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會怎樣?
具體會發生什么,誰也不知道,但我確定2025年一定會比2024年更精彩。
起碼在宏觀上,有一些已經是明牌。
1 房地產。
從住建部剛剛結束的會議上,我可以再次確定明年的主要任務還是保交樓啊,“引導”大家買房啊,實在不行可以進行城中村改造以創造需求,舊改的額度暫時是一百萬套。
咱們還是干脆一點吧,我重復一下我之前說過的預測:國內絕大多數城市的絕大多數房子,價格下跌才剛剛開始(實際成交)。
北、滬、深的極個別小區由于某些稀缺性,還依然有優勢,但已經跟普通人關系不大了。
哦對了,請大家隨我逐漸學會這樣的思路:通過財報啊,信披數據啊,債券啊來看某些企業或者事件的本質。
(此處提示:別忘關注我。)
比如,房企現在到底咋樣,我們找個代表,萬科,我們來看看萬科的債吧。
隨便搜一個,比如21WK06,這幾天最低已經跌到60多塊了,票面100塊。(今天有所反彈)
意思是你若買了此債,從現在到2028年7月到期,每年都給你3.49%的利息,到了28年7月再還你100塊,而買此債目前只需要60多塊。
豈止賺錢,簡直是暴利?
你若真這么想,那你就是24K純……
純小白。
這說明資本市場起碼在這一刻認為萬科根本不可能兌付債務。他們的“認為”可不是散戶憑直覺拍腦袋,他們一定掌握了我們不知道的一手消息。
見微知著,你覺得2025年房企觸底反彈東山再起的概率有多大?
啥人都有,所以必須多嘮叨一句,類似交易不碰才是最優解。
看似此交易到28年能賺60%以上,但若無法兌付,你會賠掉100%。
負EV,不合適。
2 宏觀政策。
基本上將和ZZJ會議里要求的差不多。
昨天,路邊社有一個“345”的小作文。
“3”,是指我們即將發3萬億的特別國債,這3萬億大概率是不計入赤字或者不完全計入的。單純發國債是抽水的,但如果央行來買,就相當于放水了。
“4”,是指明年財政赤字率提高到GDP的4%左右,這個之前我也預測過。
“5”,是指明年我國GDP增速目標依然為5%。
起碼截止到這一刻,沒見有任何官媒出來辟謠。
你猜這個“345”,最出人意料的是哪個?
根本不是3萬億特別國債,而是“5”,2025年GDP增速目標依然為5%。
如果真這么硬來,那么制造業還會繼續被迫發力,有沒有需求都還要多干快上。
那民間的休養生息問題……
當然,以上都還處在小作文階段,并未證實。
3 A股。
我之前已經說過好幾次:這波之后,我將戰略性地退出A股。
不是退出,是戰略性地退出。
也就是資金配置和戰法都發生了改變。
我在A股市場撲騰了27年多,20年前就認識了業內大咖,有幸打開新世界的大門,知道了諸多散戶炒到死那天都不知道也不愿相信的所謂“內幕”。之前我內心多少是篤信“價投”的,所以基本戰法是不怎么空倉。
一般有幾成倉或者半倉,伺機做T,另半倉做趨勢,風控良好,成績最差的2018年總體賠6.7%,其余年份皆能至少賺點小錢。
但現在戰法徹底改變,因為現在已經是絕對的投機市,投機市的最優解是快進快出。
且由于量化的盛行,個體需減少交易頻率,過去我跟著團隊做過高頻交易,但現在不行了,得承認普通人腦干不過機器。
這里除了投機市,還是政策市,所以必須緊盯著政策,如果某天高層對于資本市場的定調從現在的“穩住”改成“大力提振”等,或者央行買國債的動作“出格”很大,我也許也會全倉殺回做一波水牛。
前者的概率已經很低了,后者的概率不低,需要觀察。
那么,資金從A股撤離一部分的錢去干嘛呢?
當下普通人怎么做才能從火中搶救點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適當的增加海外資產的配置。
很香。
此處千言萬語,卻還是想引用一下《潛伏》里余則成說李涯的那句臺詞:
睜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吧!
多看看世界,你就不會迷戀投機市里那偶爾的,你都未必抓得住的反彈了。
對于海外,我在周三晚某音直播時說了大量實戰干貨,周日可以隨緣再說說,光導的菜,晚八點。
放心,我不賣課,不收費,不對接,不割,純為了虛榮心而分享。
只要你的贊和關注。
本人堅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祝愿2025年我國五大經濟冰雪經濟,首發經濟,銀發經濟,低空經濟,谷子經濟,全部騰飛,“新質生產力”取得質的飛躍,人均可支配收入繼續節節走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