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股票和債券的行情,都和3萬億的小作文有關,傳的是25年要發3萬億的特別國債,其中有1萬億是之前就定了,拿來給大行注資的,所以實際的增量應該算是2萬億。
股票的反應,比較溫和,一方面,指數雖然漲了,但幅度不大,都在1個點上下,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量縮的比較多,今天是1.3萬億,和過往1.5萬億的中樞,差了2000億。
債券的反應,看起來更大一點,10年國債和30年國債,下午一路上行,直到尾盤還在上,最后分別上行3.5bps、4bps,幅度不算小,不過,除了3萬億的事,交易層面,影響更大的,還是“傳聞大行收到控流動性的指導”,也就是大行融出資金減少了,我們一直說,對近期的債市,“資金面就是最大的基本面”,如果央媽真想引導資金收緊,那才是債市真正的壓力。
不過,比起上述的小作文,我覺得中長期來看,還是更應該關注,今天結束的,全國財政會議釋放的信號。
這個全國財政會議,你可以理解為,就好像一家公司,開完年度工作會議,明確工作目標后,就得聚焦到“錢”上,開始制定來年的預算了——預計能賺多少錢,得花多少錢,花錢的方向是什么,每個分公司要怎么相應的制定預算,等等。
所以,每年的全國財政會議,都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開,與會的是中央的財政部,和地方財政廳的負責人。
除了大家都已經看到的那幾條以外,我還關注了一下,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底,會議通稿的一些差別,有興趣的,可以看原文:
2023年底,《》;
2024年底,《》。
大多數人,都懶得打開看,所以,我總結了幾條:
1、最大的區別在于,2023年底提的是,“謀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而今年,提的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也就是改革已經開干了,之所以有這個差別,在于今年勝利召開的三中全會,已經框定了財稅改革的主體,所以,還是之前那句話,現在發生在新聞里的絕大多數事情,都寫在三中全會的公報里。
2、今年首次提出了“推進零基預算改革”,這其實就是財稅改革當中,很核心的一點。所謂的零基改革,用大白話說,就是預算編制“從零開始”,不考慮前一年預算的基數,舉個例子,一家銀行的營銷費用,正常來講,25年,都是以24年為基數,上浮或者下浮10%,這叫“增量預算”,但今年行長說,你們24年一分錢基金都沒賣出去,要這么多營銷費用干嘛?全部推倒重來,根據實際情況,從零開始編制預算,把錢花到刀刃上去。對財政而言也是如此,零基預算改革后,地方要根據實際需求來分配資源,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而不是,因為過去怎么怎么樣,明年也得怎么怎么樣。
補充一句,我認為,短期發多少債解決的是眼前的事,但只有改革,才能解決中長期的問題,換句話說,同樣是1萬億的增發債券,“怎么用”,“用不用的好”,才是關鍵,這是以上兩點值得關注的原因。
3、在定調方面,雖然都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但2023年緊跟著的是“適度發力”,而2024年是“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4、今年專門提到了發債,包括“安排更大規模政府債券”,“合理安排債券發行”等等,2023年沒有這塊,顯然知道市場對這些具體的字眼都很關切。
5、今年專門提到,“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更多社會投資”,去年的說法是“發揮好帶動放大效應”,顯然,明確指向了疲弱的“社會投資”,也明白,社會投資都在等著財政資金先上。
6、管理相關的約束性的表述大幅減少,2023年的通稿中,倒數第四段,對于“過緊日子”等財政管理工作,提了392個字,今年這塊算上標點符號是102個字。而全篇的重點,還是放在,前半部分的財政如何更加積極方面。
7、對于重點工作的具體動作,2024年的通告中,全部用了黑色加粗,2023年沒有。
8、央視后來的報道中,增加了一段表述,“明年的財政資金撥付會更早,更快,資金量也會更多”。
另外,看了去年和今年通稿里的照片,部長的白頭發,多了好多,上到國家,小到單位和家庭,理財的工作,都不好干。
多聊幾句市場的熱點哈,A500突破3000億、四大行股價新高、以及微盤的持續回調。
1、A股,A500指數發布滿三個月,規模破3000億了。
A500指數是9月23日正式發布的,昨天剛好滿三個月,我們在《》里,至少三處,聊到了A500相關的展望:
