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香港保險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龐氏騙局!
1%的保證收益,6%-7%的預期分紅,
聽上去很不錯,但你咋知道保險公司分多少錢給你?
要是保險公司賺得盆滿缽滿,不分給你怎么辦?
粗略一聽,好像有點道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于是,我打開了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的官網,
找到了這樣一份文件,
在這份《分紅業務設立維持基金的指引》文件里,
保監局對香港保險公司的分紅業務提出了公平公正的總原則,
香港保險公司必須充分顧及投保人的利益,
要為投保人的利益做長遠打算,
分紅情況必須提前報備,并且受到保監局的監督。
那萬一哪家保險公司頭鐵硬剛怎么辦?
不好意思,
香港保監局是有權利更換執行董事的,
而且香港保司內部還駐扎著官方委任的精算師,
總之,香港保險公司的內外都有監管,投保人的錢一分都別想少。
……
香港保險公司到底是如何分配利益的呢?
保險公司的盈利主要靠三差:利差、死差和費差,
其中,儲蓄險的收益主要來自保險公司投資產生的利差。
也就是說,保險公司投資賺到錢了,投保人才能分到錢。
當然,還得扣除開支、負債什么的,剩下的錢才是可分配盈余的錢。
有人就說了,這賬咋算,有分紅比例嗎?
你別說,還真有。
按照“保單持有人優先”的原則,投保人先分紅,然后才是股東,
而且香港保險公司還要按照之前跟保監局報備過的分紅比例,進行派發。
比如安盛「摯H」
投保人與股東的利潤分成是90:10,
也就是說,90%可分配盈余歸于投保人,
從產品的條款來看,底層債股的比例上限和下限都是確定的,只能在范圍內調整。
我覺得吧,相比內地70%的分紅比例,香港保險公司90%的可分配盈余還是很不錯的。
這種方法呢,也是目前香港保險市場上,比較常見的利潤分配方式。
比如萬通「富R千秋」
也承諾,不少于90%可分配利潤分配給投保人。
而比較特殊的是保誠,
比如「雋F」的“股東全資分紅”,
那啥是股東全資分紅呢?
投保人把保費交給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會把錢放入股東全資分紅保單業務基金,
而投保人可以享受該基金帶來的利潤。
有啥優點呢?
該基金投資的是一籃子的資產,而多項資產組合可以給投保人帶來穩定的投資回報,
同時,資管團隊會根據市場環境,更加靈活的調整持倉比例。
比如股市表現較好的時候,會投資更多的權益類資產,反之亦然。
利潤分配方面,股東只收取基金賬戶的管理費,
賬戶100%的可分配利潤都分給投保人,不過虧損也由投保人承擔。
有人就說,萬一賬戶虧那不就慘了?
的確,利潤都分給投保人了,風險平滑機制的調節能力就會被削弱,
而這或許也是近來保誠出現紅利回退的原因。
但說句公道話,保誠的這種紅利分配方式,也并非沒有可取之處,
在投資環境好的情況下,投保人也可以分得更高的收益,風險與回報相匹配。
……
所以說,香港保險公司的分紅絕對不是亂來的,
像是安盛、萬通、保誠三家保險公司,是直接公開在宣傳資料上,
而香港其他保險公司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分配比例,
但在分紅的時候大多還是遵循“保單持有人優先”的基本原則,
從過往的數據來看,也都是90%左右的紅利派發比例。
而且,香港保險公司也需要和保監局報告自己的分紅派發比例,
過高不合理,因為保險公司應該給自己保留合理利潤以作經營,
過低更不合理,因為保監局明文要求需“顧及投保人的利益,要為投保人的利益做長遠打算”。
總之,香港保險的各種收益提取,利益分配都有規章制度,接受保監局監督,
所以那些說香港儲蓄分紅險是龐氏騙局的,可以閉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