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國內低空經濟發展的態勢依然火熱。11月底,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印發《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12月,中國氣象局正式批復同意成都開展低空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成都成為全國首個氣象賦能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點城市。
除了政策頻發以外,在成都,低空經濟項目的落地也十分吸睛——就在上周,沃飛長空全球總部基地項目在成都未來科技城正式開工,這是企業在完成關鍵技術攻關后,開始進入AE200等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產品生產制造沖刺階段的重要里程碑。
這一動作無疑為成都角逐“天空之城”再添一把火。近年來,低空經濟被認為是“萬億級”規模的風口,具有持續增長的發展潛力。一批批低空企業,為何紛紛瞄定成都?成立四年后,沃飛長空為何選擇在成都再次加碼?紅星新聞記者對沃飛長空首席市場官CMO費嵐進行了專訪。
△今年10月12日,AE200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驗證機完成公開演示飛行
據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到2026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關口。eVTOL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2020年,沃飛長空在成都正式成立,自此拉開了進入低空經濟產業的帷幕。為何選擇布局eVTOL賽道?“我們認為,未來城市的交通體系一定是立體、多層次的,目前國內已經擁有非常成熟的地面交通、軌道交通,而針對空中交通,傳統的航空器在噪音水平、運營成本等方面無法滿足城市運營的基本要求,空中交通就成了‘短板’,亟待彌補。”費嵐告訴記者,“因而,最初我們決心瞄準低空經濟領域,對純電無污染、低噪音、安全性高的eVTOL產品進行研發。”
事實上,eVTOL產品研發的過程并不容易,尤其是對于傾轉旋翼技術路徑的產品而言。“目前,載人eVTOL領域主要有三種技術路線:多旋翼、復合翼、傾轉旋翼,三者研發難度依次遞增。”費嵐提到,“在研發之初,我們采用了傾轉旋翼的技術路徑,原因就在于其在續航、速度、載重和舒適性上優勢明顯。”
△沃飛長空首席市場官CMO費嵐
而這樣的產品特性,也得到了市場的驗證和認可。在2024中國航展上,沃飛長空旗下首款自研產品AE200正式亮相,金融租賃公司工銀金租簽下120架AE200意向采購訂單——這創下國內航空金融租賃市場上eVTOL產品單筆最大訂單。
在沃飛長空CEO兼首席科學家郭亮看來,世界航空業正在經歷第三次技術革命,“低空經濟將是中國航空業‘新道超車’的絕佳機會”。
“迅速”,是費嵐對沃飛長空在成都發展歷程的總結。尤其是今年以來,沃飛長空的進展十分密集。
6月,沃飛長空與成都一同完成城市低空載人交通首航,打通了城市低空出行航線運作流程,為未來以AE200機型為代表的eVTOL商用模式奠定了基礎。同時,AE200驗證機順利完成全傾轉過渡等系列飛行試驗所有科目,成為中國首個、全球第二完成該類試驗科目的eVTOL企業。
行業的飛速發展也吸引了投資界的目光。同在6月,沃飛長空完成B輪數億元融資,創下近兩年國內低空經濟eVTOL行業單筆規模最大融資。
好消息還在頻繁傳來。上周,沃飛長空全球總部基地項目在成都未來科技城正式開工。項目將打造包括復材生產、部件裝配、噴漆、整機總裝、試飛等生產全鏈條,預計2026年將會開始進行eVTOL小批量的生產交付,“未來,將有更多的eVTOL從這里銷往全球各地。”
△沃飛長空AE200飛行器1:5模型
落地四年來,沃飛長空的發展與成都同頻共振、互相成就。對于企業而言,為什么緊盯這座城市進行增資擴產?費嵐給出了幾個關鍵詞:產業基礎、人才吸引、政策扶持。
“一方面,成都被譽為中國航空高地,在高端裝備制造以及航空航天領域都擁有雄厚的實力,包括航空產業設計制造、系統集成等基礎優勢。”費嵐說,“這也意味著,在后續eVTOL的生產制造、初期產能爬坡的階段,成都強有力的供應鏈能夠托舉企業,尤其是主機廠,來實現相應的產品交付。”
相關數據顯示,成都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航空航天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目前航空材料相關企業已超200家,傳感器相關企業超90家,雷達相關企業、導航系統企業均過百家。
另一方面,成都還擁有眾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人才資源豐富。“無論是中飛院、民航二所,還是電子科大、川大等高校,都為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發展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在成都工作多年,費嵐也看到成都對省外乃至國外優秀人才強勁的吸引力,“近年來,我們還看到越來越多的北航、南航、西工大,以及其他省份、國家科研院所的同學們在此聚集。”
△沃飛長空AE200飛行器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打造西部低空經濟中心”,低空經濟成為成都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打造的重點產業鏈。11月,成都淮州機場完成全場景低空空域(航線)試飛工作,并發布了《全場景低空空域(航線)及使用規則》。這標志著國內首個階梯式低空空域正式投入使用。
這些都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空域方面,作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地區,成都擁有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可探索創新空域管理模式。”費嵐說,階梯式低空空域的投用,也使得機場原有低空空域飛行高度提升至三倍,并容納了6種空域,“未來,淮州機場還能幫助我們完成更多測試任務和飛行試驗。”
城市與企業的關系,恰似“魚水”——城市提升能級、創造機遇,為企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的成就,也同樣能為城市帶來一系列的戰略效應。
費嵐在接受采訪中告訴記者,隨著市場對低空經濟的需求爆發,沃飛長空作為“鏈主”企業,還將不斷聯動上下游企業進行商業化探索。“在產業鏈中,沃飛長空屬于‘中游’。從上游的零部件等供應商,到下游的運營商,我們將實現‘鏈主招商’,牽引更多上下游供應商在成都落地及生產,推動整個低空經濟業態的成熟、發展。”
△AE200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驗證機完成公開演示飛行,工作人員用牽引車將其轉移到機庫
配套設施,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對于成都而言,如何才能挖掘低空經濟這個“金礦”?
“從城市的角度而言,要將交通業態真正運行起來,還需要在城市中設立相應的起降點。”費嵐說,成都已經有了很多TOD建設,“未來希望TOD還能納入低空交通起降點的功能,進一步增強樞紐的綜合性。接下來,我們也將與運營商、主機廠、機場管理方一同進行航空器起降點標準的擬定,以推動低空經濟的有序發展。”
在她看來,成都在文旅、交通、應急等多個場景都有低空應用的基礎。“首先,是城市間的低空出行,今年6月20日,我們配合成都市相關單位進行了城市低空載人交通的首航,從雙流機場起飛到落地,到天府五街的‘中國—歐洲中心’大樓,一共花了不到10分鐘。”費嵐提到,大規模運營后,同等距離內,它比地面交通工具出行時間可節約80%,費用只上升2-3倍,綜合效費比顯著提高。
另一方面,基于成都周邊和四川豐富的旅游資源,她認為,eVTOL在成都的低空文旅方面也將大有可為。“不僅是景區內的旅游觀光,還包括成都到九寨溝、到西嶺雪山等點對點的載人運輸,縮短旅程用時,可以為游客提供非常便利的出游模式。”
轉載自紅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