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金融時報》披露俄羅斯外泄的29份俄軍軍事檔案機密文件,時間橫跨2008年至2014年,核心內(nèi)容為“應對俄羅斯東部邊境的潛在沖突”。
文件顯示,如果俄羅斯與北約發(fā)生沖突,俄東部邊境將面臨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及美國的軍事威脅。該文件還強調(diào),俄東部戰(zhàn)區(qū)曾就可能的“入侵”情況進行了演練,并且列出了對日韓境內(nèi)高價值目標的打擊清單,包括一些民用和軍事設施。
英國《金融時報》12月31日引述西方消息人士提供的文件說,相關計劃概述160個潛在目標,包括北約盟國日韓的中央和地區(qū)指揮部、雷達設施、空軍基地和海軍設施;民用基礎設施目標則包括道路、橋梁和鐵路隧道。計劃詳細說明了如何通過打擊這些目標來擾亂“作戰(zhàn)區(qū)域內(nèi)的部隊集結”,從而在更廣泛的沖突中保護俄羅斯的東部側(cè)翼。
其中一個具體計劃是派遣Tu-160戰(zhàn)略轟炸機,發(fā)射12枚Kh-101巡航導彈,打擊日本三澤基地的奧尻島雷達站,俄方相關軍事文件宣稱“打擊成功率高達85%”。
外媒分析稱,亞洲已經(jīng)逐漸成為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以及反對北約立場上的核心。
俄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12月16日在國防部會議上說,俄羅斯必須為各種情況做好準備,包括“未來10年內(nèi)與北約可能發(fā)生的沖突”。他指責北約備戰(zhàn),列舉北約在2024年7月舉行的成立75周年峰會期間任命駐基輔代表和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等行動。
自2022年以來,日本、韓國等國一直受邀參加北約峰會,并被當作北約“全球伙伴”的一部分。韓國東亞研究所所長禹守根曾指出,在美國主導下,北約試圖從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將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引入亞洲,不僅加大亞太地區(qū)安全風險,還可能打破亞太區(qū)域的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減緩甚至阻礙域內(nèi)國家發(fā)展。
這個或許也是俄羅斯與朝鮮兩個領導人加強互動的原因之一。
2024年11月30日,俄羅斯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朝鮮平壤會晤。
2025年元旦左右,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向俄羅斯總統(tǒng)發(fā)出了一封前所未有的新年賀信,用“盟友”兩個字高度概括了當前的俄朝關系。
在2024年,俄朝兩國關系升級為了“新的高階段戰(zhàn)略合作關系”,升級為了“盟友關系”。金正恩把普京稱之為“最親密的朋友和同志”,并且俄總統(tǒng)普京2024年6月19日訪問平壤、與金正恩舉行了約兩個小時的單獨會談。
由此可見,俄羅斯也和美國一樣,在積極的重返亞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