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想法,那就是寫點兒底層人的生活狀況,但這種素材并不是經常都有,只能是陸續更新,有我自己的經歷也有對他人的訪談,統一命名為“訪談”。
最近幾年扯淡的事情特別多,這幾天連續看到很多起扯淡的事情,第一樁是看到多家新聞媒體報道說某遙遙領先之一的電動四輪品牌把一個出售燒烤爐具的公司給告了,理由是該公司出售的燒烤爐上的通風口跟他們公司的商標高度相似,索賠200萬,最后法院判了賠償30萬;第二個是視頻,一個視頻號“本溪老高”因為喊了一句“我愛xx”,被封禁了7天,他喊的那個人名,據說是地位比較高的一個人,但是這個人名非常非常普遍,叫“x軍”,有網友百度了一下,網絡顯示叫這個名字的有16萬~22萬之多,老高無奈地說:當人名都不能喊的時候一定是個悲哀的時代。
第三個是個朋友圈,一名網友騎著電瓶車被交警擋住,因為沒戴頭盔需要繳納罰款50,但是他拿不出50塊錢,他說在那一瞬間,突然覺得人世間也沒有什么好景色,連跟交警交流都是多余的,就把手機、身份證什么的都給了警察,自己走了,過了一會兒警察追上他,把電瓶車和手機身份證都還給了他,網友留言說是交警怕他想不開會出事,也有人說交警有同情心,到底出于什么原因交警放了他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交警今天放過他,是為社會積德了,謝謝這幾位。
這個故事不知道真假,但跟這個人類似的、比這個人更慘的人還有很多,長久以來我都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所說的“底層”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像你我這種手腳健全有勞動能力養活自己和家人,偶爾也能和朋友周末聚餐的人,絕對算不上最底層,只有那些每天收入極低微,以及身有殘疾無法勞動只能靠最低保障活著的人,還有流浪漢和真正的乞討者(假乞丐不算),還有那些因為沒錢看病而不得不等死的人,他們才是最底層,在赤貧的最底層和你我這樣的人之間,大概是中國為數最為廣大的人群,包括打工族和小商小販兒,也包括很多看起來衣著很體面的白領,其實IT民工并不一定比工地民工掙得多,但即使是最底層的碼農,也比真正的農民收入要高,說到農民這個話題,我說說自己今天下午的經歷。
今天下午跟一個朋友聊天,我說我從北京帶了一罐我媽腌制的蘿卜咸菜,清脆爽口,就是有點兒咸,他說他回頭送我一點兒不咸的,我很吃驚:你會腌咸菜?他告訴我他也給家里買了一些蘿卜,等老婆孩子都不在家的時候,他用來下飯,老婆下班、周末孩子回家則必須炒菜,我說他:你日子都過成這個樣子了?不至于吧?他連聲說:至于!至于!太至于了!我已經連續半年多只拿半薪了!他告訴我:半薪連房貸都不夠,還得加上他老婆工資的一部份才夠繳房貸;兒子正長身體,每月的生活費不能太少;自己試了幾次去應聘,不是薪水太低,比他現在的半薪高不多少,要么就是人家嫌棄他年齡大,現在只能是一邊撐著,一邊再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我還是將信將疑,說:就算緊張,那也不至于緊張到吃咸菜的地步吧?他不再接話,把他買蘿卜的小票和晾曬的蘿卜條給我看,看到小票上足足有11斤蘿卜,顯然不是炒一頓菜的量,又看到了他掛在晾衣架上的蘿卜條,我心里難過起來,看到小票上還有一斤多的蘑菇,心想這應該是他老婆回家才能吃的菜,于是再沒問什么,我還留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超市里的蘿卜居然賣一毛九一斤,那進價得多少?我把自己這個疑問告訴了他,他告訴我,他搶不過大爺大媽,不然就能買到八分錢一斤的蘿卜了,我語音里抑制不住的難過和擔憂,我說:包括你在內,我認識的人里,好多人都說日子難過,我還是沒想到怎么能把日子過成這個樣子?而且菜怎么能這么便宜?菜可以便宜,但不能太便宜,不然農民的日子可咋辦?
