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月,中華民國最后一任總統李宗仁在李公館大擺宴席。
這次,75歲的李宗仁將要迎娶他的第三任妻子胡友松。
然而這次再娶,距離他的二妻郭德潔過世只有不到4個月的時間。
身為泥瓦匠的女兒,郭德潔飛上枝頭變總統夫人,與原配爭了一輩子名分。
那么,她的一生到底經歷了什么?
01
郭德潔小時候不叫“郭德潔”,而叫“郭月仙”。
1906年,郭德潔出生在廣西桂平縣,原名叫郭月仙,其父親是個泥瓦匠。
雖然家境普通,可父母還是支持她讀書,長大后的郭德潔在桂平女子師范就讀。
此時,她未來的丈夫李宗仁正率領廣西自治軍第二軍駐守在桂平。
當時的李宗仁已經和大自己4歲的妻子李秀文成婚,還育有一個兒子。
李秀文出生于普通農家,一直沒有接受過太多教育,和李宗仁結婚也是父母包辦的婚姻。
婚后她帶著孩子生活在老家,一邊侍奉公婆,一邊照顧家庭。
李宗仁則是一直忙于軍務,很少回家。
隨著李宗仁的軍銜不斷提升和外派任務加多,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和妻子過著聚少離多的生活。
1920年兩廣戰爭爆發,李宗仁受命征戰,起初也帶著妻兒一同前往。
但因戰事逐漸激烈,李宗仁無暇顧及妻兒,又加上上海的教育比廣西好很多,便派人把李秀文母子送回了老家。
1922年,有一次李宗仁帶著手下在城墻上閑逛,看到了幾個年齡稍大的成熟女生。
不同于外面的那種嫵媚妖嬈,這些女生更多的是文雅和含苞待放的羞澀,李宗仁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時任潯州水上警察廳廳長的郭鳳崗一看,李宗仁肯定是動了心了,怕是又不好意思直接提。
私下跑去找他:“旅座,您太太遠在上海帶孩子,很難一直跟在您身邊。您天天操勞軍旅,身邊也沒個人照顧,萬一有個頭疼腦熱的,那可怎么好。何不考慮再多娶個夫人,也好隨時能有個照應。”
李宗仁聽完,心頭一動,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郭鳳崗,什么都沒說就離開了。
郭鳳剛見李宗仁并不反對便把兩人在城墻上看到的女學生之一,校花郭德潔介紹給了李宗仁。
1924年,李宗仁又到桂平女子學校演講,臺下的郭德潔很快被這個帥氣的男人和他的演講所吸引。
演講的李宗仁也注意到了臺下十分美貌的郭德潔。演講結束后主動邀請她一起和他吃飯。
沒過多久,他就表明了心跡。
可這時候的郭德潔已經和本縣名門望族楊家的楊曉世訂過了婚,還收了楊家的聘禮,根本沒法答應李宗仁。
郭德潔趕緊跑回家和父母商量。
郭六夫婦考慮良久,再看李宗仁身份地位很高,都樂意攀高枝。于是決定退掉聘禮和與楊家的婚約。
知道這件事的李宗仁,為了補償楊家的退婚,還送了聘禮的雙倍給楊家作為補償。
可作為望族的楊家雖然收下了雙倍聘禮,還是覺得丟了臉面。
很快到了李宗仁和郭德潔大婚的日子。
誰想到在這個熱鬧的日子里,郭德潔的父親郭六竟然被人擄走了。幸好李宗仁反應快,派兵及時救回了岳父大人。
大家都傳,這肯定是楊家心里過不去,故意找人在大喜的日子擄的人。
但楊家肯定是不會承認的,又沒有找到什么證據,這件事只能這么不了了之。
新婚燕爾,小兩口在屋里有說有笑,李宗仁念叨著妻子的本名郭月仙,越想越不對勁兒。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總司令夫人了,再叫這個俗氣的名字不太妥當,我字‘臨德’,你以后就隨著叫‘德潔’吧,也是道德高潔的意思,可好?”
