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很多人認為 AI 取代人工編程是個遲早的事情。,其創(chuàng)始人 Anton Osika 前天再次分享稱,Lovable 的 ARR 在 5 周內已經突破了 530 萬美金。
并且分享說,實現(xiàn)現(xiàn)在這個目標,他們在今年做了 3 次產品發(fā)布,前兩次都失敗了,直到這第三次。前兩次發(fā)布,雖然從大量 Waitlist 用戶里看到了非常明顯的需求趨勢,但是AI 在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無法正常完成任務的頻率較高,限制了用戶體驗和產品的實際價值。
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他們發(fā)明了一個系統(tǒng)(可能就是他之前提到的新 Scaling Law),可以讓 Lovable 在大型代碼庫上表現(xiàn)良好,這意味著 Lovable 可以比任何其他類似工具更可靠地構建用于實際應用場景的真實軟件。在后端集成了 Supabase 后,使 Lovable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 AI 全棧工程師。
但仍然有一個問題,就是別人不知道產品已經變得很好了,于是他們決定進行品牌重塑,將品牌從之前的 GPT Engineer 改為 Lovable,并進行了產品的重新發(fā)布,沒想到這次終于成功了。
而 AI 編程最近取得的一系列進展,讓做 CTO Coach 的 Stephan 發(fā)文認為AI 將取代所有編程:編程時代即將落幕。同時,CTO 們將再次成為創(chuàng)作者(Creator)。他從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未來 AI 技術的演進做了一個不同階段的預測,我覺得是比較理性的一個分析,這里用 AI 對其做了一個簡單翻譯:
我在 8 位機時代成長,寫過 Z80 匯編代碼。我寫過一些 8 位游戲。
我在 8 位機時代成長,寫過 Z80 匯編代碼。我寫過一些 8 位游戲。在 Amiga 演示場景的日子里,我寫過 68000 匯編。我在 VAX 上用 C 寫過 IRC 機器人,互聯(lián)網到來時如此。我在 DEC Alpha 上手工編寫 HTML,當時萬維網剛被發(fā)明出來。我寫過 CGI Perl 腳本。我趕上了 Java 的熱潮。我創(chuàng)立了一些初創(chuàng)公司。我創(chuàng)建了一些成功的開源項目。我深入研究了 XP。我成為了一名認證的 Scrum Master。我曾相信函數(shù)式編程是下一個大趨勢。我在獵戶座(Orion)肩膀上與 Rust 的借用檢查器斗爭。我熱愛 Go。
現(xiàn)在,到了這一步。
我意識到,AI 將取代所有的編程。所有的。一切我曾熱愛的東西。沒錯,會有一些人繼續(xù)寫代碼,就像今天還有人用機械打字機,或者寫 Fortran 一樣。就像今天還有人在為 8 位計算機開發(fā)新游戲一樣。他們存在,但那是一個小眾領域。未來計算機領域的大部分事情將不再是代碼,而是被執(zhí)行、自我修改、自我優(yōu)化的 AI 模型。編程只是一個階段,就像蒸汽機一樣。
開發(fā)者會想,“好吧,那我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我想要構建的東西上。”
但這不是 AI 的工作方式。這不是“我想要構建某些東西”,AI 會直接完成那些事情。將不再有需要“構建”的東西。我們將不再認為代碼是某種存在的東西,而是一些事情自然發(fā)生。就像魔法一樣。
開發(fā)者可能會認為,AI 會編寫部分內容——比如 CRM 系統(tǒng)中無聊的部分。但實際上,不會有 CRM 系統(tǒng)——就像不存在勺子一樣。你只需要告訴 AI 你想解決什么問題,它會解決它。后來,它甚至會自己主動解決問題,無需任何人類參與。
你可能會說,“但我可以告訴 AI 拍一部電影,提供一些場景和一個粗略的故事情節(jié),它會制作出那部電影”——但如果 AI 制作出更好、更強大、更令人興奮、更優(yōu)秀的電影呢?那些超出你想象的電影?那些既緊張又讓你笑、讓你哭的電影?
同樣,就像打字機一樣,有些人會告訴 AI 一些故事片段來制作一部電影。他們自己的電影,而且會有一些明星和一些炒作圍繞著這些東西。這是一種新奇事物,但大多數(shù)媒體內容將由 AI 創(chuàng)建,用于消費,由 AI 主動發(fā)起,而不是由人類發(fā)起。
太過牽強?
如果有什么的話,人們對技術變革速度的預測往往太悲觀了,比如手機、汽車、互聯(lián)網等。主流的假設和預測通常是:影響有限。一陣炒作。會消失。這是因為人們抗拒改變。例如對計算機需求的估計(著名的“我認為全球市場可能需要五臺計算機”),對汽車需求的估計,互聯(lián)網需求(“我預測互聯(lián)網很快會像超新星一樣爆炸,并在 1996 年災難性地崩潰。”以太網的發(fā)明者——互聯(lián)網泡沫破裂了,但互聯(lián)網本身沒有,它只是不斷增長),對手機需求的估計(AT&T 估計手機需求峰值為 90 萬部——而今天蘋果每天就能賣出這么多手機!)。可能唯一高估影響的人是科幻小說作家(我是 70 年代的小孩,但現(xiàn)在還沒住在月球上!)。
90 年代中期,我在大學寫了一篇哲學論文,討論一個生成隨機圖像的 AI(靈感來自我的第一臺數(shù)碼相機,一臺 Olympus C-800L),然后解釋這些圖像(對它生成和解釋速度做了一些估算),以及它“能看到”多少圖片。今天我們稱之為生成式 AI(盡管那時非常糟糕)。那個 AI 基本上已經看到了所有東西,比如外星人刺殺肯尼迪,我登上月球,你和我一起喝啤酒,以及我們永遠無法想象的事情。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個能自己制作電影的 AI。那些沒有人能想到的電影。
如果我們想預測未來,也許可以看看技術如何演進,以及推動其發(fā)展的驅動力是什么。是什么推動了技術進步?為什么?
