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開國上將鄧華被調離軍隊,轉到四川擔任副省長,從昔日的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沈陽軍區首長一夜之間淪落到四川副省長,對于這位榮譽滿身的將軍而言,不失為沉重的打擊。
離開北京前,毛主席托人傳話:“不要灰心,在地方也好,學習一下政治工作,到了四川多接觸群眾,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在毛主席以及昔日同僚的開導下,鄧華收拾心情出發了,按當時軍隊的規矩,離開部隊轉業地方之后不得穿戴將服,不得配槍。
鄧華將自己最為珍視的那套將軍服從上到下全部染黑,這把妻子也嚇了一跳,往常衣服上沾點灰他都要擦拭半天的,除此之外,鄧華還征得軍委同意,帶走了兩把手槍......
一、開國上將鄧華
1910年,鄧華出生于湖南郴縣的農村家庭,原名鄧多華,1922年,12歲的鄧多華離開封閉的農村,來到縣城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路。
在學校里,他認識了和自己一樣來自農村的邱青娥,一見鐘情,兩人在一起經歷了兩年的學習生涯后,于1924年成婚。
和妻子在老家待了一年,不愿埋沒平凡的鄧華再次離開老家,這一次,他遠離家鄉,來到湖南長沙的岳云中學,并在這里接觸到了共產主義的思潮。
思想逐漸解放,他改名鄧華,積極參與學生運動,之后于1927年又進入南華政法學校高中班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后在組織的安排下,前往國民黨開辦的黨校學習。
這個黨校是國民黨建立的,可里面的教職工幾乎都是共產黨人,漸漸地,這里也變成共產黨色彩的黨校,在學校學習兩個月不到,蔣介石忽然背叛革命,在各地發動“白色恐怖”。
此后,國共內戰正式開啟,鄧華也加入工農紅軍,揭開半生戎馬的革命生涯,紅軍期間,他先后在紅4軍,紅一方面軍任職,經歷數次反“圍剿”,先后參與了龍源口戰役、龍崗戰役、湘江戰役等。
抗日戰爭時期,鄧華擔任師級干部,配合國民黨參加了平型關大捷,重挫日軍的銳氣,之后,他升任縱隊干部,率領部隊挺進冀東,領導了冀東周邊二十多個縣的工人起義和武裝暴動,為抗日貢獻了有生力量。
1938年6月,他帶著工人武裝創建了冀東抗日根據地,之后因鬼子的掃蕩,根據地被破壞,他轉而向平西方向前進,重新發展了抗日根據地,1940年,帶部隊加入晉察冀軍區。
解放戰爭中,鄧華從延安中央黨校畢業,在東北任職,一邊組織剿匪,一邊與國民黨敵軍作戰,先后參加了四平戰役、錦州戰役、遼沈戰役以及平津戰役,屢建奇功。
抗美援朝時期,鄧華是第15兵團總司令,同時也是志愿軍副總指揮,彭老總回國養傷后,他接任老總的職務,成為第二任抗美援朝總指揮,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就是他領導的。
1955年,鄧華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同時頒發三枚一級功勛章,毛主席評價他:“鄧華不是百戰百勝的將領,卻從不會氣餒,他會總結失敗經驗,活用下一次戰斗,這是難得的品質?!?/strong>
二、調任四川副省長
廬山會議時,彭老總被抨擊,作為一同在抗美援朝揮灑熱血的戰友,同時也是彭老總的得力幫手,鄧華自然要站出來維護老首長,也因此被推上風口浪尖。
1960年,中央軍委討論之后決定剝奪鄧華軍中的一切職務,將他轉業到四川擔任副省長,這個決定頗有些“逼張飛繡花”的意思,戎馬半生的開國上將卻被調離軍隊,鄧華心中很是失落。
好在過去的戰友沒有忘記他,紛紛前來為他送行,毛主席也沒有因為之前的事疏遠他,派羅瑞卿來傳達自己的話:“多向群眾學習,不要灰心,早日改正錯誤!”
在大家的鼓舞和激勵下,鄧華重新振作起來,因為轉業到地方的將軍都沒有了軍職,所以不得佩戴配槍和將軍服,鄧華很是苦惱。
他想了個辦法,把自己的將軍服染成黑色,完全沒有了過去光鮮亮麗的樣子,妻子甚至一度以為鄧華承受不住打擊,失心瘋了。
因為過去鄧華上將實在太愛惜自己的軍服了,平時出門吃飯應酬必須把袖子挽起來,胸前還會擋上一塊餐布防止油漬濺到衣服上,沾點灰都要立刻擦干凈。
尤其是胸前三枚功勛章,一般會放在鐵盒子里安放,很少佩戴,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拿出來擦拭一次,鄧華說:“這兩樣東西是我存在的證明,比我的命都貴重!”
然而為了將衣服帶到地方,他卻主動將其染黑,完全看不出一點軍裝的樣子,另外兩把手槍,他也是兩次請求,希望通融一下,允許他持手槍調任。
三、兩把槍的由來
將軍服和功勛章的意義我們都明白,這是鄧華上將功績的證明,那么這兩把手槍有何意義呢?時隔多年后,他在四川的秘書謝功貴揭曉。
鄧華轉業到四川后,地方政府給他安排了一個秘書,他就是謝功貴,也是跟隨鄧華時間最長的秘書,整整18年。
謝功貴原本也不是做秘書工作的,而是農業部門的干部,組織剛通知他這件事的時候,他還多有推辭,希望政府能換個人上任,直到聽說對方是鄧華上將后,這才欣然同意。
見到鄧華后,謝功貴激動的握住他的手:“鄧司令,好久不見了,你在川南抗戰得到時候,救了我們全村老小,當時我還是個孩子,就在人群里眺望著您,一直想著替鄉親們表達感謝呢!”
抗戰時期,鄧華曾被中央臨時調到川南打過一段時間游擊,也是在這期間救過謝功貴全村人,鄧華也很驚訝,沒想到剛來到地方就遇到了“熟人”。
1961年7月,鄧華帶著謝功貴去甘孜視察,途經密林之時,鄧華忽然來了打獵的興致,便拿出手槍,將其中一支交給謝功貴。
謝功貴很是奇怪,問起鄧華為什么可以配槍,鄧華也是在這時候解釋起了這兩支槍的來源,原來1950年的時候,彭老總帶著觀摩團前往蘇聯參觀軍事基地,鄧華也在其中。
臨別之時,蘇聯國防部給每個人送了一把刻著對應名字的手槍,寓意著中蘇“達瓦里氏”友好的象征,而第二把手槍,是也門王子訪華時,鄧華親自接待,對方將配槍送給了鄧華。
結語
這兩把槍不同于將軍服和功勛章對于鄧華的意義,更像是鄧華與國際友人之間友誼的象征,鄧華離開軍區的時候,對賴傳珠提出帶走手槍的想法,對方考慮到這屬于他的私人物品,也就同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