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本書,奔赴一座城。
今年上半年,22歲的墨西哥姑娘寶琳娜在中國朋友處偶然看到寧海作家葉亦健的書《火鍋愛湯圓》,便通過翻譯軟件一口氣讀完。她被書中的文化和美食深深吸引。
經過精心準備,幾天前,寶琳娜跨越了大半個地球,攀山渡海來到寧波,與葉亦健來了一場“萬里之約”,并在寧波“city walk”,四處打卡。
記者全程跟拍寶琳娜的寧波之行,從“她”角度來看真誠友善、包容開放的中國。
“‘神奇’‘美麗’以及充滿‘創造力’!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用這三個詞來形容寧海平調和中國戲曲。”在寧海的百花劇場,寶琳娜金色鎧甲披身,背上威風凜凜的靠旗,腳踩“薄底靴”,手握鼓桴,扮成《擂鼓戰金山》里的“梁紅玉”后,一秒入戲。
對比幾個月前,在墨西哥錯過的那場中國傳統音樂劇的遺憾,如今全妝上臺的寶琳娜,可謂過足了“戲癮”。
幾天前,作為寧海之行必“打卡”的一站,寶琳娜和作家朋友葉亦健走進寧海前童古鎮,體驗幾百年前恬然的小鎮生活。
日落時分,暮色溫柔,古樸的青石板路盡頭,傳來陣陣鑼鼓聲和悠揚的唱腔——童氏祠堂里的老戲臺,傳統戲曲表演正上演著。
被“咿咿呀呀”的唱調吸引而來的寶琳娜,念念不忘:“大概半年前,有一個中國的劇團在墨西哥巡演,但很遺憾錯過了!”
呂婭娜現場教學寶琳娜《擂鼓戰金山》唱段。
“臺下聽戲,不如扮相‘入戲’,真正走進戲曲的故事情節中。”葉亦健推薦道,在寧海,有一個劇種叫做“寧海平調”,它融合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民間藝術,是寧海地區獨有的傳統戲曲形式,不妨一試。
聞“聲”尋至百花劇場的寶琳娜,成了新晉“金桂獎”得主、寧海平調演員呂婭娜的第一位外國學生。
“桴鼓親操,桴鼓親操!”呂婭娜現場示范著,只聽一聲“咚咚”,鼓桴落下,仿若戰歌將起。
“這段唱詞來自劇目《擂鼓戰金山》,講述的是南宋時期,大敵當前,女英雄梁紅玉戰前擂鼓激勵大軍士氣,與丈夫韓世忠合力作戰、保家衛國的故事。”呂婭娜補充道,你即將“扮演”的梁紅玉,就是像“花木蘭”一樣的女將軍。
寶琳娜學習戲曲唱念做打的基本功。
對于梁紅玉,寶琳娜是陌生的,但“Mulan”的名字,早已耳熟能詳。
“我愛像‘花木蘭’一樣的女英雄,以及背后的故事。”寶琳娜說,“木蘭”是一個充滿力量的文化符號,象征著勇氣和獨立。而有時候,自己為了仿著“木蘭”,偶爾還會盤起中式發髻,插上一支頗具中國風的簪子。
也正因如此,當金色鎧甲披身,威風凜凜的靠旗掛背,也終于圓了她一個成為“花木蘭”的夢想。
臨行前,呂婭娜也送給寶琳娜一個“畢業禮物”——就是梁紅玉“上陣”所穿的那雙“薄底靴”。
“寧海平調傳習藝術中心被稱為‘天下第一團’。”呂婭娜介紹道,這個“天下第一”不是排名第一,而是這一劇種只此一處尚在傳承、演繹。正因如此,寧海平調的“火種”是稀有的,也是寶貴的。
“戲曲背后的故事是神奇的;戲服和道具是那么的精美、華麗;通過音樂、舞蹈、道具等等來展現人物情感的表達方式,也很有創造力。這讓我想起了墨西哥的民間歌舞,傳統文化是真正的藝術、美妙的表達。”有了深入了解后,寶琳娜久久不能出戲,“這是一次‘默契’的文化交流,我會把這份‘禮物’帶回墨西哥,也放在心里。”
甬派客戶端 張芯蕊 王心怡/文 吳冠夏 應秀一/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