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指導,北京市教育學會主辦,北京市教育學會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專委會,北京可持續發展教育協會,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朝陽區教育學會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專委會聯合承辦的“生態文明教育促進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重大主題融入課程教學交流研討會”在北京市朝陽區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和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分校同時舉行。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占軍、北京教科院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巧玲、北京教科院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徐新容、北京教科院終身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所辦公室主任茍海寧、北京市教育學會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專委會副秘書長韓旭、北京市朝陽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陳先豹、北京市朝陽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沈欣憶、北京市朝陽區教育委員會德育科科長王琤、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書記劉強、北京市朝陽區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負責人劉潔、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李升華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同時參加的還有北京可持續發展教育協會會員單位,朝陽區各學校德育干部,教師代表共計15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
本次會議分為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嘉銘校區)及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分校(東湖灣校區)兩個會場同時進行。
會議分為三個板塊,第一板塊為上課說課環節: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作為主會場,展示朝陽區11所學校精心準備的20節各學科生態文明融入課程教學的課例。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分校(東湖灣校區)為說課分會場,朝陽區可持續發展項目實驗校的20位教師以說課的形式多學科展示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教學設計,涵蓋學前、小學和初中。上課和說課教師通過課例展示,深入探索學科本質,引導學生們關注真實世界、真實問題、真實需求,通過真實任務驅動,關注生活,將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自然融入自主探究中,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北京教科院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鵬、張婧、馬莉、王咸娟教授分別做精彩點評,對朝陽區在生態文明重大主題融入課堂教學這項工作的推進給予高度評價。
會議第二板塊為主旨報告交流。首先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書記劉強為大會致辭。劉書記對朝陽區開展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堅守20年取得的豐厚成果進行了總結,感謝北京教科院各級領導專家對朝陽區的關注與支持,對朝陽區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未來的發展提出三點展望:1.生態文明教育與大思政融合;2.數字化賦能生態文明教育;3.生態文明的國際化交流。
朝陽區四所學校分別做分享交流: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團結湖分校林美欽做《點亮亮馬河 親水研水實踐探索》學校跨學科學習介紹,教師引領學生從解題者變為解決問題者,學生沉浸真實情景 問題導向參與區域共建,多維度的“親水”主題研學課程設置,全鏈條實施,變孤立為協同育人。朝陽外國語學校來廣營校區崔海新校長介紹學校館校結合生態文明主題課程《走進植物博物館 循環創變共成長》,學校的植物博物館建設過程師生共同參與,在實踐行動中引導學生感受綠色生活理念;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朝陽學校陳筱梅校長做《綠色低碳學校的智慧“碳”索》匯報,依托“全人發展”理念,將綠色課程體系與行動體系雙管齊下,培養學子生態文明意識與責任感。北京市白家莊小學集團安海霞校長做《數字化賦能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校建設》匯報,探求AI賦能的生態文明教育創新路徑,展現了數字化在生態文明教育中的巨大潛力。
會議第三板塊北京教科院為朝陽區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工作站頒牌,首先由朝陽區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負責人劉潔會長做《朝陽區教育系統AI賦能生態文明教育的實施方案》作全面解讀,該方案從宏觀頂層設計到微觀具體實施都有詳細部署,對朝陽區未來開展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提出了新方向,豐富了新內容、賦予了新生命。劉占軍副院長親自為朝陽區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工作站頒牌,朝陽區教育委員會陳先豹副書記接牌。劉院長充分肯定了朝陽區二十余年推進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實驗的堅韌精神和顯著成績,尤其是對AI賦能生態文明教育實施方案給予高度評價和認可。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劉強書記親自為北京教科院生態文明教育專家頒發聘書。
最后,北京教科院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王巧玲副所長、徐新容副研究員做精彩點評,兩位專家充分肯定了朝陽區在生態文明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扎實深入,特色顯著,展現了朝陽區生態文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就下一步如何以問題和成果為導向,系統地實施生態文明教育,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意識與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推動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寶貴建議,為朝陽區各學校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指明方向,希望朝陽區以AI賦能生態文明教育實施為契機,為首都教育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會議圓滿召開,一方面展示了朝陽區生態文明教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另一方面也為朝陽生態文明教育的深化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未來,朝陽區持續深化生態文明教育改革,深化師生科學素養培養,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加強區域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區域生態文明教育邁向更高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