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四女兒,有著傳奇的一生,盡管當前市面上還沒有以四公主為原型的影視作品,但她的一生真的活出了所謂小說中“大女主”的感覺。
四公主出生于康熙十八年,也就是1679年,在中國古代母憑子貴可謂是當時的真理,而如果生下的是女孩則就會備受冷落,所以她的出身可謂是非常的卑微,她的生母郭絡羅氏是一個非常不受寵的妃子,而相對的她所生下的女孩,四公主恪靖公主不僅地位十分的卑微,而且處境也是十分的尷尬,有人會說出身再怎么卑微那也是公主啊,能差到哪里去呢?
還真不是這樣,恪靖公主的生母郭絡羅氏在當時的宮中只是一個貴人的身份,而貴人只能在后宮嬪妃的排名中排個倒數第三,但大家不要忘了這是郭絡羅氏在生過一個女兒之后的品階,要知道在當時只要是生過一男半女的妃嬪最低也是貴人,所以郭絡羅氏看起來是排在第六等,其實呢在所有有孩子的妃子之中,她毫無疑問的就是最底層的。
那這里我們說過她不僅出身卑微而且處境尷尬,那為什么說處境尷尬呢?這就得從康熙的一些小習慣上說起了,當時的康熙在選秀的時候,就非常的喜歡姐妹花,往往還特別喜歡娶雙胞胎,在當時康熙的后宮之中就有著四對親姐妹。
而這四對姐妹花里面有三對是大貴族出身有娘家人撐腰,所以他們三對里面有三個都當上了皇后,其次最差的也是一個妃,只有當時的郭絡羅氏,出身低微沒有什么背景靠山,她們的父親只是一個正四品的小人物,所以她們受到冷落是自然的。
那她們兩個如果想要翻身的話只能是通過生孩子了,而她的姐姐非常爭氣,一口氣生了三個孩子,而且全都是男孩,也就是后面的老五,老九,老十一。母憑子貴姐姐自然而然的就被封為了宜妃,成為當時最受寵愛的妃子之一,而與之相比妹妹郭貴人就顯得十分尷尬了。
雖然當時妹妹在生下四公主恪靖公主之后,立馬又懷上了一個男孩,但奈何時運不濟,在那個男孩誕生僅僅伊蘇的時候便是夭折了,所以在當時母憑子貴的后宮之中,妹妹沒有一個兒子撐腰,那她這一輩子也就只能是一個后宮的邊緣人物了。
而這就是四公主的童年,母親地位卑微不受寵愛,有一個弟弟早早的夭折,正所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邊緣化的處境并沒有讓四公主消沉,反而讓她學會了很多公主們沒有學到的本領,以及有了更加堅韌的性格。
命運是公平的,接下來四公主就開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一段猶如影視劇一般的劇情發生了。
當時四公主在四歲的時候生過了一場重病,這個重病正是天花,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之下得了這種疾病,基本上是宣判死刑了,但奇跡的是,四公主的天花僅僅只用了短短三天就恢復了。
宮廷之內有人感染天花不死,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喜事,是要隆重慶賀的,而四公主又好的如此迅速,對待這個女孩的態度立馬就不一樣了,當時的太監跟皇帝奏報這件事的時候說,公主的病好的如此之快,這慶祝的事宜要不要依照阿哥的標準辦理,而康熙對此也是十分重視,這慶典的一系列事情都按照了阿哥的標準操辦。
大病痊愈以后四公主的命運也不能說是轉好了,因為她母親郭貴人在她出嫁之前就去世了,而且死因十分離奇,因為史料上并沒有郭貴人的具體死亡年份,這是非常離奇的一件事,而且不僅沒有死亡時間,就連記錄都是模棱兩可,但是時間已經逝去二百多年,很多的謎團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得而知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當時四公主的下嫁對象是一個蒙古郡王,也就是說四公主的身份不單單是大清朝的公主,還是蒙古國的王妃,按照大清規定這是必須要對她的生母郭貴人進行加封的,但奇怪的是,史書中不但沒有對郭貴人死亡年費以及死因的具體記載 ,甚至變連她的封號都只字未提,這也就導致了這個角色在康熙王朝中蒙上了一層非常神秘的面紗,也正是因為沒有具體的封號,我們今天在乾隆的妃園寢中也沒有辦法鎖定郭貴人的具體墳墓。