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研究生并非萬事大吉,研究生在讀期間還要承受一系列的壓力,主要包括學術科研和論文產出、就業問題,個人問題等,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可能就無法面對。
在很多人看來,這些都不叫事,但人與人是有差異的,每個人從小所經歷的環境、身心發展狀態都不一樣,他們面對壓力時的情緒控制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
近日,在重慶理工大學讀研的小陳突然失聯了,距今已經9天了,姐姐在網絡上發布尋人啟事,稱弟弟24歲,在事發當天凌晨3點在重慶一碼頭附近消失,而且出事前沒有異常情緒波動,也沒有抑郁史,而且性格還非常外向,人際關系也很好。
從公開的照片來看,小陳長相清秀,有書生氣,看上去也很陽光,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
而且小陳目前正處于畢業階段,忙著準備畢業論文答辯,另外還在準備國家電網的面試,此前已經通過了筆試。姐姐透露,唯一的問題是,面試可能和論文二辯的時間有點沖突。
值得關注的是,事發有一個細節信息量很大!
事發當天小陳在實驗室待了一整天,隨后和同學一起吃飯,晚上8點繼續回實驗室修改畢業論文,11點左右室友曾問他是否回宿舍,小陳表示晚一點回去。
可是一直到凌晨2點多都沒有回去,2點44分出門買夜宵,隨后打車去江邊,在一處碼頭廣場附近消失……
大約凌晨3點16分,小陳將4000元獎學金轉給了姐姐,并發布了一則朋友圈信息“就這樣吧”,姐姐第二天就再也聯系不上了,而在此之前,小陳還和同學約定當天去參加面試培訓。
該細節說明了什么呢?
事發當天的主要工作是修改畢業論文,而且是一整天,并堅持到了凌晨兩三點,而第二天還要和同學去參加面試培訓,也就是說,小陳當時所面臨的壓力可能有兩個:
1、畢業論文修改的任務很緊迫,否則不至于一直忙到凌晨兩三點;
2、在通宵熬夜修改論文的情況下,還要在第二天參加電網面試培訓,說明小陳非常重視該面試。
可時間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何平衡好論文修改和面試培訓事宜?兩者的沖突明顯是一個重要的壓力來源所在。
目前警方已經排除了他殺的可能性,說明初步線索是有的,具體的原因還有待調查。
但從小陳朋友圈最后一條信息來看,這件事很可能是一個悲劇,讓人擔憂。
有時候想想,讀研真的不容易,且不說上岸的難度,即便是在讀研期間,也要承受很多常人難以理解的壓力,外面的人可能認為學生生活很簡單,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什么焦慮的呢?
事實上,研究生學業并不簡單,天賦、努力程度、導師是否靠譜……,這些都非常關鍵,運氣差一點可能就要面臨延畢,或者與理想的工作擦肩而過。
不過話說回來,哪個行業,哪個職業沒有壓力呢?學會自我調節才能更好地適應各種工作和環境,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