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拓夫 羅涌 圖/玲玲 婷婷
茫蕩雄渾的方斗山,蜿蜒連綿,氣勢恢宏,植被蔥郁,翠影與山色壯闊相擁,盡顯巍巍雄姿。蛟魚村,就座落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王場鎮境內方斗山腳下,全村幅員面積近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65畝,林地面積23835畝。戶籍總人口1543人,全村主要發展中蜂、生豬、肉牛、建材等產業,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9872元。
近年來,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蛟魚村通過“支部引領,村社合一”實現“五個振興”。一是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支持幫助和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大力發展中蜂、肉牛、生豬等養殖業,實現產業振興;二是讓愿意留在鄉村、返鄉創業的人留得住心,實現人才振興;三是推動鄉村文化,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實現文化振興;四是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生態振興;五是打造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實現組織振興。而實現“五個振興”的關鍵,則是在村兩委帶領下,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致富之路。
中蜂養殖成支柱產業
蛟魚村近年來精心打造的中蜂產業不僅讓全村干部群眾嘗到甜頭,看到希望,還成了遠近聞名的中蜂養殖示范基地。
這個中蜂養殖示范基地,集中在方斗山800米至1000米處,這一位置具有無污染且蜜源豐富的自然優勢,主要蜜源有五倍子花、烏泡花等一百余種天然植物。隨著四季變換,從春季到秋季,從山腳到山頂,各種植物逐次開花,中蜂可從山腳到山頂、從春季到秋季持續采蜜,優越的自然環境為中蜂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
到目前為止,全村有中蜂養殖戶50余家,共養殖中蜂6000余群,以傳統圓桶生態養殖為主,預計未來3年,可發展到10000群。2023年,僅養蜂產值達300多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
多年的蜂蜜銷售情況顯示,蛟魚村的傳統圓桶生態養殖出來的蜂蜜品質,已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一年一次的采蜜期,所采蜂蜜供不應求。為進一步高效發展產業,減輕蜂農養蜂風險,讓群眾增收獲利,鎮村兩級充分利用蛟魚村的生態自然優勢,于2020年3月成立石柱縣方斗山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以集體經濟為主,同時吸收蜂農入社,形成蜜源培植、技術培訓、蜂蜜回收、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出售等一條龍服務,既把好了蜂蜜質量關,也解除了蜂農產品銷售的后顧之憂。
目前,專業合作社已建成蜂蜜加工廠,配有化驗室、原材料室、濃縮車間、外包裝車間、成品車間等,另設有產品展廳、培訓室,并于2022年5月辦理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同年9月成功獲得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擁有“方斗山蜜都”注冊商標,讓蛟魚村的蜂蜜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在蛟魚村,隨處可見養蜂人,自加入合作社以來,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他們養蜂都是各自為戰,缺乏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收入不穩定?,F在,他們有了合作社作依靠,不僅技術培訓有了保障,市場信息更加暢通,收入有了顯著提高。
念好“山”字經 助力村級經濟發展