1、神秘資金,預計開始入駐A500指數,A500在目前3200億的基礎上,2025年,超越滬深300,成為A股第一指數; 2、Smart beta和指增(比如A500增強)業務,預計成為指數業務新的增長點; 3、《市值管理指引》涉及的核心指數(A500等),成為機構投資者底倉。
這三個月來看,成果也確實是罕見的:
第一,一個僅僅發布了三個月的指數,掛鉤產品的規模,截至昨天,已經到了3295.87億,成為僅次于滬深300的,A股第二指數;
第二,從機構的參與度看,大概率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級別,目前,一半以上的公募都發行了A500相關的產品,百億以上的A500ETF就有11只之多,除了公募之外,還有理財、私募發行的,大量的掛鉤A500的產品。
往后看,我覺得,在A500成為真正的A股第一指數的道路上,還有兩個事情要解決:
其一,是需要有A500相對應的股指期貨,沒有對沖工具的指數,會缺失很多玩法和市場的參與者;
其二,需要持續累積賺錢效應,其實指數在9月23日推出以來,區間收益是24.45%,但比較具有“A股特色”的是,924政策出來后,幾天功夫就把一輪行情走光了,導致實際參與的投資者的盈利比例,和指數本身的漲幅,差距比較大。
我們在見證A500成長的過程中,在指數滿三個月的重要節點,也想做點實際的事情,那就是,開發了一個A500相關的溫度計,從“擇時”的角度,給大家提供一些買/賣的參考。
因為我清楚,對很多比如從事理財經理工作的小伙伴而言,賣A500,肯定是一個未來好多年都逃不過的話題,所以做這個事,大概率會對部分人有點幫助。
我們選擇的標的,是之前一直提的,最早成立的,嘉實的產品,場內代碼是159531,但我們還是投場外,產品是嘉實中證A500ETF聯接C,代碼是022454。
具體的方式,是我在螞蟻也有個賬戶,從沒和大家說過,也沒幾個粉絲,但是根據“表韭量化指增精選”的持倉,做了一個實盤,這個實盤的好處是,買賣都留痕,所以關注了就能看到持倉變動。
目前,A500的溫度,還屬于適中,所以我們只建了一個底倉,后續如果有新的動作,我們在推文中,也會持續提及。雖然都是“推產品”,我們也想給大家一些增量的價值,給大家多一個視角吧。
2、A股,創歷史新高的四大行,和跌跌不休的微盤股。
今天四大行股價創下歷史新高,而微盤股,在市場反彈的情況下,還是下跌的。
兩個東西合在一起看,還是濃濃的風格切換的影子。
細說下兩個板塊的話。
對于小微盤而言,主要關注三塊:
一是監管動作,昨天,監管第一時間對“36家公司被退市”的傳聞做出了回應,實際上算是“保護”了小微盤,但往大了看,國九條也好、市值管理指引也罷,監管主線和審美是清晰的,而對于“抖X炒股”的迅速整頓,其實已經說明了監管的底線,無序的炒作是很難有持續性的,所以炒作的主題一直在縮圈+輪動;
二是資金面,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小微盤的“硬底”,但需要關注匯率壓力、債券過熱等,導致階段性資金收緊的可能,比如這兩天,央媽已經連續大幅凈回籠了,債市有慣性,但股市很敏感;
三是兩融,很明顯,最近增速明顯下來了,這意味著,小微盤會對邊際的變化更敏感,因為增量資金不足以支撐起全面的炒作了。
對于四大行而言,主要關注兩塊:
一是今天傳的三萬億特別國債,有1萬億,是為了給大行注資的,大家不要覺得國家給四行注資,是“免費的”,事實上注資的背后,是對于大行的“分紅率”的保底期待,最簡單的數學角度看,2%的成本發債,四大行保持4%的分紅率,這事,能不能干?賬面上,每年2%的收益,這種雙贏的杠桿,干嘛不加?
二是我們昨天提到的:
國九條、市值管理指引、回購增持再貸款、互換便利,依然是A股的核心主線,如果要確保投資的勝率,必須時刻不忘這些監管主線,預計2025年,以上政策,都將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和增強,資金進一步向政策依附。
對于保險而言,買紅利的邏輯不用多說了,一月,是保費增速最高的月份,會有一波配置需求。
即使對于券商而言,如果買入的四大行可以放入OCI賬戶,那么,左手互換便利從央媽拿2%的資金,右手買入4%股息率的四大行,每年賺2%,要是互換便利還能在指標上有豁免,白賺的錢,干嘛不撿?
這就是我們提到的,“資金進一步向政策依附”的意思。
3、跟投建議,注意美股放假了。
簡單說下。
第一,表韭全球,今晚美股提前休市、明晚美股整晚休市,QDII基金,周三周四很多產品暫停申購,所以,如果你想跟投的話,周五再說,單日跟投的上限,還是2萬。
第二,表韭純純的債,建議周四周五再跟投。
第三,表韭量化,今日顯示繼續降溫(今天的溫度,實際是根據昨天收盤后的市場),建議周五跟投。
就聊這么多。
求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