郭月仙一聽,自己的新名字里還有丈夫的字,別人一聽肯定就知道兩個人是恩愛夫妻,紅著臉點了點頭。
就這樣,泥瓦匠的女兒“郭月仙”,搖身一變成了總司令夫人“郭德潔”。
02
這次成親李宗仁完全是先斬后奏,喜事都辦完了才寫信通知父母。
而原配夫人李秀文竟然是從公婆嘴里才知道自己丈夫有了新歡。
與李宗仁想象的不同,得知消息的李秀文很是平靜。
在那個三妻四妾的時代,她帶著孩子不能跟隨丈夫,這一天早晚是要到來的。
能有個人一直在身邊服侍丈夫,也算是好的,便也安心繼續在上海帶孩子。
可李宗仁的母親坐不住了,自己為兒子找的這么好的兒媳婦,怎么能被冷落到在上海。
李母苦口婆心的勸了李秀文好幾天,李秀文才鼓起勇氣帶著兒子到桂平軍營去投奔丈夫,也第一次見到了郭德潔。
到了軍營的李秀文依然表現的寬容大度,雖然心里有些怨言,也從未在面子上落了誰的臉。
李宗仁看到這個常年在老家照顧兒子、父母的原配媳婦這么善解人意,又看到兒子高興的圍著自己蹦蹦跳跳,更是覺得虧欠了妻子,也經常到李秀文屋中陪伴兒子。
但這個小孩子并不喜歡郭德潔,每次見到郭德潔就不客氣的跑開。
再加上每次和丈夫一起出席活動,大家開始對兩位夫人稱“李夫人”、“郭夫人”,怎么聽怎么感覺自己像是個外人。
一向好強的郭德潔開始心生醋意。
郭德潔開始盡量避免和李秀文同時出席活動,看到丈夫在和兒子玩的時候出言嘲諷,又在三人在一起的時候刻意親近李宗仁。
女人之間的較勁總是看不見硝煙又很驚心動魄的,李秀文再大度也還是個女人,日日看到眼前“夫唱婦隨”的樣子總也會心情不爽。
終于,在一次吃飯時兩人又開始一唱一和的稱贊鄉下米好的時候生了氣。
脫口而出:“這大米就是我們這些鄉下婆種的,專門給城里的官太太官老爺吃的,我們自己都舍不得吃,要是沒有我們種出來,你們什么都吃不到。”
這一席話一下讓經常諷刺李秀文是鄉下婆的郭德潔紅了臉。
李宗仁只好從中和稀泥:“鄉下婆好呀,我就是個鄉下人,你們都是鄉下婆”。才結束了這場風波
不久之后,不忍心讓所有人都尷尬的李秀文帶著兒子離開了軍營。
留在李宗仁身邊的,只剩下了這一位“姓郭的李夫人”。
但經過了這段相處,郭德潔意識到非得想辦法有個孩子才能鞏固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可她試了各種辦法,都沒辦法要上孩子。
實在沒辦法的郭德潔,只能一邊故意增肥,一邊在外面找懷了孕的孕婦,想辦法弄了個“假孕”的戲碼,準備日后貍貓換太子。
其實對于李宗仁來說,自己已經有個大兒子了,有沒有二兒子傳宗接代并沒那么重要,但為了照顧郭德潔的心情,他并沒有揭穿。
于是,郭德潔也有了個自己的兒子,她終于覺得自己有了可以和李秀文平起平坐的資本了。
03
盧溝橋事變后抗戰爆發,郭德潔建立了兒童福利院,收容難童。
還為了讓孩子接受教育創辦了中學,自己親自任校長。
她逐漸發展起了自己的事業,想要讓丈夫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很強,進而提升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地位。
可她努力一切換來的好印象,在一次葬禮后全都白費了。
1942年,李宗仁母親去世,李秀文、郭德潔隨李宗仁回鄉奔喪。
郭德潔和自己的這個婆婆并沒有見過幾面。
這次奔喪的本意也是為了能在老家人面前出出風頭,看看到底誰才是李家的兒媳婦。
可對于老家的親戚來說,照顧老人的始終是李秀文一個人,又是原配,地位自然高了許多。
李宗仁在家里排行老九,族里都管他叫“九哥”,管李秀文叫“九嫂”,管郭德潔卻叫“嬸娘”。
葬禮中,李秀文被安排了在前排跪拜,郭德潔在后面的一排,這本是合乎禮數的安排,可郭德潔卻不愿意,非要擠到前面像正室夫人一樣祭拜婆婆。
起初李秀文看到郭德潔擠過來還往前挪挪讓讓位置,可自己一挪,后面人也跟著挪,越挪越近,還撩到了李秀文的頭發。
差點被潦倒的李秀文忍不住喊了一句:“你放規矩點!”
郭德潔聽到更是憤怒的擠上去:“我就要上前,你敢打我!”
一來一回吵鬧得越來越兇,兩人竟差點動起手來。
周圍人一看這個場景,也不哭了,分分扭過頭看熱鬧,有幾個還跑上去勸架。
眾目睽睽之下簡直是出了大丑。
幸好李宗仁的大哥出面勸和,喊著郭德潔到男人這邊一起祭拜。
郭德潔想了想,男人那邊的規格確實比女人這邊高,索性跟了過去,才止住這個鬧劇。
李宗仁看在眼里,惱在心里,但礙于情面,表面沒有大動干戈,心里對郭德潔的印象差了許多。
1948年,李宗仁與孫中山之子孫科競選中華民國政府副總統,郭德潔更是為此耗盡了心力,一直以李夫人之名出入各種場所為丈夫拉票。
當宣布丈夫勝選的時候,她也被擁護的人高高舉起,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李宗仁上任后,郭德潔開始以夫人的身份出席不少重要場合,人們開始淡忘真正的“李夫人”李秀文的存在。
這回郭德潔可算是扳回一城。
不久后,國民黨敗局已定,蔣介石撤退臺灣,李宗仁被任命為“代總統”留在大陸與共產黨和談。
1949年11月李宗仁以就醫為名飛往香港,12月郭德潔隨李宗仁乘機飛往美國。
兩人在美國紐約附近買下了一動別墅式的兩層樓房,幾年后郭德潔加入了美國國籍,而李宗仁卻作為“永久性移民”居住美國。
兩人開始了在美國長達16年的流亡生涯,直到1965年7月才返回中國。
1964年開始,郭德潔的乳房出現了腫塊,多次就醫后確診為乳腺癌。
醫生勸她手術拿掉一側乳房減少擴散風險,可郭德潔擔心手術會破壞形象,又害怕萬一傳出去被世人詬病是搶了別人丈夫的報應,斷然拒絕。
1966年3月,郭德潔因癌癥在北京醫院逝世,年僅60歲。
爭了一輩子名分的郭德潔怎么都不可能想到,在她剛剛過世的4個月,李宗仁就大擺宴席娶了27歲的胡友松。
讓郭德潔更想不到的是,收養的二兒子一直跟著李秀文生活在一起,還喊李秀文做“大媽媽”。
而因她守了幾十年活寡的李家大夫人李秀文卻活了102歲,直到1992年才在睡夢中黯然辭世。
郭德潔為了名分爭了一輩子,到死也沒真正成為“李夫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