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朱老總帶著南昌起義后剩余的部隊進行艱難的轉移。
為了盡快到達井岡山,他們晝夜不停,以防敵人的追擊。
但這條路并不好走,在他們的前面有兩個國民黨防區,他們必須盡快通過。
當得知這兩個防區的國軍將領是誰時,朱老總修書兩封,分別送了過去。
之后,便是漫長的等待……
朱老總的這兩封信是否有著落?他與那兩位國軍將領又有何淵源?
三兄弟分道揚鑣
在革命戰火燃燒整片大地的時候,朱老總選擇參加革命,想要一改社會的風貌。
因為在私塾中接觸過進步思想,朱老總選擇加入同盟會。在那里,他與范石生相識,二人有著共同的理想。
而后,朱老總與范石生在云南講武堂再次相遇。下課時,二人經常就目前的國家形勢討論一番,并給出各自的見解,對對方的思想贊嘆不已。
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二人結下金蘭之交,并立下誓言一起為革命奮斗。
至于另一位摯友名為楊如軒,他也是云南講武堂的學生。或許是青年英氣,三人有著共同的期望,那就是一改社會新風貌。
相比于范石生,楊如軒較為固執,認死理,且說話少。即便這樣,有什么活動,朱老總與范石生還會經常拉著他,三人的關系還是不錯的。
然而,三人的關系卻在云南講武堂畢業后戛然而止。朱老總畢業后,帶領著手下的軍隊在川滇地區打出威名,但他對未來的革命方向產生迷茫。
這時,他接觸到我黨。想到軍隊中時常出現的爭權奪利,他這才明白,真正為國的是我黨。
為了加入我黨,朱老總奔赴歐洲,見到了青年時期的周總理,隨后在周總理的推薦下,成了我黨的一員,其后為拯救國家奔波著。
而范石生與楊如軒畢業后卻有著不一樣的境遇。
范石生最尊崇的便是孫中山先生。直到孫中山先生去世,秉持著“孫中山遺志”的蔣介石上位,范石生便加入了國民黨。
楊如軒和范石生一樣,選擇追隨國民黨,認死理的他認為國民黨才是拯救國家的出路,便一直幫國民黨辦事。
其實在之前朱老總向他們透露過想要加入我黨的消息,范如生與楊如軒都曾勸過他。但范石生說的只有一句話,那就是“你想好了嗎”。而楊如軒則是苦口婆心地勸他加入國民黨。
朱老總看著眼前的兩位摯友,明確地說出了自己的志愿,二人這才作罷。
在分道揚鑣之后,三人忐忑他們在戰場上相見的局面,但沒想到相見的日子會這么快就到來了。
南昌起義留火種
1921年,朱老總受中央委派來到南昌收集相關情報。朱老總憑借著自己的人脈關系,在南昌混得風生水起,甚至還成了公安局的局長。
成為局長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南昌城敵軍的部署畫出來,并迅速給周總理送去。
彼時,周總理正在與眾人商量南昌起義的相關事宜。當拿到地形圖的那一刻,周總理對朱老總的辦事效率稱贊有加。
為了保證南昌起義順利的進行,周總理提前來到了南昌,進行部署。賀老總、葉挺等人需要在城門口陳列軍隊,等待行動。其余的部隊在各個位置隨時待命。
此行動十分重要,周總理便交給了朱老總一項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拖住南昌城的首領,給他們爭取時間。
朱老總臨危受命,帶著酒就找上了李尚庸與朱培德。三人喝了好幾個小時,朱老總直接將兩人喝趴下了。
待南昌起義的信號聲起,朱老總便將兩人鎖了起來,直奔城門口。
此時,南昌城內的守軍群龍無首,根本不知道怎么打。很快,賀老總、葉挺的軍隊便攻占了南昌,并馬不停蹄地帶領武裝部隊向北行進。
但不幸的是,朱老總帶領的隊伍遭遇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一時陷入困境。看著士氣低落的軍隊,朱老總時常鼓勵戰士們。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現在絕對不能坐以待斃,隨后便帶領著部隊突破敵人的包圍,向井岡山急速行進。他要保留這僅有的革命火種,不讓革命之火熄滅。
但若是想要到達井岡山,那就必須經過兩個國民黨軍隊的防區。戰士們現在疲憊不已,根本無力進行反擊。
待對前方的敵軍探查一番過后,朱老總得知守衛這兩個防區的國軍將領是誰后,頓時沉默下來。不是別人,他們正是范石生與楊如軒。
現在處于緊要關頭,若是繞路走,肯定會浪費很多時間,現在他只能鋌而走險了。
隨后,他修書兩封,分別派人給這兩位將領送了過去。
想到范石生和楊如軒,朱老總嘆了一口氣,喃喃道:“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會顧念當年的情誼……”
等了幾個小時,送信的人終于有了回信。但回給他的只有一封信,而另一個人什么也沒有說。
看著手中的那封信,朱老總說道:“我們直接過去吧!”
