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帝朱載坖,初封裕王,母親乃康妃杜氏。嘉靖二十八年,太子朱載壡薨逝且無子,按序應立的裕王朱載坖卻遲遲未得明世宗冊封。直至世宗崩逝,他才得以繼位,改元隆慶。
在位期間,他重用賢臣徐階、高拱、張居正等,又倚仗譚綸、戚繼光等武將,使得邊防穩固,朝政清明。他推行的隆慶開關與俺答封貢政策,更是促進了經濟的繁榮與穩定,為萬歷中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然而,隆慶帝在位時間卻相對短暫。隆慶六年,他便駕崩,掌權時間僅六年。
究其原因,史書記載他的私生活頗為放蕩,貪戀女色,縱情聲色之中。據《萬歷野獲編》記載,他因過度放縱而“陽物晝夜不仆,遂不能視朝”,最終因身體原因早早離世。
這位在用人、識人上表現出色,且政績斐然的隆慶帝,卻遺憾地早逝。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他究竟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后事的呢?
接下來,讓我們共同翻開塵封的歷史卷軸,探尋隆慶帝的遺詔,一窺其臨終前的安排:
朕以涼德纘奉丕圖,君主萬方,于茲六載,夙夜兢兢圖惟化理,惟恐有辜先帝付托,乃今遘疾彌篤,殆不能興。夫生之有死,如晝之有夜,自古圣賢,其孰能免?惟是維體得人,神器有主,朕即棄世,亦復何憾?皇太子聦明仁孝,令德天成,宜嗣皇帝位。
其恪守祖宗成憲,講學親賢,節用愛人,以綿宗社無疆之祚,內外文武群臣,協心輔佐,共保靈長。斯朕志畢矣。其喪禮悉遵先帝遺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釋服,毋禁音樂、嫁娶,宗室親王,藩屏是寄,不可輒離本國。各處鎮守巡撫、總兵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員,嚴固封疆,安撫軍民,不許擅離職守,聞喪之日,正于本處朝夕哭臨三日,進香遣官代行。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及各布政司七品以下衙門,俱免進香,詔諭中外,咸使聞之。
隆慶帝遺詔開篇即言自己“以涼德纘奉丕圖”,自謙地表示自己以微薄的德行繼承了先祖的宏偉基業,成為萬民的君主。
緊接著隆慶帝回顧自己登基六載,“夙夜兢兢圖惟化理,惟恐有辜先帝付托”,每天早晚都小心翼翼地思考如何治理國家,生怕辜負了先帝的囑托。但如今,自己病得越來越重,恐怕再也起不來了。
面對生死,隆慶帝展現出了一種超然的態度。“夫生之有死,如晝之有夜”,他深知人活著總會有死的一天,就像白天過后總會有黑夜一樣,自古圣賢亦無人能免。強調只要國家有合適的人接管,即使自己離開這個世界,也沒有什么遺憾了。
接班人問題上,隆慶帝指出,“皇太子聦明仁孝,令德天成”,認為皇太子既聰明又仁孝,品德天成,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
隆慶帝對皇太子寄予厚望,殷切叮囑:“其恪守祖宗成憲,講學親賢,節用愛人”,他期望皇太子能嚴格遵循祖宗法制,不斷精進學識,與賢臣良將親近,保持生活的儉樸,并深切地關愛百姓。
同時,隆慶帝也希望“內外文武群臣,協心輔佐,共保靈長”,期望文武百官能夠團結一心,共同輔佐新皇,確保大明江山長治久安。
在喪禮的安排上,隆慶帝體現了對先帝遺制的尊重。“其喪禮悉遵先帝遺制”,他要求自己的喪禮完全按照先帝的遺制來辦理,以日易月,二十七日后即脫去喪服。
同時,隆慶帝強調“毋禁音樂、嫁娶”,不希望因自己的離世而影響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對于宗室親王,隆慶帝著重指出他們乃國家之藩籬,故而嚴令他們必須鎮守封地,以維護大明王朝的安定與統一。
對于各地方的鎮守官員,隆慶帝嚴正要求他們“固守邊疆,綏靖軍民,切勿擅離崗位”。他懇切地囑咐這些官員,務必堅守職責,以確保大明疆域的穩固和百姓的安樂。
隆慶帝的驟然離世,對于大明王朝而言,實屬一大憾事。他本有可能中興大明,卻無奈天不假年,否則,大明的國運或許能再延續數十年之久。
*以上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見解,若您有不同觀點或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