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歲
最近的一個行業熱點是,連特斯拉這家不愛湊熱鬧的車企,也官宣“Model Y(參數丨圖片) L,金秋見”,卷進了純電大六座SUV的戰場。
因為家庭用戶已成必爭之地,這不是跟風,是這場仗,誰都躲不掉。
特斯拉給Model Y主動加上第三排這件事,不只是多塞兩個座椅,更像是意識到,家庭出行這件“小事”,可能是車市的下一個“大事”。
這個動作,無異于給行業摁下了入場“確認鍵”。
事實上,比特斯拉更早出手的,是理想、零跑、樂道等新勢力……而如今,越來越多車企紛紛入局,大六座,怎么就成了車企們的主戰場?
五座早已卷無可卷,MPV又太過工具化。夾在存量競爭與功能錯位之間,家庭用戶的需求成了細分的增量缺口,大六座,自然被推上牌桌。
戰場共識:大六座是新爆點
過去問一個人買車圖啥,他可能說品牌、智能化、續航。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問的是,這車有第三排嗎?
沒錯,大六座的第三排,開始決定一輛車能不能賣得動了。
這本身就是一個足夠響亮的信號,中產人群的家庭出行、空間友好、場景適應性的需求,正從“營銷話術”變成車企下一輪競速的原點。
而大六座,就是被這種潛伏已久的需求推上牌桌的。
大六座的戰爭,不在于車企能不能造出來,而在于怎么講,怎么讓它成為用戶下單的理由。
更現實的是,大家都明白,這場仗不僅要打贏,還必須打得快。
一句話,不是車企想造大六座,是越來越多家庭,需要第三排。
這些車的配置設計,全圍繞一個核心在打,就是別讓大六座的第三排坐上去還想下來。譬如,“得房率”和儲物能力越高,才能把坐得下、裝得下一把卷滿。
同時,超低風阻、壓低車頭、短前懸這些設計,也是優化整車空間布局、提升第三排乘客感知的空間效率與視野通透感的基礎。
當特斯拉“金秋見”,則一度讓純電大六座的故事主線更明確了。它不是在補產品線,而是在重寫一個全球電動車霸主的新戰略,主動放下技術“潔癖”,迎合家庭實用主義的需求。
圖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更深層次看,也是在告訴自己以及所有車企,這個市場比大家想的,更講“家庭邏輯”。
孩子能不能安靜坐一小時,老人能不能輕松上下車?
因為,大六座真正的KPI,是孩子不踢椅背,老人不暈車,伴侶不抱怨“你買的什么破車”。誰能真正理解這種家庭內部關系動態,誰的第三排才配叫作主力布局。
車企們紛紛推出的純電大六座,其實決定競爭力的核心一點,是第三排不能只是多加上的一個位置,而是空間設計對用戶需求和消費心理洞察度的考量程度。
因此,大六座的開發倒逼車企全鏈路能力加碼。工程加碼,從電池布局、車身剛性、風阻系數都要適配;成本控制,從座椅供應鏈、安全配置分攤都要想到。
以第三排為主打的純電大六座SUV,從補位升級為戰略級產品,直接決定車型市場定位,競爭焦點更是從續航、參數,轉向空間場景定義。
在此基礎上,自主品牌上攻,突破溢價天花板;合資品牌下探,為了守住基盤,這就是定價上的緩沖區。
不是每個大六座都能紅,真正吸睛的那一排,才值得出鏡。
決定誰能留下:第三排的戰斗怎么打?
誰把這道題答對了,就可能贏下這個市場上還沒被填滿的增量空間。而支撐這場第三排戰爭的,則是SUV市場本身龐大的體量和格局。
第一,大六座之所以成為主戰場,簡單一句話,就是增量枯竭倒逼。純電市場首購紅利消退,家庭用戶成為確定性增量,而第三排是家庭用車的物理需求載體。
第二,第三排體驗直接關聯品牌口碑。一次長途出行體驗不佳,如老人坐得腰疼、孩子睡得不舒服等等,都可能導致家庭用戶集體轉粉競品。
第三,成本與定價的悖論。第三排推高整車BOM成本,從材料、結構到安全。但市場預期價格下探,一方面是內卷太久,一方面是性價比被卷成標配,車企陷入不加配置掉隊、加了配置虧錢的兩難。
第四,技術路徑的依賴。專注五座車的平臺,一時無法平滑適配六座,研發沉沒成本迫使車企在舊平臺魔改與新平臺豪賭間必須做出抉擇。
紅利見頂,真正稀缺的,是一個讓用戶買單的新理由。
第三排,正是這個“新買單理由”的核心體現,也成了車企純電大六座主戰場中的主戰場。這折射出純電市場增量紅利幾近枯竭的殘酷現實,而家庭用戶無疑是下一波增長的核心源泉。
