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5年日寇投降,但是國共兩黨已經開始磨刀霍霍互相摩擦,其中摩擦開始的地方正是東北大地。
作為當時國內最大最完善的工業基地,東北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與飽受抗日戰爭破壞的關內各省份相比來說,東北的經濟力量強大,工業基礎雄厚,資源充足,還有上千萬的人口和廣闊的土地。
可以說東北是真正的王霸基業,也正是基于這一點,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首先就將目標對準了東北,雙方均派出精兵強將爭奪東北。
從1945年開始,我黨依靠著和蘇聯的特殊關系率先占據了東北,隨后國民黨也兵出山海關,一路朝北打過來。
杜聿明依靠著遠征軍的精銳一路橫沖直撞,橫掃遼西,直接將東北人民自治軍追到了松花江以北。
隨后因為兩黨的談判,加上國民黨后勤無力雙方陷入到了僵持局面。
再到后來東北野戰軍實力快速擴張,經過幾次戰斗后部隊得到鍛煉,擴軍百萬。而國民黨部隊則逐漸陷入困境,隨后我軍南下消滅了東北國軍。
在短短三年時間里,東北野戰軍從原來二三十萬人的東北民主聯軍擴兵到了百萬規模,可以說發展速度冠于全國各大野戰軍。
為什么東北野戰軍能夠發展這么快?這個過程中其實功勞最大的不是林彪林總,而是羅榮桓,這位政工元帥。
02
在東北解放的過程中,林彪固然戰無不勝功不可沒,但是東北野戰軍的發展,另一半主要功勞還是因為羅榮桓。
抗戰剛剛勝利,時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羅榮桓就遵照中央指示,先后組織了三批干部進軍東北,所謂十萬干部北上。
在早期出關的13萬八路軍中,山東軍區就占據了一多半,六萬多人都是山東軍區的隊伍,可以說山東軍區司令羅榮桓功不可沒。
到達東北后,林總負責作戰,而后期則全部扔給了羅榮桓。東北軍區的發展、后勤、軍功,地方建設,部隊的新兵訓練,思想政治建設,全部都是由羅榮桓負責。
其中羅榮桓最得意的一筆,莫過于1947年開始的二線部隊建設計劃。
這一年下半年,杜聿明因病辭去東北保安司令一職,由蔣介石的心腹陳誠取而代之。陳誠為官清廉善于理事,到達東北之后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為了改變原東北國民黨軍兵力不足的缺陷,陳誠將東北地區原有的九個保安司令部及11個保安支隊全部拉到了正式的野戰部隊中,和原來的新一軍等老部隊混編。
最終擴編出了新3軍,新5軍,新7軍,新8軍等四個新軍,同時將青年軍207師擴編為第6軍,擴編了一支騎兵師,東北的國軍軍事實力快速上漲。
經過一番整頓后,東北的國軍達到了14個軍55萬人的規模,通過混編也保證了軍隊的穩定和戰斗力。
而我東北人民解放軍在此時總兵力也只有四十來萬人,在之前的戰斗中一直都是我軍占據兵力優勢,國民黨依靠精銳部隊和優勢武器才能抗住。
為了應對國民黨軍的大規模擴軍,東北野戰軍在1947年夏季戰役結束后也不得不開始整軍備戰,這就輪到羅榮桓出馬了。
03
在前兩年的東北戰場上,東北野戰軍的兵力擴充主要由兩個方面,一個是改造俘虜的國民黨軍士兵,另一方面則是直接從農民中招收軍隊。
其中國民黨士兵一開始很受歡迎的,因為東北國軍一開始都是遠征軍的精銳部隊,其官兵無論是戰斗素養還是文化素養都很高,拉過來就能作戰。
但是很快我軍就發現,因為解放戰爭前期局勢不明朗,在許多國軍官兵看來我軍根本沒有機會,因此很多國軍官兵都是假意加入我軍,但是在戰時卻經常臨陣倒戈。
為此我軍開始大規模招募農民加入部隊,但是農民也存在問題,大量未經過訓練的新兵到部隊后也很不穩定,他們不習慣部隊生活,思想教育也不到位,以至于逃兵很多。
為此羅榮桓提出了二線兵團計劃。
所謂的二線兵團其實就是類似于陳誠將保安部隊混編到主戰部隊的方式,先動員大批翻身農民組建新兵訓練兵團,并抽調一部分老戰士為骨干直接編成獨立團。
這種獨立團經過長期訓練后再直接編入野戰部隊,但是和國民黨不同,我軍的二戰兵團是獨立的,并不編入地方部隊,直接用獨立團的形式,以老帶新進行訓練。
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新兵快速形成戰斗力,同時也避免了新兵大量加入作戰部隊導致的問題。
04
從1947年8月開始,羅榮桓在哈爾濱召開了會議決定各軍區成立大批獨立團,是為二線兵團集團。
第一期二線兵團計劃組建40個獨立團,每個團約兩千五百人,總計征收新兵軍團達到十萬人。
僅僅一個月的事件,截止到1947年9月,48個獨立團就已經組建完成,東北野戰軍抽調了一批老兵和基層干部為骨干開始了新兵訓練計劃。
此后二線兵團計劃成為了東北野戰軍的主要擴兵方式,無論是招收的農民新兵還是國民黨俘虜都要編入二線兵團,進行軍事和思想教育后再編入族戰兵團。
到1948年12月,經過一年的時間,羅榮桓的二線兵團計劃已經實現了三期,總計組建了189個獨立團,總兵力為42萬人。
這四十二萬人絕大多數都成為了后來東北野戰軍的主力和骨干力量,為東北乃至全國的解放立下了卓越的功勛。
05、結語
二線兵團的組建是一個非常巧妙的方式,其實類似于正規國家的預備役部隊,接受一定軍事訓練,同時補充進入主力野戰部隊。
通過這種方式,東北野戰軍快速擴兵達到了百萬人之多,而且各個主力縱隊始終保持滿員狀態,部隊補充兵員也多是二線兵團經受過訓練的部隊,其戰斗力也有保障。
正是二線兵團計劃保證了東北我人民軍隊始終能占據兵力優勢,而部隊戰斗力也不會下滑太多,為最終東北的解放奠定了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