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一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
世上沒有盡善盡美的人,毛主席也是如此,1964年,毛主席曾對劉少奇說:“我有我的弱點,我說話行不通,還是你厲害!”
這段話乍一聽感覺好奇怪,毛主席究竟出于什么樣的立場說出的這段話呢?劉少奇又是做了什么讓毛主席都感到自愧不如?
一、毛與劉的革命道路
湖南這個地方,真的是江山代有人才出,毛主席和劉副主席兩人都是出自于湖南,縱觀二人的歷史軌跡會發現,那個時代的偉人們,經歷竟然大同小異。
毛主席和劉少奇一樣,都是先上了六年的私塾,再進了七年學堂,從小就表現出讀書的天賦,文筆出眾,善于獨立思考,最重要的是,二人不約而同選擇了馬克思共產主義的熏陶。
1920年,毛主席和劉少奇同志先后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自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但不同的是,毛主席是軍事家,他注定是成為帶領我黨解放中國的那個人。
而劉少奇則堅定于政治學習,他就像是毛主席的“張良”,在各個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側重不同,投身革命的方式也自然不會一樣,但兩人可謂相輔相成,簡直就是我黨最強的矛與盾,在毛主席的領導下,解放軍無堅不摧,英勇無比。
而劉少奇在穩固黨內思想的建設,為我黨培育未來接班人;確定中國共產黨的方針路線,讓我黨少走了很多彎路。
毛主席和劉少奇是1922年相識的,在此之前,劉少奇一直在莫斯科組建我黨在蘇聯的第一個黨組織,直到1922年的春天,應黨的需要,劉少奇趕赴回國。
彼時,中共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在緊張籌備中,劉少奇作為總工會書記處的干部自然也要參與其中。
那年,國內斗爭激烈,中共中央決定從湖南開始吹響共產黨的第一聲號角,所以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劉少奇被分配到湖南參加工作。
而湖南的指揮部,名為中共湘區委員會,而毛主席還只是書記,其他在湖南的共產黨人還有李立三、何叔衡等人。
湖南長沙清水塘,這個地方可不得了,他是我黨在湘區的根據地,毛主席他們就在這里辦公,而這里,就是毛主席與劉少奇第一次見面的地方。
這天,劉少奇從上海趕往長沙,一路風塵仆仆,而毛主席就坐在門口,手上拿著一根卷煙,四目相對,毛主席立刻就猜到了這是中央派來的劉少奇同志。
看到對方還有些猶豫,毛主席主動掐滅了煙蒂,走上前握住對方的手:“劉少奇同志對吧,早就聽說過你了,獨自一人在莫斯科建立共產黨組織,實在是辛苦了,以后這里就是你的家啦!
誰能想到,兩個青年未來將一同經歷五十多年的革命時光?
二、相輔相成,友誼情深
劉少奇來到湖南的第一個任務,是和李立三一起前往安源組織上萬名工人罷工,他雖是新人,但有勇有謀,面對李鴻程的脅迫絲毫不懼,據理力爭。
長達四天的罷工讓戒嚴司令李鴻程和路礦局不得不好言相勸,最終維護了工人們的合法權益,這次罷工,也讓所有國人看到了無產階級的力量。
1927年,毛主席領導了著名的秋收起義,這次起義雖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但廣大農民就此覺醒,無產階級的思想得以解放。
在起義部隊的支持下,共產黨開展了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給農民,由此確立了共產黨在農民和工人心中的地位,并順利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一場“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大戲徐徐展開,
毛主席帶領農民部隊奮斗在前線,劉少奇自然也不會閑著,他組織工人運動,調動工人們的思想和見識,被譽為“工人運動中的先鋒”。
兩人一個指揮農民運動,一個組織工人運動成功確立了工農的聯合,這是共產黨的根本。
我黨創建初期,有過一次嚴重的王明“左傾”錯誤思潮,毛主席和劉少奇都因為反對錯誤而備受批判,甚至一度被剝奪了黨內的指揮地位和職務。
這件事的連鎖反應就是我軍在反“圍剿”出現了嚴重失誤,將弱點置于敵軍眼前,損失極其慘重,還好二人沒有這次的批判而失意,他們互相扶持,一起糾正黨內的錯誤。
在二人的竭力引導下,我黨走出了“陰霾”,毛主席重新掌握指揮權,軍隊再次煥發生機,劉少奇則為了穩固后方,前往國統區去肅清“左傾”錯誤帶來的影響。
二人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共同投身于革命,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我黨摘得勝利的果實,解放了全中國,他們是新中國最大的功臣。
三、“我說話沒有用,還是你好使”
新中國成立后,國內百廢待興,毛主席和劉少奇都認為黨內首要任務是先提高政治思想和文化底子,否則就靠那些少數有文化的黨員干部,是絕對不夠用的。
有了方向,毛主席立刻召開會議商議:“全部黨員,不管是老干部還是青年人,都應該堅持學習,不能抱有年邁了學了也沒用的想法,哪怕未來只能活一年,也要用360天的時間來學習!”
受毛主席鼓舞,絕大多數干部都投入到學習中,漸漸地還有了一句名言:“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同志卻謙虛道:“我還差得遠”。
除了學習,我黨的主要方向還是不能變的,1955年,毛主席聽說很多將領大擺慶功宴,氣憤的說:“剛封了軍銜就飄飄然了,都忘記咱們是為人民服務了!”
毛主席一直以來都是堅持群眾路線的,時常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掛在嘴邊,當初無論是農民起義還是撰寫的各種調查報告,都是主席親身體驗后的成果。
建國之前,我黨的群眾工作還是很到位的,沒有思想滑坡的情況出現,但是建國之后,一些惡習就逐漸冒了出來,對此,毛主席經常督導,各種批評。
“我們是人民大眾的黨,是為老百姓造福的,不是騎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地主鄉紳!”毛主席每次開會都會特地強調一番,讓大家不要忘記本心。
同時,為了干部們能落實到,還要求黨內所有干部,無論大小都必須抽出時間來去工廠、農地里跟農民和工人們一起干活:“走進群眾才能了解群眾生活!”
可是大部分人都不想從事這些工作,總是借口推脫,以至于每次主席問到:“你這個月去了幾次?”大家總是支支吾吾,主席立馬就生氣了,有時候嚴重了還會訓人,可見主席對此有多重視。
后來還是劉少奇負責了此事,他專抓干部的痛點,甚至直言:“不能做群眾的工作,那就不用當群眾的干部了!”之后還通知任免部門:“看誰沒有落實的,就不用考慮升職了!”
結語
劉少奇同志明里暗里的“亮劍”也讓干部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毛主席也感嘆道:“我說話不靈了,訓斥也不管用,還是你厲害!”
其實毛主席不是說話不靈,而是毛主席希望干部們能主動去做而不是“被逼無奈”,所以效率才很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