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這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此次會戰中國軍隊精銳盡出,共計投入73個師70余萬人,與日軍9個師團22萬人血戰三個月,淞滬會戰雖然最終以中國軍隊失敗告終,但它迫使日軍轉移戰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在整個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陣亡校尉級以上的軍官近千名,其中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0余名。從慘烈的傷亡數字上就能夠直接反映出淞滬會戰的慘烈程度。而抗日英烈黃梅興則是淞滬會戰中國軍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黃梅興,1896年生,字敬中,廣東平遠縣人。1924年5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他深受革命思想影響,對軍閥割據、戰亂不斷、生靈涂炭的中國無比痛心,從那時起他就下定為救國救民不惜血染沙場的決心。1931年1月,黃梅興因戰功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264旅528團團長。
1932年1月28日,日本突然向上海閘北、江灣、吳淞等處發起進攻,駐防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奮起反抗,與日軍展開激戰。1932年2月14日,為了扭轉戰局,南京國民政府抽調精銳部隊組建第五軍開赴淞滬戰場,其中就包括了黃梅興所在的八十八師。2月16日,第五軍抵達上海,次日,八十八師進入陣地堅守廟行一線。黃梅興的528團和工兵營被作為預備隊部署在廟行鎮以北地區。
此時的日軍已經完成第二次增兵,他們決定以廟行為突破口,切斷第五軍與第十九路軍的聯系,妄圖將中國軍隊分割包圍并殲滅。1932年2月20日,日軍集結重兵在重炮的掩護下向88師防守的廟行防線發起猛烈進攻。激烈的的戰斗持續了一晝夜,然而在88師官兵的英勇阻擊下,日軍未能前進一步,廟行戰線一時間陷入膠著狀態。為了爭取戰場的主動權,21日早晨,作為預備隊的528團和工兵營被調往前線加入戰斗,向日軍突破區實施反突擊。
作為一支生力軍,黃梅興率領528團與友軍一起向日軍陣地發起猛烈攻擊,他們不畏死亡,奮勇向前,一路勢如破竹攻入日軍陣地,日軍頓時亂了陣腳,被打得狼狽不堪,大部向淞滬線以東潰逃。中國軍隊取得廟行大捷。黃梅興部隊也因作戰勇猛,屢次挫敗日軍的大規模進攻,被日軍稱之為“黃老虎”。淞滬戰事結束后,黃梅興因為卓越的戰功擢升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264旅少將旅長,駐防鄂西,后又被調駐南京。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黃梅興奉命移駐淞滬,開往上海江灣大場一帶駐防。黃梅興率部抵達上海后絲毫不敢懈怠,立刻進行作戰部署,加固工事,對日軍嚴陣以待。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爆發,為了搶得戰爭主動權,趕在日本援兵抵達上海前消滅駐滬日軍,中國軍隊張治中部第九集團軍對上海市區之敵發起全面進攻,八十七師、八十八師迅速投入戰斗。黃梅興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作戰,264旅的將士們同仇敵愾,斗志昂揚,接連攻破了日軍數十個堡壘。
1937年8月14日下午6時,在向日軍據點愛國女子大學進攻時,264旅官兵突然遭到日軍重炮的猛烈炮擊和大批飛機的轟炸,當黃梅興率部攻到八字橋附近時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年僅40歲。他也成為淞滬會戰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國民黨高級將領,被后人稱為“抗戰中重振民族民族之魂第一人。”
為了褒揚黃梅興將軍的功績,國民政府追授黃梅興為陸軍中將,并特準其靈柩安葬在南京雨花臺。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紀念孫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大會上也稱贊黃梅興將軍是“全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