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K哥在一個“AI創業者交流群”里分享了一個觀點:搞AI,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尤其對很多中小型創業公司來說,要人才沒人才,要算力沒算力,而大模型領域又是人才密集型、數據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那么,是不是意味著,普通人在AI領域就沒有機會呢?答案是否定的。
管理學上有一個“標桿法”,意思是找到行業內或行業外的標桿企業,對標學習,能夠讓企業少走很多彎路、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這兩天,百度發了一張2024年“ AI成績單”,可以看到過去一年,從技術到應用,百度AI都取得了不少進展。從這個業界標桿身上,我看到了幾個適合AI創業者的方向和機會點,下面與你分享近期我對AI產業界的觀察與思考。
01
模型能力“能打”依舊是王道,強夯AI應用爆發的 “地基”
最近一年,我走訪了很多企業,跟很多CTO/CIO進行交流,大家一致的反饋是:大模型的準確性、穩定性不夠,是其難以應用于產業場景的掣肘之一。舉例來說,在金融領域,AI客服在面對客戶的問詢時,準確率必須做到100%,尤其是涉及金融產品的價格、買賣規則等等,是不能夠有絲毫含糊的,否則可能會對用戶帶來信息誤導。
不錯的進展是,在過去一年,隨著RAG等技術不斷成熟,大模型的幻覺問題基本消除,這直接促進了AI應用能夠“上規模”。正如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所說的:“過去這24個月,對這個行業而言,最大的變化是什么?我的回答一定是,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覺,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大幅提升了,這讓AI從‘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變得可用、可被信賴。”大模型回答的準確性獲得突破性進展,這為AI應用爆發奠定了技術基礎。
來看一組數據,截至2024年11月,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達15億,相較一年前首次披露的5000萬次日均調用量,增長30倍。有一句老話叫: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一線往往是對技術發展最敏感的,如果大模型不夠準確,不夠穩定,哪個企業敢如此大規模應用?數據增長,就說明了一切。
過去一年,國內基礎大模型的性能也在不斷進步,百度文心大模型、阿里通義大模型,字節的豆包等頻頻登上權威的大模型評測榜單。這張AI成績單顯示,過去一年,文心大模型在各項基礎能力上仍領先行業。國際知名調研機構沙利文發布的《2024年中國大模型能力評測》顯示,以文心一言為代表的大模型,5項評測維度均為優勢能力,獲4項第一。此前有消息顯示,百度將于2025年初發布文心大模型的新版本,這意味著,性能更強的新模型在路上了。
如果一句話總結2024大模型的技術進展,我覺得就是:大模型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大模型能力越來越強。
大模型的第一性原理是Scalling law,幻覺的問題仍然跟算力規模、數據規模和質量有關,理論上來講只要算力足夠大、數據足夠多足夠好,就能夠解決幻覺問題,再加上RAG工程實踐的不斷進步,幻覺已經不再是企業應用AI的“攔路虎”。
02
做AI應用的兩種思路:AI原生、應用+AI
K哥作為科技博主,訪談了很多AI創業者,其中不乏獨角獸創始人、科技巨頭AI負責人。每一次我都會問同一個問題:打造一款真正有用的AI產品,有哪些途徑和方法?大家就兩個思路,達成了共識:
1、AI原生。就是基于AI大模型獨特的能力,構建出來的產品。舉例來說,ChatBot、智能體都屬于這一類,國內外的產品都很多,如:ChatGPT、Claude、文心一言、kimi等生成式AI 產品。
2、應用+AI。就是在原有應用的基礎上,基于AI和大模型的能力進行重構,打造出新的AI應用,提升原有應用的功能豐富度和用戶體驗。以百度為例,旗下的文庫、網盤,這些國民級的應用經過AI重構以后,在競爭激烈的應用市場當中脫穎而出。百度文庫不僅AI功能月活突破7000萬,還拿下了AI產品榜“2024中國AI年度產品”金獎。
基于這個思路,你在進行AI應用產品創新的時候,不再需要拍腦袋,要么基于AI大模型的能力做原生應用,要么用AI大模型能力去重構現有的產品,+AI,AI產品開發就變得有跡可循了。
03
智能體火了,適合普通人抓住AI紅利的技術風口
很多年輕人跟我說,他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紅利、機會相對缺乏的時代,不像我們這些70、80后,享受著多重紅利疊加,遍地是機會。不可否認,我們這代人是吃到了一些時代的紅利,但是我認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機會,比如現在的短視頻/直播、AI、出海,深扎進任何一個領域都能夠順勢起飛,改變人生軌跡。
就拿AI領域來說,智能體是AI應用的一個前沿方向,現在非常熱門,微軟、谷歌、百度等全球科技大廠都在布局,李彥宏認為智能體相當于PC時代的網站和自媒體時代的賬號,它最明顯的特點是門檻足夠低,誰都能上手,天花板又足夠高,可以做出非常復雜,非常強大的應用。
不難看出,智能體將會是普通人入局AI的最佳途徑之一。基礎大模型性能的提升,讓開發智能體的門檻進一步降低,例如百度的文心智能體平臺,動動嘴就能開發智能體,一位11歲的北京小學生朵朵,通過文心智能體平臺開發了“青春期能量小助手” 以幫助同齡人應對青春期的心理問題。
今年以來,智能體從一個專業的AI圈詞匯,變成了破圈的流行詞,每個人都可以做出智能體,它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已經變成了最主流的AI應用形態。普通人想要AI創業或是想抓住AI這個前所未有的風口,找新機會,智能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04
大模型to B領域,“離錢”最近
K哥作為數字商業顧問,最近兩年主要幫助企業做大模型應用落地,下面說一說我觀察到的現狀。中國傳統行業/企業在經過了30年的信息化、數字化轉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產、業務系統、技術人才以及業務專家,為接下來的數智化轉型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然而,這些傳統產業卻相對缺乏強大的技術能力,這正是其與大模型公司的契合之處。過去的一年,能夠看到、百度、阿里、騰訊、字節等科技大公司,以及智譜等AI大模型獨角獸公司,紛紛將重點放到深入產業落地上去,從應用上去找尋大模型的價值成為大家的共識。而且他們很愿意 “雙手沾泥”,深入到產業一線,基于模型能力去解決場景的剛需。
前陣子看到一則報道,百度智能云的千帆大模型平臺已幫助企業精調3.3萬個模型,開發了77萬個企業應用,超過六成的央企在聯合與百度智能云進行AI創新。最新“AI成績單”上,百度智能云也已經連續5年蟬聯中國AI公有云市場第一。
這也印證了我的預判,AI大模型的繁榮,其實就是生態的繁榮,模型廠商與企業共同發力,才能讓AI的能力充分改造B端,創造新的智能生產力。
結束語
AI時代下,每個人都想抓住風口、順勢翻盤,但是盲目投入不僅意味著風險,還會錯過了大好機會。踩準重點才能事半功倍,通過標桿分析,能夠讓你抓住重點,找到一些明朗的方向。
作者|Mr.K
編輯| Emm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