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是生活中較常見的一種中草藥, 性溫,味 甘、微苦,具有補血抗炎、活血化瘀的功效,能 夠抗氧化,抗衰老。雖然很多人都了解“三七”,但對于跟它相差一字的“土三七”卻并不了解。“土三七”又稱菊三七、養心草、景天三七,與真正的“三七”相比具有相似功效, 但 “土三七”便宜、容易生長,很多人就自己栽種,代替“三七”服用,以治療跌打損傷或養生保健。殊不知,“土三七” 包含的 菊三七堿( 吡咯烷類生 物堿(PAs)) 具有肝臟毒性,可導致肝損害, 重者 會 危及生命 。
“真正的‘三七’有‘南國神草’、‘傷科圣藥’的美譽,而與之一字之差的‘土三七’卻含有有毒的吡咯烷類生物堿,能夠在肝內脫氫形成一個或多個高反應中心的吡咯樣衍生物,這種代謝產物與親核組織結構起反應,后者具有烷化劑作用,可對血管內皮和肝細胞造成損害”。
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消化病學專家卞兆連博士介紹,“大劑量服用‘土三七’,加上個體敏感性高,會導致急性肝衰的發生,臨床實際中遇到更多的則是呈現亞急性肝衰的表現,尤其有人喜歡用‘土三七’泡酒,病情則往往更重,這是因為酒精可最大限度地萃取‘土三七’中的吡咯烷類生物堿”。
實際上,很多植物都含有這種有毒的生物堿,特別是像“土三七”這樣能開小黃花的植物,如“豬屎豆”、“千里光”、“天芥菜”等,而研究表明,該生物堿不僅具有肝毒性,對肺、神經系統等也會造成損害,同時具有一定的致癌性。
在此卞兆連副院長特別提醒廣大市民:中草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遵醫囑服用,切忌自行服食,也不能擅自加大劑量。
-轉載、公益科普-
來源|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訂閱號
圖源|已獲版權的攝圖網
編輯|濠濱嘉慧
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