我的技術進步模型:
進步驅動力(驅動因素):成本和便利性
進步限制因素(限制因素):技術能力——1800 年不可能登月
進步終止因素(阻止因素):物理定律——無法超越光速 :-(
當我們利用這個模型對人工智能進行評估時,我們會得到以下結果:
1. 驅動因素:成本和便利性:
非常高,沒有哪種技術在成本節(jié)約和便利性方面能比它更高
2. 抑制因素:技術能力:
在未來 50 年內,我看不到任何限制。一些人提到能源問題,但隨著太陽能電池板價格的下降,我們將會想到如何處理過剩的能源,未來可能會有太多能源。
3. 阻礙因素:物理定律:
不確定存在哪些物理定律或其他阻礙因素會限制人工智能的發(fā)展。
不過,這看起來有些抽象。編程在未來幾年將如何變化?或許這個宏偉的愿景太難以構想。當我們將編程的演變分解為一些里程碑時,這會變得更容易理解。
里程碑
主流近期未來(約 5 年):
編寫和更新所有測試(單元測試、端到端測試)——質量保證(QA)的終結
代碼審查,根據(jù)某些訓練在代碼提交時修復代碼
修復漏洞,閱讀漏洞報告,找到問題并編寫修復方案
修復事故,修正導致事故的代碼錯誤
主流中期未來(約 10 年):
數(shù)據(jù)倉庫的替代,使用數(shù)據(jù)湖和大型語言模型(LLMs)取代所有數(shù)據(jù)基礎設施
運行、擴展和修復基礎設施,消除對所有 DevOps 的需求
零問題的技術遷移(例如,從 Django 遷移到 NestJS)
從 Figma 生成所有前端代碼(不僅用于新 UI,還能通過 AI 改變現(xiàn)有代碼)
AI 決定市場所需的功能以及功能的外觀(減少產品經理(PM)的角色)
AI 從 Web 應用創(chuàng)建移動應用,反之亦然
開發(fā)和產品經理(PM)角色的合并,形成一個“產品開發(fā)者”(PD)角色
新角色:AI 模型開發(fā)者(類似于移動開發(fā)者角色的興起)
未來(約 20 年):
用通用 AI 替代軟件,如 CMS、CRM、社交媒體等
遙遠未來(約 50 年):
通用 AI 掌控一切
AI 做出重大決策
公司(如果仍然存在)完全由 AI 運營,無需人類參與
所以,這就是人工智能將徹底顛覆編程的未來。
我們是創(chuàng)作者。我們進入編程領域是因為我們想要創(chuàng)造,編程只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用來創(chuàng)造強大的事物。而且它是一個讓你大開腦洞的迷人工具。太棒了,我們全身心投入其中。
我們是創(chuàng)作者。Sophie Wilson,ARM 指令集的設計者,她在 Acorn System 花了一周時間建造了一臺計算機。David Braben,他創(chuàng)作了經典游戲《Elite》。Steve Wozniak,他創(chuàng)造了Apple II。Gary Kildall,他創(chuàng)造了名為 CP/M 的操作系統(tǒng)。Dan Bricklin,他創(chuàng)造了 VisiCalc。
我們曾是創(chuàng)作者。然后,其他人來了。他們奪走了我們的創(chuàng)造,他們讓我們成為執(zhí)行他們命令的機器人。我們被雇傭來實現(xiàn)他們的想法,而不是我們的想法。我們成了執(zhí)行者,Scrum 偷走了我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奪走了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
人工智能將讓我們重新成為創(chuàng)作者。我們掌控部署,我們掌控人工智能管道,我們掌控訪問權限,我們掌控生產資料。
我們需要對商業(yè)產生興趣,我們需要提出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我們可以做到,我們進入技術領域是因為我們想要創(chuàng)造。給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一個釋放的途徑。人工智能是一場龍卷風,它改變了所有角色,重新洗牌了所有規(guī)則。
我們將再次成為創(chuàng)作者,奪回自己的控制權。
加入 MemoPro會員,獲取更多趨勢信號
Memo: Signal, not noise!
訂閱 MemoPro
Memo(vcsmemo.com)是一個基于付費訂閱模式的創(chuàng)投內容平臺,已得到大量 VC、企業(yè) CEO 以及高管的支持,我們希望幫助你捕捉最具價值的趨勢信號、過濾噪音(Signal,Not Noise)。
訂閱 MemoPro你將獲得:
1.解鎖未來一年以及之前的所有會員專屬內容
2.:付費內容+最新行業(yè)快訊+...
3.優(yōu)先體驗 Memo 新產品和新功能
限時 799 元/年(原價 999 元/年),掃碼立即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