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筑”夢“黔”行志愿服務隊(全國“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團隊)深入畢節市金沙縣柳塘鎮,在校園、鄉村和派出所開展系列推普活動,以專業熱忱推廣普通話,助力鄉村振興。
課堂 “趣” 推普:以語言活力筑牢成長基石
校園里,“普通話小達人” 徽章成為激發學習熱情的有效方式。同學們熱情高漲,課堂內外主動練習。志愿者通過趣味互動與對比教學寓教于樂,通過趣味互動搭建學習階梯,讓標準發音成為孩子們觸摸更廣闊世界的 “語言基石”。為鄉村兒童筑牢平等參與社會發展的語言基礎,讓每一個稚嫩的發音都承載著走向更遠未來的可能。
孩子們高舉手牌倡導學好普通話
鄉野 “親” 推普:以溝通溫度聯結城鄉情脈
貴州師范學院志愿服務隊深入畢節柳塘鎮淹壩村、前勝村的田間院落,開展推普調研,累計回收有效問卷80余份,走訪20余戶家庭。年輕一代普遍外出務工,普通話已成為維系親情的關鍵紐帶。志愿者耐心指導老人練習日常用語,從趕集詢價到與遠方子女通話,逐字示范發音。村民那句:“學好普通話,能跟在外的娃多聊幾句心里話”的質樸表達,印證了推普是促進城鄉信息互通的橋梁,更是為情感聯結和鄉村振興注入的語言動能。
“筑”夢“黔”行志愿服務隊走進前勝村
窗口 “實” 推普:以標準語言提升服務效能
走進柳塘鎮派出所,志愿者與民警圍繞工作場景交流普通話使用現狀。王警官引用"外省司機行李遺失因方言溝通受阻"的案例,揭示了基層服務的語言瓶頸。面對民警普遍使用方言、普通話待提升的實際情況,志愿者現場示范接待用語的標準發音,為民警在實踐中提升溝通方式提供參考。這一過程幫助建立更精準的溝通機制,為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從課堂的生動啟蒙到田間的暖心互動,再到政務窗口的效能升級,此次推普活動以語言為橋,為多元群體凝聚溝通共識。服務隊表示,將持續結合調研發現的問題優化推廣策略,讓普通話真正成為拉近心靈距離、激活鄉村內生動力的“通用橋梁”,為鄉村振興注入深度語言支撐。(雷思琦|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