SUV市場的龐大規模和增長態勢,為車企尋求突破提供了堅實的舞臺。乘聯會發布的2025年6月顯示,SUV大類整體銷量達104萬輛,占據總市場份額的49.9%,增長18.5%。其中,自主品牌SUV表現突出,銷量69.2萬輛,占總市場份額的33.2%,增長27.8%。
圖源:乘聯會微信公眾號
MPV大類整體銷量為9.7萬輛,市場份額4.6%,增長14.3%。該大類中,自主品牌MPV銷量6.3萬輛,占總市場份額的3.0%,增長15.5%。
然而,繁榮的表象下暗藏隱憂。細看行業競爭態勢,這片自主品牌高歌猛進的紅海中,五座SUV的競爭早已白熱化,高度同質化的配置堆砌和價格廝殺成為常態,“內卷”之勢難以避免。
當基礎需求被充分滿足,增長的天花板觸手可及時,以大六座SUV為差異化的新突破口就成為一種破題之道。
而滿足家庭用戶對大空間、多座位、和諧體驗的剛性需求,同時規避MPV的固有短板,正是純電大六座SUV站上風口的關鍵所在。
然而,在這片占據市場半壁江山的SUV紅海中,五座車型的競爭已陷入高度同質化的拼配置、拼價格“內卷”。
第三排不是加出來的,是讀懂家庭之后自然而然的“上新”。
大六座,看起來在加座椅,其實是在接住一輪的用戶需求。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幾乎所有主流車企,都在短期內密集上新純電大六座SUV。
這不是戰術跟風,而是尋求新增量的必然。家庭用戶需要更大的空間、更和諧的乘坐體驗,卻又不想被MPV的笨重和工具感束縛,純電大六座正好站上了這條交叉路徑。
卷配置不難,難的是便宜還不掉價
用戶的新鮮感會很快過去。等第一波家庭用戶開過、坐過、吐槽過,第三排就不再是車企之間你有我無的差異,而會成為做得夠不夠好的評判標準。
下一階段,第三排必須具備持續價值,也就是如何讓一個座位,從感性吸引,轉向理性留存?
從車企角度看,五座SUV同質化紅海下,大六座SUV第三排是可規模化的差異化切口。站在競爭維度上,可以粗略分為三層。
一是基礎層,即空間的實用性,坐得下、進出便利;
二是進階層,場景適配,儲物、舒適、安全一個不能少;
三是終極層,打透情感價值,用第三排提升出行過程中家庭關系的協調度。
這其中,真正的挑戰,不在于加幾個杯架,而是怎么在一次三小時的長途出行中,讓前后排不互相嫌棄、孩子安靜、老人不暈車、夫妻不內訌。
如果車企能用一排座椅,化解一次家庭矛盾,才是真正打透情感價值。
這就相當于在開挖第二曲線,看誰能把第三排做成平臺能力,而不是產品點綴。
這里還有三個關鍵維度。
第一個,是空間再設計,而不是尺寸再擴張。
空間的問題,從來都是能不能同時滿足人、物、情緒的共存。
像可折疊變床的座椅、下沉式收納、快速收起切換的通道、分區照明與靜音系統等。這才是車上全員在真實使用場景中需要的空間體驗。
第二個,是智能系統的跨人群適配。
第三排真正的體驗“殺手”,在于家人用不來。車企可以設計一套很炫的中控,但如果家里的老人連語音喚醒都找不到、孩子碰一下就切換行車模式,這套系統就成了影響體驗的“風險源”。
車企必須開始思考,第三排,能不能做到讓車主的爸媽和孩子都能用、好用、敢用。
這背后,其實卷的是服務半徑。第三排是否被生態系統真正承接,才決定它是不是好用的純電大六座。
第三個,之所以說是“終極”,因為車企還將面對更大挑戰,價格將隨著競爭程度逐漸被拉低。
如果說第三排怎么卷是上一階段的主題,下一階段更可能是怎么降價還卷得體面、卷出“長期主義”價值。
這場戰斗注定要被成本推著往前走,車企之間可能會進入一場既不想低價賣,又不能不打價格戰的博弈。
不是所有車企都想靠價格打開市場,但誰都知道,價格,終究決定誰能留下。對于家庭用戶來說,純電大六座再舒適,如果價格門檻太高,也只是看得見但夠不著的好東西。
車企該如何用盡量低的價格,裝下越多的體驗?這可不是壓縮體驗感,而是精準命中用戶心智。讓純電大六座成為全家出行“高級感”的默認目標。
而誰能把人均成本講得合理、空間舒適講得高級、產品組合講得經濟,誰就更有機會贏得新一輪用戶換購潮。
一排座椅,撐不起銷量,但可能考驗車企能否憑此撐得起用戶信任。
在新能源紅利退潮的今天,信任,才是最值錢的資產。
每一個第三排的設計細節,都在回答一個問題,這臺車,是不是能被一家人共同接受,不被任何人反對?
當智能化、動力參數、續航焦慮都卷到邊界,真正的分水嶺,或許正是向“柴米油鹽”靠近。
第三排,也許不是決定純電大六座SUV銷量的唯一答案,但可能是下一個品牌躍升的新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