蛟魚村內除了山還是山,山連著山,嶺連著嶺,一眼望不到邊。村兩委決定念好“山”字經做好村級經濟這篇大文章。在大力發展中蜂產業的同時,也積極發展其它養殖業。2023年,好兒郎肉牛養殖場成立,前期投入150余萬元,年出欄肉牛200余頭。肉牛品種來自內蒙古,系國外肉牛與內蒙古肉牛雜交的“西門塔爾”三代和四代肉牛品種。為保證牛肉的肉質和口感,好兒郎肉牛養殖場堅持從東北收購干草和玉米用于喂養肉牛,每年消耗400多噸干草和玉米,酒糟近500噸。養殖的肉牛主要在重慶市內銷售,年銷售收入近300萬元,利潤約60萬元。
圖為好兒郎肉牛養殖場
2017年,對于長期在外打工的譚在國來說,是他命運發生轉折的一年。村干部們懷揣對村級經濟發展的熱望,多次上門動員勸說譚在國返鄉創業。在村干部們繪就的鄉村振興藍圖前,譚在國心中那團創業之火被點燃,毅然決定返鄉。他拿出多年的積蓄,投資300余萬元,在村里流轉50余畝土地,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養豬場。從豬場的選址規劃,到豬舍的建造布局,譚在國親力親為。在他的精心打理下,養豬場逐漸走上正軌,豬場規模年出欄量達1000余頭,年均產值達到200多萬元,利潤近30萬元。譚在國的成功,不僅為自己開啟了新的事業篇章,更為家鄉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村民們口中的創業榜樣,激勵著更多外出打工者投身家鄉建設。
蛟魚村一邊利用山大人稀、環境無污染的自然優勢發展養殖業,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邊招商引資,引進外地客商投資創辦實體企業。龍井泉飲用水廠于2015年正式建廠并成功注冊了“龍井泉飲用水”商標,投資近1000萬元。利用蛟魚村內方斗山龍井溝深處的天然山泉水生產飲用水,水質自然清冽,入口甘甜。該廠擁有成熟的天然飲用水生產線,包括水處理車間、高壓沖洗車間、灌裝防護區、包裝區、成品庫等。其中水處理車間運用天然活性炭進行過濾處理,使得水質更加清澈安全。龍井泉飲用水廠嚴格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相關規定管理,不定時接受食品安全抽樣檢測,均為合格達標。
龍井泉飲用水廠淡季平均日產300桶飲用水,夏季用水高峰期日產1200桶飲用水,平均年產量20萬桶,年產值達100萬元,主要銷往石柱、萬州、忠縣等地。該廠還為蛟魚村解決多名村民就業,人均年收入達3萬元。
圖為白云洞礦山建材倉儲庫一角
蛟魚村充分利用“山”的優勢,念好“山”字經,助力村級經濟可持續發展。白云洞建材實業,由重慶潼南人陳早林投資經營,為創建“綠色礦山”企業,于2020年進行擴能調規,擴能后占地190余畝,年產量從10萬噸增至50萬噸。為達到環保要求,企業投入建設了10000平方米的A級封閉成品料鋼棚,棚中設有噴淋系統、水霧系統,作業面增設水炮,鋼棚設防塵簾,以達到封閉式除塵的最佳效果。白云洞礦山此次擴能前后投入超過6千萬元,預計2025年擴能完畢投入生產后,年產值超億元。
該企業目前在崗員工50余人,均為當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近4萬元,且每年支付給當地村民每畝林地租金700元,為當地就業及創收起到良好作用。
圖為蛟魚村全智能化自來水廠
隨著村集體經濟不斷成長壯大,村兩委首先想到的是為群眾辦實事。2021年,在縣水務局的支持下,投入200多萬元,建起了全縣第一座全智能化自來水廠,解決了全村群眾飲用水問題。該水廠具有自動加料、自動清洗、自動放水、自動檢測、自動調節等全智能化功能,水質大大超過普通自來水廠供出的水質,具有標桿示范作用。2022年7月6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農村水利水電局張光富局長一行興致勃勃地前往蛟魚村查看這座全智能化的自來水廠,給予高度贊揚。
蜂文旅發展書寫甜蜜篇章
蛟魚村依托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規劃出一條蜂文旅融合發展思路,充分利用蜂場周圍養身養眼的自然風景,清新入肺的自然空氣,加上周邊密集的自然景觀和民間傳說,如充滿神奇傳說的桃花洞、圈椅山、紗帽山、老鷹巖、仙女石、巴鹽古道等景點,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淀,建成以風景養眼、文化養心、美食養生、生活養情、運動養身、健康養老的甜蜜、康養鄉村。
蛟魚村依偎在巍巍大山的懷抱中,深知大山的饋贈,緊扣“山”字,虔誠地念起綠色生態發展真經。每一寸山地,都化作產業的源泉;每一抹翠綠,都孕育著振興的希望。這里,是鄉村振興浪潮中一朵晶瑩的浪花,是時代巨著里一篇清新的華章。
巍峨雄渾的大山之中,正孕育著無數精彩的創業故事。或是村民們在山林間播撒希望的辛勤身影,或是生態產業蓬勃興起時的歡聲笑語。讓我們滿懷憧憬,去見證更多動人心弦的傳奇,去翻閱更為甜蜜、更為燦爛的嶄新一頁,在這大山的舞臺上,鄉村振興的大戲必將越演越精彩。讓我們共同期待蛟魚村書寫出更加甜蜜與輝煌的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