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陷入尷尬的境地:進階高端化,暫時上不去,同時又丟掉了中低端市場的份額,脫離了大眾消費者,進退兩難。
??懂財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深冬已至,氣溫越來越低,但人們或許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買不起羽絨服了。
據艾媒咨詢統計,今年,約有25%的消費者購買羽絨服的預算為201-400元,有37%的消費者的預算為401元-600元,有23%的消費者的預算為601元-1000元。
36氪的調研數據顯示,年輕人購買羽絨服的平均預算是1146.4元,但接近70%的年輕消費者的預算在1000元以下。其中,500元-1000元的占比最高,為38.5%。
資料來源:艾媒咨詢
然而,筆者逛了一圈線下商場和線上電商平臺,發現:很多羽絨服的售價都已經超過千元。
其中,波司登“獨一檔”,門店在售的羽絨服基本為中高端系列,售價在2000元以上。電商渠道,波司登旗艦店在售的新款成人羽絨服,超過95%的售價在1000元以上,售價在1500元-3000元之間的羽絨服占比過半,約有15%的羽絨服,售價高達4000元以上。
并且,羽絨服的價格可能還會上漲。波司登高管此前透露,將繼續加碼3000元以上的中高端產品。
網友紛紛感慨,曾經,波司登是一個平價品牌,但現在,“月薪過萬,卻舍不得買波司登。”
它怎么距離大眾消費者越來越遠了呢?
01 | 高端化陷阱
波司登的高端化故事,要從2018年講起。
那一年,北京三里屯,加拿大鵝的第一家中國門店正式開業。盡管氣溫低至零下10度,但狂熱的消費者仍然在門外排起了長龍,絡繹不絕。
彼時,波司登四季化戰略失敗,正好打算“二次創業”,重新聚焦羽絨服市場。而加拿大鵝的爆紅,讓過慣了“苦日子”的波司登創始人高德康大開眼界,他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去,我們不知道時尚羽絨服能賣到1萬元到2萬元。”
于是,波司登開始“抄作業”,瘋狂砸錢,進階高端化。
品牌力不夠,就邀請美國明星斯嘉麗·約翰遜,中國明星楊冪、陳偉霆、楊紫、肖戰、于適等來代言,并學習LV、香奈兒等時尚奢侈品,去巴黎、紐約時裝周走秀,拉滿“B格”。
渠道不強,就整改線下門店,裝上透明玻璃,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同時,支付大筆坑位費,入駐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的線上直播間。
隨之而來的,是營銷費用不斷攀升。2018財年(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波司登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僅為24.52億元,占營收比27.61%。到2024財年,費用支出增長了2倍多,達到80.55億元,占營收比增長至34.7%。
不過,波司登并不在意這點“小錢”。因為同時期,旗下羽絨服持續漲價,相當于把營銷成本都轉嫁給消費者了。
僅2018年,波司登的產品就全面提價了30%-40%,單價1000元至1800元的羽絨服比例上升至63.8%,單價1800元以上的羽絨服占比從4.8%提升至24.1%。
到今年雙11,總體價格帶已經達到1740元,較上年(約1500元)大幅增長16%。其中,登峰等高端系列的售價更是超過萬元。
漲價的效果也立竿見影。
波司登業績迅速“走出谷底”,一路飆升。2024財年達到232.14億元,同比增長38.39%,毛利率達到59.59%,較2018財年上升了13.21個百分點,凈利潤達到31.2億元,同比增長44.69%。
2025財年H1(2024年4月1日-2024年9月30日),在傳統淡季中,波司登仍然取得了不錯的表現,營業收入達到88.04億元,同比增長17.83%,凈利潤達到11.42億元,同比增長24.66%。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問題。
其一是,波司登努力了6年,但仍未能改變很多國人的刻板印象,在他們心目中,波司登還是一個中低端品牌,沒有特殊的故事和“光環”。
社交平臺上,有很多網友表示,“幾千、上萬塊買一件波司登,為什么不用差同樣的價格買一件盟可睞或加拿大鵝?”