一人兩肋插刀,一人裝聾作啞
回信的正是范石生。當得知朱老總帶領隊伍前來時,范石生十分高興,他可是好久沒有見到自己的朋友了。
他在信中寫道朱老總前來,他會好好招待他,并讓他們放心前來。
眾人覺得這里面有詐,但朱老總卻相信范石生的為人,隨后便帶著部隊前往國民革命軍16軍的陣地。
當他們走到防區門口時,范石生已經等在那里了。看到朱老總,范石生連忙上前握住朱老總的手:“可算是見到你了,這些年過得還好嗎?”
朱老總也十分激動,回了聲“好”,便被領著往里面走去。
此時,范石生已經為戰士們準備好了飯菜。看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戰士們的肚子都在咕咕叫。
這些天他們疲于奔波,根本沒時間吃飯,有糧食也就是窩窩頭,沒有一點油腥。如今終于能飽餐一頓,戰士們心滿意足。
但他們并沒有久待,朱老總向范石生表達了感謝之后,便準備繼續行軍。
臨走前,范石生給了他們好幾袋糧食,并讓朱老總不要推辭,這些都是兄弟的一番好意。
朱老總明白,若是沒有這些,他們肯定到不了井岡山,所以他便接受了,并保證一定會報答他的。
看著朱老總漸行漸遠的身影,范石生感慨萬分。如今他才知道,朱老總走的路才是對的,而他現在只是在茍延殘喘罷了。
很快,朱老總他們便到了第二人防區。眾人憂心忡忡,不知道該防區的情況。
朱老總并沒有聲張,直接就帶著戰士們通過了防區。
讓戰士們奇怪的是,他們距離這么近,竟然一個國民黨守衛都沒有發現,著實有些說不過去了。
當他們走后,楊如軒的辦公室里,守衛悄悄地說道:“他們已經過去了”,楊如軒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
他看著桌子上的那封信,久久不能回神。他知道自己作為國民黨將領,這么做是不對的,但比起虛無縹緲的那條命令,楊如軒內心或許更放不下那份友誼。
作為國民黨一員,他選擇不回信,表示自己的堅決。而此時選擇沒看見,是對那份友誼的堅守。
他跟范石生有著相同的想法,那就是朱老總走的路可能才是正確的。
也正是朱老總了解自己的摯友,才知道楊如軒選擇不回信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通過兩個防區之后,朱老總帶領隊伍成功甩開后方的追擊,并到達井岡山,與主力部隊會合。其后繼續奔波于革命戰場之上。
范楊結局
其實裝聾作亞是最好的保命手段,楊如軒只是在選擇自保。
范石生的動靜如此大,可見他對國民黨已經極為不滿。當深刻了解到國民黨內部的腐朽時,他對蔣介石極為痛恨。
更令他傷心的是,蔣介石竟然公開抓捕我黨成員,將孫中山曾經建立的隊伍搞的烏煙瘴氣。范石生并不愿意與之為伍,成為國民黨內部的清流。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被其他國軍將領排擠。由于始終得不到重用,范石生郁郁寡歡,也只有見到好友朱老總時才高興一些。
將朱老總送走之后,范石生不愿再為這樣的國民黨效力,隨后便選擇辭職,回到了家鄉,當上了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抗日戰爭爆發后,范石生選擇出山,救助傷員。但沒想到,在出診的過程中,范石生被人刺殺,由于傷勢過重當場身亡。而兇手卻逃之夭夭。
作為一名醫生,他根本沒有招惹過任何人,唯有那段國民黨的黑歷史有可疑之處。
而楊如軒一條道走到黑,跟隨國民黨軍隊對抗我軍。解放戰爭結束后,楊如軒兵敗被捕,在朱老總的幫助下出獄。之后他卻又選擇“自首”,再次回到獄中。
當朱老總得知他的做法后,并沒有說什么,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并要承擔選擇帶來的后果。
直到1976年,楊如軒才被釋放,后成為一名文史館的館員。他想要書寫那段歷史,為過去贖罪。
楊如軒的前半生無比風光,后半生蹉跎不已。所幸最后他醒悟了過來,也算善終了。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選擇,選擇什么樣的路,就要承擔什么樣的后果。正如范石生、楊如軒他們一樣,若是他們都跟朱老總一樣,說不定我黨又多了兩位英勇善戰的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