在以上這個事件里,固然我很心疼朋友,但更心疼農民:菜賣得太便宜,農民的收入低到令人發指的地步,這是很嚴重的事情,如果為數最多的農民和底層人的收入太低,日子不好過,那建立在他們身上的更多人的小日子也長久不了。
這幾年以來,身邊朋友的日子似乎都不太好,不要說上面這位做咸菜的朋友,包括我這次出去東北摩旅,也比以往任何一次壓力都大,以往憑大家的打賞至少能包住我一路的費用,但這次出現了很大虧空,距離回家還有大約二十天的時候,我就給跟我關系好的快遞小哥發了信息,讓他幫我找個分揀員的工作,之所以找這個工作,是因為聽說收入挺高,干得好的能有一萬塊錢的月收入,而且我長期伏案,這個工作剛好能讓我活動一下筋骨,我的如意算盤是:寫公號能掙錢,當分揀員不僅掙錢還能鍛煉身體,剩余的時間睡覺。
但是回來后我的發財夢就破碎了:被告知分揀站遠了去了,都在郊縣,每天的通勤時間都得兩三個小時,也沒有一萬的收入,每天12~14個小時,每月三千元,而且現在不但不招人,還要裁人,我很不滿,說工資太低了,我不去了,結果小哥跟我說:你也別說你不去,人家還不要你呢!十七八、二十來歲的精壯小伙兒排著隊等錄用呢!你這大叔大爺的年齡,人家還嫌棄你是糟老漢怕你累趴下耽誤工作呢!
我惱羞成怒地說:說誰糟老漢?!呸!你見過零下二十度騎摩托到漠河的糟老漢嗎?46天我連個感冒都沒得,有幾個小伙兒有我這身體?!小哥笑起來,說:我的哥,你以為分揀員只是累?你騎摩托雖然累,天天看不同的風景啊,分揀員就是單一的重復,十幾個小時就在那幾平方的地方來回搬東西,就你那野慣了的性格,受得了?
他這番話我后來想了一下,認為有道理:底層人從事的很多工作,不只是強度大,而且極其單調乏味,有些則是充滿挑戰與風險,比如時時刻刻必須保持警惕的小商販,一聲“城管來了”足以讓他們喪魂落魄……身體上的勞累和精神上的壓力,以及人格上的屈辱,這些都摧殘著人的健康,也扭曲著人的心靈,長此以往,人焉有不病的道理?要么是身體,要么是心態,要么身心俱疲,所以,為什么底層人臉上難以見到笑容?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疲憊和雙目無光,唯有見到顧客來買東西了,他們才能打起一點精神。
我自己的狀態也比較類似:除了見到個別親友,平時也都是憂心忡忡,郁郁寡歡,擔心著一些在別人看來是跟我無關的事,比如俄烏戰爭和敘利亞的局勢,比如最近的外交政策,尤其關心的是各行各業對普通人的影響,那些頭部機構、頭部企業對普通人的態度……我雖然不懂政治和經濟,但我知道只有多交朋友、多掙外國人的錢咱們才能富起來,指望內循環發財?看看改開之前的日子就知道了……
誰見過拔著自己的頭發能把自己提起來的人?因為系統內做功是無效的嘛!
現在回到文章開頭那個例子,我為什么關注到這個新聞,因為我知道這些靠政府補貼、靠喊叫遙遙領先弄到很多錢的企業,哪里會在意幾十萬?那他們為什么還要如此下狠手針對一個個體戶?原因很簡單:他們絕不許任何平民說他們一個字的不好,他們這些年早已偏離了做企業的軌道,而是拿著自己當民眾的主子,民眾對他們的產品有一個字的批評或者不滿,立馬就會招來麻煩,幸虧他們只是企業,沒有狗頭鍘……
民眾面對一個提供服務和產品的商業機構都如此弱勢,受了欺負只能忍氣吞聲,如果想要維權大概率自己會先被企業維()了,那未來的日子還能怎樣?
以前我會鼓勵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就去討要說法,但是這幾年下來,基本上改變了自己這個觀點,我覺得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不要觸碰那些辭藻華麗的人和東西,至于日常消費,你看哪些品牌挨了罵不暴跳如雷,而罵它的消費者的賬號還能用,那你就買這個品牌,否則,以普通人的收入水平去維權,大概率你的生活會被毀掉,至少部份被毀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