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黨高級將領,湯恩伯的戰績并不怎么樣。可就是這么一個并不怎么樣的軍官卻從一個出身低微的雜牌軍一路成長為擁有50萬重兵的司令。
要說湯恩伯給人的印象,很多人都表示特別復雜,究竟這個男人為何會給人復雜的感覺?難道他真的有很大的爭議嗎?
有爭議的湯恩伯
湯恩伯的爭議一直都有,雖說他在抗戰時期的表現,讓旁人覺得他就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不過還有不少人對他有很多非議。
他在年輕的時候在軍校得到了時任師長的陳儀的好感,愛才的陳儀對于一口一個“恩師”的湯恩伯大有好感,所以就將學校保送留學。
在1926年,學成歸來的湯恩伯在軍校工作。本來這一輩子他很可能只在大后方的軍校中工作一輩子,但他又好命地遇上了張治中。在1929年開辦了軍中教育,自己成了該連隊的副連長。
說實話,湯恩伯在戰場上并沒有作戰經驗,他在圍剿中遇到紅軍壓根沒本事戰勝。而這個時候他不僅一敗涂地,還被撤職查辦。此時也就是湯恩伯最失意的時候。
不過隨后他居然在兩個友人的保證下還是成了第89師的師長。在錢大鈞的輔助下,終于贏下了一場戰役。此時湯恩伯算是名聲大振。
后來湯恩伯跟著蔣介石南征北戰,他成了一個香餑餑。畢竟蔣介石念舊,湯恩伯與他是老鄉,這一點對蔣介石來說很是親切。所以蔣介石對他不錯,在幾年的時間里就節節高升,成了蔣介石眼前的大紅人。
可就是這樣的大紅人,卻在百姓之中口碑相當差。當湯恩伯已經是師長的時候就開始有實權在手了。他曾經打著蔣介石的旗號在河南征收糧食。
當時在農戶的面前,他就是一只“大蝗蟲”。只要湯恩伯一來,所有農民都相當緊張,因為他們明白很可能自己一年又白干。
湯恩伯的軍事才能不行,政治才能也是難以言說。但他一路爬上來,還是因為深得蔣介石的信任。
這就相當奇怪了,他一沒胡璉聰慧,又沒何應欽的勇猛,更沒有陳誠那般能成為蔣介石的左右手。但是湯恩伯卻一直能平步青云。用他自己的話就是:對領導忠心。
湯恩伯知道在眾多將領中自己的作戰能力不行,那就另辟蹊徑好了。自己對蔣介石的忠心超乎了外人的想象,這一點讓湯恩伯占盡先機。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甚至為了討巧,將自己的恩師給出賣了。
時間來到1948年的夏天,當時因為缺乏人才,湯恩伯又重新被啟用。而在這節骨眼上,曾經提拔湯恩伯的陳儀開始找到了以前的學生。
其實當時大陸不少國民黨將領起義,就想快人一步給蔣介石一個痛擊。當時的陳儀想起兵,但是手頭無兵,這才想起了自己的學生湯恩伯。
當時陳儀想讓自己的外甥去了上海找到湯恩伯開始游說,然后他自己又到上海開始商討起義的具體事項。
但令陳儀沒想到的是:此時的湯恩伯早就把知遇之恩忘得一干二凈,只知道自己的前程。他在一番深思熟慮后就對蔣介石舉報。結果就在解放的半年前,陳儀被捕,還在解放后被帶到臺灣殺害!