其二是,波司登似乎只有價格趕上了國際一線品牌,但品質依然落后。黑貓平臺上,關于波司登羽絨服保暖性差、充絨量少等質量問題的投訴高達上千條。
有一位消費者投訴:10月18日購買的一件波司登羽絨服,穿上沒兩天就發現零星的鉆絨,一周左右鉆絨繼續增多,甚至還有6cm的硬桿毛絨鉆出。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或許正是因此,波司登的中高端羽絨服逐漸賣不動了。
體現在財務數據上,2022-2024財年,波司登的毛利率趨于停滯,反映出高端化陷入了瓶頸,無法實現“量價齊升”。
2025財年H1,其毛利率更是大幅下滑了約10個百分點,原因是中高端品牌波司登增速放緩,營收規模僅增長19.4%,中低端品牌雪中飛的收入則大幅增長了47.1%,以及防曬服等品類的增長,平攤了毛利率。
淘寶、京東的波司登官方旗艦店也顯示,多款5000元以上的羽絨服,銷量僅有個位數,數據慘淡。
除此之外,波司登還面臨著更嚴重的問題——“失守”中低端市場。
在其對標國際大牌的這幾年里,消費環境劇變,人們愈加謹慎、重視性價比。今年的抖音電商數據就顯示,500元以下的羽絨服銷售占比超過80%。
這期間,鴨鴨、優衣庫等品牌靠著平價產品,強勢崛起。
據悉,2019年時,鴨鴨的線上GMV還僅為8000萬元。但到了2023年末,鴨鴨的線上GMV已經超過150億元,增長187倍,并拿下了國產大眾羽絨服市場市占率第一的位置。
與之相比,波司登旗下的雪中飛2024財年(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的營收僅為20.19億元,規模不及鴨鴨的六分之一。
這就讓波司登很尷尬:進階高端化,暫時上不去,同時又丟掉了中低端市場的份額,脫離了大眾消費者,進退兩難。
02 | 多元化的執念
事實上,在踏進“高端化陷阱”之前,高德康和波司登還曾踩過“多元化”的坑。
2007年,登陸港股的波司登被投資者質疑,過于倚仗羽絨服主業。
高德康不甘心,決定啟動多元化、多品類、四季化的布局,先后收購了摩高、杰西、邦寶等品牌,布局男裝、女裝、童裝等領域,以提升非羽絨服業務的占比。
其實也能理解,大多數中國消費者購買羽絨服都在冬季。對于波司登來說,一個季度就要完成全年的業績,還要看天吃飯,祈禱不要出現暖冬,壓力確實太大了。
理論上,多元化既能做大營收規模,又能解決周期性的問題,一舉兩得。
但殘酷的現實是,細分賽道的差異比一座山還高。由于不熟悉其他品類的經營模式,加上主品牌的競爭力較弱,以及電商渠道的沖擊,最終,波司登轉型失敗。
2014財年-2016財年,營業收入三連降,凈利潤一度大幅下滑80%,股價也長期徘徊在“谷底”。
直到2017年,轉型高端化略有成效,波司登才艱難地從“ICU”中爬出來。
不過,高德康并未放下多元化的執念。2020年,波司登推出了中高端防曬服,核心價格帶為300-400元,部分產品售價高達上千元。2023年9月,波司登又涉足戶外領域,推出了沖鋒衣。
對此,波司登高管也雄心勃勃,在2024財年的業績交流會上表示,除“聚焦羽絨服主品類不動搖”外,波司登將聚焦時尚功能服飾品類進行拓展。
并豪言,“防曬服(的收入)前年從0到1億,23年做到五個億,24年我們將會做到10個億,證明波司登的能力。”
波司登管理層還預計,未來三年,新品類營收將占到總營收的10%-20%。
但筆者認為,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困難重重。
原因之一是,防曬服、沖鋒衣賽道同質化嚴重。目前,波司登并沒有獨特的黑科技、性感的故事,以及差異化的設計,來支撐高溢價。
原因之二是,新消費環境下,大多數人正越來越重視性價比,他們已不再愿意為營銷溢價、品牌溢價額外付費。
統計數據似乎也印證了這一事實。據媒體報道,今年一季度,波司登防曬衣每千件的成交均價最高,為453.12萬元,但銷量最低,僅賣出了500-1000件,總銷售額僅為25-50萬元,在茉尋、蕉下、駱駝、啄木鳥、蕉內等8個品牌中墊底。
所以這一次,波司登能否鍛造出“第二增長曲線”?還存在疑問。
03 | 十字路口的抉擇
縱觀中國服飾產業,波司登的成長故事,也是國貨品牌發展的一個縮影。
過去幾十年,多元化、高端化、國際化,一直是國貨品牌的“痛”。
最經典的一個案例就是李寧。早在2002年,李寧就開啟了多品牌戰略,將Kappa、意大利品牌Lotto的經營權攬入麾下,但都以失敗告終。
2010年,李寧又喊出“高端化、國際化、年輕化”的口號,結果次年,業績便大幅下滑,導致原行政總裁張志勇引咎辭職。
2018年,李寧又踏上了國潮風口。但此后,主品牌持續漲價,高端品類中國李寧的價格更是高達幾千元,但科技、質量卻并未同步提升,逐漸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
如今,李寧跌落神壇。2024H1,營業收入143.45億元,凈利潤19.52億元,同比下滑7.98%,其股價年內已跌超17%,大幅跑輸恒生指數。
而安踏卻有著迥異的命運。它于2009年收購FILA后,將品牌重新定位,推進清庫存策略,使之涅槃重生。同時,又一直加碼主品牌,打造極致的性價比,持續鞏固在大眾市場的份額。
2018年,安踏收購亞瑪芬體育,進階中高端市場。通過營銷,安踏幫助始祖鳥強化了專業戶外品牌的形象,成功將其塑造為“中產三件套”,備受消費者的青睞和追捧。
如今,安踏已經是中國第一運動品牌。2024H1,營收達到362.62億元,同比增長13.19%,凈利潤90.5億元,同比增長58.18%,市值超過2100億元。
亞瑪芬體育市值151.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8億元,相當于2.7個李寧。
據此來看波司登。它正在漲價的道路上“狂奔”,并且不打算降價,其高管直言:“從長遠角度看降價等于自殺,一定沒有未來,因為沒有一個品牌能單純依靠降價實現持續發展。”
而同時,波司登又留戀中低端市場,還想拓展多品類。
或許,波司登可以借鑒安踏的發展經驗,步步為營。
先厘清基本盤。
要么繼續“重倉”波司登,做出自己獨特的品牌調性、故事,做好服務和質量,給消費者一個買波司登的理由。
要么跟隨新消費趨勢,放下身段“下沉”,加碼中低端品牌“雪中飛”,依靠極致的性價比走到“五環外”,做大眾人群的生意。
爾后,再圖謀多品類發展。
畢竟有前車之鑒,資源只有這么多,不可能既要、又要、還要。
那么,接下來是從中取舍?還是繼續全部押注?波司登正行至“十字路口”,必須做出抉擇。
說明:數據源于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