意自己付出什么,相信什么,期待什么,能承受什么以及世界該回饋我什么。
一個不在意自己的人,又怎么可能有資格上社會的牌桌,又怎么可能會在這刀光劍影的江湖中,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呢。
你要明白一件事,不是沖突不好,而是無法聽見自己的聲音才可怕。
社會的牌桌上
起沖突很常見,因為你的對手盤是人。只要是人,今天朋友,明天可能就變成敵人,沒什么稀奇的。總有人因為利益糾葛不清,合作破裂,也有人因為利益重歸于好,再次產生聯結,類似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江湖人多勢眾,隨時都可能掀起腥風血雨,但說來說去,最后逃不開的都是利益之爭。
你覺得委屈,你覺得吃虧,可能是因為利益被人奪走。感到被冒犯,被欺負,人就要站起來,據理力爭捍衛自己的利益,這是對自己的交代跟負責。
社會這塊牌桌,不是那么好上的。既然決定好了,那自然也要按照規則辦事。
而牌桌上的規則,讓大家能圍坐在一起產生合作,交好的從來都不是虛無縹緲的玩意,而是雙方的價值。
你一開始就要清楚,沖突不是為了欺負人,而是彼此在合作中,大家互攤籌碼,衡量是否等價,在一次次沖突中,達成共識,產生合作。
倘若這時候有矛盾的時候,你都不敢吱聲,那等于失去了很多機會。
害怕沖突還有一點
就是人性的損失厭惡在作祟。直白說,也是害怕損失,害怕合作失敗。
人只要被恐懼占據,那在社會這張牌桌上就等于讓自己處于下位者。在上位者的眼中,下位者的段數一覽無遺,拿捏你易如反掌。
而這種一味地退讓看似寬容,不計較,萬一被有心人利用,最后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一次次被趕下桌,什么都沒有。
要更正一個錯誤的認識:沖突不都是決裂,反而會是更好的開始。
每一次沖突,不同的人才能更全面、更立體地復盤,而你也可以看到你沒看到的那個切面,借由沖突,了解到問題的全貌,最終得到更適合,更精準的解決方案。
倘若沒有沖突,你就沒有機會了解到原來不只有你看到的問題,還有其他的問題,原來還能這樣子解決,原來換個角度想,你在意的可能也并非核心問題。
沖突不會讓你輕易出局,但不思考,不表達,不主動據理力爭,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困境,錯失成長自己的一個好機會。
所以我會覺得
面對沖突,還有一個更好的心態就是享受。
享受沖突帶來的積極正向的那一面,既然大家都有幸在一個牌桌上,那必然就是有相同的立場、相同的訴求,互為鏡像。
當我們拒絕沖突的時候,不妨多想想,是不是也拒絕了更多更深入思考的可能性。當我們回避沖突,是不是也逃避了解決問題更有利的機會跟方式。
有時候沖突帶來的是高效,是更進一步,是解決路徑,是一錘定音。
那既然如此,為何不享受,要一直回避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