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
12月16日
記者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獲悉
秦兵馬俑考古有了新進展
二號坑發現
兩處戰車遺跡和三名“車兵”俑
12月16日,在陜西秦兵馬俑二號坑的考古發掘保護現場,考古人員發現了兩處戰車遺跡,初步清理出三匹陶馬和三尊陶俑。
據兵馬俑二號坑考古項目負責人朱思紅介紹,兵馬俑二號坑第二次考古發掘,目前主要集中在車兵單元的過洞5,以及混合方陣里的過洞14,還有第一單元的開間5。
經過發掘清理,在現場可以看到兩輛戰車、三匹陶馬的遺跡。此外還有三尊陶俑,兩尊為“車右”和“御手”俑,一尊推測為“車左”俑。
專家介紹,一輛戰車配備四匹馬、三名車兵,中間的叫“御手”,兩邊的分別叫“車左”和“車右”。
發現罕見“將軍俑”
專家推測為“單元最高軍事指揮官”
記者另外獲悉,考古人員近日在秦兵馬俑二號坑中發現了一尊罕見的高級軍吏俑。
在秦兵馬俑二號坑實驗艙,工作人員正在對這尊新發掘的高級軍吏俑進行深度清理和初步拼接工作。今年11月,考古人員在對二號坑考古發掘中,發現了這尊殘破的軍吏俑,并對它進行了提取。
秦俑二號坑考古項目負責人朱思紅表示,這尊高級軍吏俑是二號坑自1994年正式發掘以來出土的第一件高級軍吏俑。它的前胸上可見冠帶的綏、腹前抄手,按它出土的位置我們推斷它很可能就是這個單元的最高軍事指揮長官。不久我們又在它的周圍發現軍吏俑和鎧甲武士俑,這時我們就果斷認定它是高級軍吏俑。
專家表示,這次發掘對研究秦代的軍事組織和軍事制度,有重要意義。高級軍吏俑也被稱為“將軍俑”,一般頭戴鹖冠、身披鎧甲、雙手相握、置于腹前,鎧甲周邊、雙肩及前后胸部有精美的花紋圖案和彩帶花結。目前,秦兵馬俑僅發現了10尊高級軍吏俑。
▲高級鎧甲軍吏俑,出土于1986年,身高195cm,身軀高大,體態端莊,表情沉著。
修復“將軍俑”
需要哪些步驟?
目前這尊高級軍吏俑正在修復中,來看看需要哪些步驟?
總臺央視記者 胡蝶:目前這尊高級軍吏俑已在我們旁邊的現場保護試驗艙進行修復,進展如何?
總臺記者 李大杰:我現在所在的實驗艙,四周是由玻璃門窗搭建而成的,來兵馬俑二號坑參觀的游客,都可以透過玻璃窗,看到這里正在進行的文物保護與修復工作。
二號坑出土的高級軍吏俑,現在就在我面前的操作臺上,工作人員正在對它進行深度清理和初評工作。
在清理這樣帶有彩繪的陶片時,工作人員需要特別小心,不僅動作要輕柔,而且還要確保不讓彩繪面與堅硬的物體直接接觸。
在這張操作臺上,擺放的則是彩繪品相更好的陶片,工作人員正在對它們進行固色工作。不同于其他彩繪,兵馬俑的彩繪是在陶面和彩繪之間,還抹過一層生漆,而當生漆遇到溫、濕度發生劇烈變化時,會出現卷曲脫落的情況,會將彩繪帶走。
工作人員通常會使用去離子水、聚乙二醇等藥劑,對其進行軟化和保濕,從而達到固色的效果。
當然,除了考古人員精湛的技藝之外,現代科技也給考古工作帶來了強大助力。比如說,我現在所處的這個實驗艙,它的溫度和濕度是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節的。
此外,由于實驗艙就搭建在了考古現場,這相當于就是出土文物的“醫院”,能夠讓文物第一時間得到最妥善的照顧,避免了文物在修復之前、遠距離搬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
據了解,兵馬俑二號坑的第一次正式發掘是從1994年開始,1998年完成第一階段的考古發掘工作。第二次正式發掘從2015年開始,截至目前,2號坑已經發現了騎兵方陣、弩兵方陣、戰車方陣,還有混合方陣。
今年是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半個世紀來,考古工作者相繼發現了秦兵馬俑一、二、三號坑,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發掘出土兵馬俑2000多件,以及銅車馬、石甲胄、百戲俑等重要文物,明確了秦始皇陵的主要遺存,為秦始皇陵的全面保護和系統展示提供了科學依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