這個結局很可能湯恩伯已經想到,不過對于陳儀當年的幫忙,遠遠不及自己對蔣介石表忠心。當時他在反復考量下還是將陳儀給告發了。這事讓湯恩伯身敗名裂,不少人暗地罵他是欺師滅祖、忘恩負義的小人。
復雜的抗日英雄
要說人品不好,他認栽。但是要說湯恩伯沒有骨氣,那是萬萬不行的。在抗戰時期當時七七事變后,日軍一路南下,想要控制整個華北。
而當時的國民黨在北平城西與山西的交界處,主打一個易守難攻。這個地方讓蔣介石心生傲氣,他就命令湯恩伯在南口與日軍周旋,他必須將日軍拖住。
湯恩伯帶著13軍的先頭部隊來到這里,與日軍殊死搏斗。當時湯恩伯的屁股還沒坐熱就遇上日軍。雙方的交戰相當激烈,湯恩伯手下的兵力開始銳減。
可以說,當時湯恩伯的壓力相當大。因為蔣介石的命令是要堅守8天,結果當時的援軍無法趕到,湯恩伯要挺半個月。
當時日軍突破了張家口,湯恩伯退守到桑乾河與日軍對峙。當時的湯恩伯也明白這次他也明白,在生死存亡之際不拼命是不行了。
慘烈的戰況讓所有人驚嘆,畢竟當時的日軍裝備精良,人數也相當多,結果湯恩伯以接近3萬人的傷亡消滅了日軍1萬5千人。湯恩伯真的拼上了老命,在半個月的時間里幾乎不睡覺,實在太困了就合衣咪一會兒。
當時湯恩伯抗戰鐵人的名頭就打出來,當時他又在河北漳河阻擊日軍,成功將日軍打垮。說實話,這時他將整個山西省的局勢穩定了下來,在抗戰初期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但沒想到,隨后在臺兒莊戰役里,湯恩伯又一次被打回原形,成了懦夫的代表詞。
在1938年的春天,日軍開始南下,想攻下臺兒莊。當時負責指揮的是李宗仁和白崇禧。手下第2集團軍的孫連仲處在崩潰的邊緣。
當時第2集團軍損失慘重,急需援軍。而在前沿負責守住滕縣的王銘章血戰到底,寸土不讓壯烈犧牲。當時情況十分危急,孫連仲的遺書都寫好了,就打算以身殉國。
這個時候李宗仁就下令讓湯恩伯帶著軍隊南下支援。可湯恩伯卻不太爽快,在電報里有些不情不愿。
在3月30日李宗仁就要求在31日到達臺兒莊救援,但原本在附近的湯恩伯卻遲遲沒有現身。結果孫連仲苦苦支撐,等到兵力即將殆盡的時候湯恩伯才趕來。
可用湯恩伯的話來說,因為當時自己的兵團如果順勢南下,勢必會被日軍夾擊,不要說援助了,恐怕自己都有危險。所以當時他想圍殲了在臨沂附近日軍的援軍才從側面趕了過來。
話雖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當時的情況差點讓孫連仲回不來了。結果在臺兒莊大捷后,李宗仁就在蔣介石面前告狀,指責湯恩伯延誤戰機、畏首畏尾。
當時也有不少人知道他們之間原本就有矛盾,所以很多人懷疑湯恩伯是故意不去援助的。結果沒想到回到南京,蔣介石反手就獎勵了幾個青天白日勛章,讓李宗仁氣得牙癢癢。
后來湯恩伯跟著蔣介石去了臺灣,但是因為他出賣恩師的事,國民黨內部都十分排擠他。湯恩伯就此再度落寞了起來。不久之后他就被查出癌癥,后來還死在了手術臺上。
對于湯恩伯,很多人說他是抗戰初期的民族英雄,也有人說他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而更多的百姓表示當年湯恩伯是搜刮民脂民膏的殘暴將領。
這孰是孰非,蔣介石的一句話倒是說出了真諦:湯恩伯要是死在了戰場上,那他的確是一個英雄。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湯恩伯》
2·文匯報-《一個是北伐軍老將,一個是蔣介石門生,他們讓湯恩伯至死也不知道到底輸在哪里》
3·人民網-《滕縣保衛戰湯恩伯是見死不救嗎?》
4·澎湃網-《抗戰名將︱湯恩伯:戰功卓著的“中原王”為何聲名狼藉》
5·光明網-《湯恩伯坑“爹”救“爹”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