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尋求學科發展和綜合實力提升的大背景下,人才無疑成了最稀缺的資源,尤其是在一些雙非高校,為了吸納人才,往往會提供一系列優厚的待遇,除此之外,還會幫助人才解決后顧之憂,比如配偶工作、子女上學等。
近日,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公布的2024年第一批博士配偶選崗結果,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熱議。
從結果來看,擬安置的博士配偶清一色為女性,崗位集中在行政崗、教輔崗這類領域,諸多細節值引發關注。
其中在性別維度上,清一色女性的安置結果難免引發公眾好奇與質疑。
12月24日,該高校工作人員的回應很硬氣!
明確指出“也有很多女博士要解決配偶的工作問題,可能只是這一批次沒有” ,側面說明這種性別分布并非是學校安置工作的固有傾向,而是偶然現象,這一次只是巧合而已。
但不可否認,此次結果還是觸動了大眾敏感的性別平等神經,畢竟在就業公平備受矚目的當下,任何帶有性別偏向的招錄、安置情況,都會被置于放大鏡下審視。
崗位分配同樣吸睛,行政崗、教輔崗成為安置的“主力軍”。
這背后其實映射出高校人才戰略里,對博士人才留存的輔助性考量。吸引高端學術人才入駐,解決其后顧之憂是關鍵,這類崗位雖非教學科研核心崗,卻能為博士配偶提供一份穩定保障,穩固住人才家庭這一“大后方”,讓博士們心無旁騖投身學術科研與教學創新。
分層考量是此次安置工作的一大特色。學校依據畢業院校、學科、業績等維度綜合權衡,進而確定配偶安置層級。
這一機制設計,初衷在于精準匹配資源,讓能力更突出、學術背景更雄厚的博士,其配偶能收獲更優渥的安置條件,諸如人事代理、外聘乃至符合學校調入程序的崗位選擇。
人事代理的同工同酬、外聘的低待遇以及編制調入的高標準,形成了層次分明的安置體系,激勵博士們在校奮力拼搏,也保障了安置的相對公平性。
值得關注的是,考核環節同樣嚴謹規范,博士配偶安置也要接受《演講》《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以及《申論》的考核,雖說《演講》成績僅作選崗參考,不計入總成績,但無疑豐富了考核維度,從表達能力、行政素養到文字功底,多方位考察配偶綜合素養,為適配崗位提供依據。
最硬氣的是,針對配偶和博士離婚后的處理機制問題,該高校工作人員表示,把配偶崗位定義為照顧性安置,一旦婚姻破裂,面臨調離學校或者解除關系的處理結果。
對于該高校的解釋,網友整體上認可的,而且該回應也顯得很硬氣,沒有遮遮掩掩,從實事求是的角度說明了問題所在,為了引進人才照顧人才配偶是正常現象,很多高校都這樣做,尤其是一些知名度還不高的院校。
總的來說,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的博士配偶選崗事件,是高校人才戰略落地的一個切片。從中既能看到對人才的求賢若渴,也能窺見規則設計、性別考量、人情倫理等諸多因素的碰撞拉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