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30周年慶時推出了其企業傳記《工程師之魂》,首次公開披露的比亞迪的發展歷程和管理理念。這種把企業發展史編撰成書,的確會有一些宣傳意圖在里面,不過僅僅把它當成企業廣告彩頁還是太膚淺了。尤其是最近,有人在知乎、豆瓣等平臺瘋狂給這本書打一星,很多文案都一模一樣,這是有人故意帶節奏還是他們真的那么反感比亞迪?
先節選兩段一星評論,讓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1、我翻開工程師之魂一看,這工程師沒有職級;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技術為王”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三個字“王總好”。
2、全深圳市的公共廁所是沒紙了么?據說擦屁股挺硬的。
3、byd怎么不能打負分。
這幾段評論有個共性,那就是幾乎沒有具體的批評內容,都只是在“玩梗”,第一段仿寫魯迅的《狂人日記》片段,第二段則是引用趙本山宋丹丹在春晚上的小品。或許這些評價者甚至都沒看過這本身,所以也就說不出哪不好來。
這本《工程師之魂》我完整讀過,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比亞迪的發展史和企業文化理念。這本書寫得很差嗎?實話實說,傳記類的書基本屬于編著,作者能發揮的空間不大,想寫得差都很難。以我的標準,這類書很難上到五星,因為它只能以事實為基礎,不能“高于生活”,相反,它也不太可能低于三星,因為至少它有事實作為支撐,再不堪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給這種書打一星,更多不是因為不喜歡的這本書本身,而是不喜歡比亞迪已經崛起的事實
不喜歡比亞迪的人很多,正如喜歡比亞迪的人也很多。所以這本《工程師之魂》的口碑也注定會兩極分化。事實也是如此,一星的評價很多,四星、五星的評價也不少,區別是四星、五星評價都有詳細內容,而一星評價大多都是情緒發泄。換言之,評價四星五星的,大多看過書,而給出一星評價的,大多沒讀過書,只是不喜歡比亞迪而已。根據這種現象似乎也可以得出一種結論:喜歡比亞迪的人更了解比亞迪,而不喜歡比亞迪的人,只是單純的厭惡,單純的恨,他們根本不愿意了解。
當你喜歡一個人時,情人眼里出西施出西施,對方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好的。相反,你不喜歡他時,他怎么做都不對,你則怎么看怎么煩。偏見來自于心理學上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很多人不喜歡比亞迪,是因為他們對比亞迪的印象來自于F3,那是比亞迪第一款暢銷車,逆向研發花冠(參數丨圖片)的底盤,最大的優點就是便宜,所以也就給人留下了低端的刻板印象。實際上奇瑞、吉利、長安很多國產品牌都是如此,早年低價策略導致品牌形象被低估。相反,后來的造車新勢力反而沒有這方面的影響,諸如理想、問界、蔚來的高端之路都要平坦得多。
還有一些合資品牌的擁躉,也很難轉變觀念。在20年前,合資車對比國產車,價格貴但是品質也確實要好一些,所以就很容易形成合資車高端,國產車低端的刻板印象。尤其是使用真金白銀投票之后,似乎只能被綁在另外一架戰車上,和國產品牌形成觀念上的對立——如果我承認國產品牌物美價廉的話,那么我選擇合資車的這種行為就會顯得有點蠢。
除了上述一些觀念問題以外,《工程師之魂》這本書也確實存在自己的問題,別人不喜歡也不完全因為偏見。我作為讀完全文的讀者,應該有資格給出一個相對客觀的批評意見:第一,因為比亞迪現在取得了這么高的成績和市場地位,這時候無論說什么都會顯得高調,都會引人反感。就好像學霸介紹自己的學習經驗一樣,難免會讓人覺得有炫耀之嫌。第二,書的視角太高了,以王傳福的境界和眼光來看待企業,看待行業,底層員工很難理解,也很難共情。這就注定了這本書必然小眾。
不是不能批評這本《工程師之魂》,不過批評應該言之有物。也不是不能討厭比亞迪,但是比亞迪需要一個公正的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