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我們的四公主在童年時期可謂是把這些都給占滿了,也正是這些磨難讓四公主鍛煉出了更加獨立的性格,為她后來傳奇的一生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公主遠嫁漠北,嫁給的是當時漠北蒙古的最強部落,土謝圖汗部的郡王多爾濟,這個多爾濟比四公主大三歲,出生在當時的漠北蒙古,其實當時的蒙古主要就由三部分勢力組成,漠北,摩西,漠南,其中漠南對清政府十分的忠誠,漠西對清朝就非常的敵對,而夾在他們中間的漠北就成了他們的緩沖帶,其對清朝也是持著中立的態度。
而這種中立一直持續到了康熙二十七年,漠西蒙古進攻漠北,把漠北的一眾貴族們都給趕到了漠南,他們出于生計都歸順了清政府,而康熙為了進一步的掌控這些人,便開始分封王爵,其中受封的就有多爾濟的父親,被封為郡王,但是多爾濟的父親命途多舛受封之后沒幾年就死掉了,他的兒子多爾濟也就順利的繼承了郡王的爵位。
而這個多爾濟長得也是一表人才,能力也是非常出色,也就是在其繼承爵位的這一天,康熙應該就是下定決心要把四公主嫁給他,而這個多爾濟的背景也是十分的雄厚,當時雖然他的父親已經死了,但是她的祖父還活著,并且她的祖父還是當時部落里的大汗,在漠北部族中有著很大的政治影響力,并且在當時他的叔祖父也還活著,而且她這位叔祖父更不得了,被譽為漠北蒙古的活佛,在漠北有著很大的宗教影響力,可以說當時的多爾濟在漠北的地位,就像是在清朝的皇太子一樣。
而四公主在嫁過去之后的生活是怎樣的呢?答案是非常好。而這時候四公主的手腕和能力就開始顯露了,別的公主遠嫁都是皇帝給什么就帶著什么,而四公主不一樣,她跟康熙要了很多東西,而康熙對這第一位遠嫁蒙古的女兒自然是有求必應。
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當時四公主一口氣跟康熙要來了清水河兩岸,共四萬八千畝的土地,而這一件小事至少能體現出她兩部分能力,其一她能夠向康熙要到四萬八千畝地,肯定不只是爸爸心疼女兒這么簡單,更大概率的應該是四公主巧妙地利用了滿蒙之間的政治關系,說服了康熙給她這么多土地,而四公主又能讓一個世代以放牧為生的部落,完成從放牧到種地的巨大轉變,她的能力一定是很強的,最起碼她在當地的統治能力是十分出色的。
按照內蒙古大學教授在《呼和浩特滿族簡史》一書中也說到,四公主在當時的漠北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參與政治和生產,更在地方上有著很高的威望,是一個很灑脫與豪放的女子。
而在當時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公主們的事跡其實是很難被史書給記載的,而四公主卻不一樣,她的事跡被廣泛的記載在清朝的各種文獻資料當中,這也變相的是對四公主能力的一種肯定。
而四公主這種政治強人的形象在當地也是被廣為流傳和記載,比如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北堡鄉,人們曾經就在這里給四公主專門的刻碑紀念,而石碑的名字也很直接就叫做《四公主千歲千千歲碑》又名《四公主德政碑》,而我們從碑文中也能體會到四公主在當地有多大的影響力。
“草地久遠,恐難近天子之地,荒服非近,尤當沐圣人之化,欽唯我四公主千歲,致德誠民,深育萬物。累年豐收,萬民樂業,共享盛平。實感公主之圣德感也……真乃堯天舜日。”
通過這段碑文我們就能很清楚的知道,這位四公主在當地的建樹究竟如何了,畢竟當時很多的男子也很難有比肩堯舜的氣魄,而當地的居民們就把四公主當作堯舜一樣的圣人,這就是對四公主的功績給予的最高的肯定。
如果只看稱呼的話有可能是因為,看在她的父親是康熙的面子上才如此稱呼的,但是這個碑文中不僅提到了他們對四公主的稱呼,而且還提到了四公主在政治,歷法,軍事,農耕,游牧,司法,歷法,立法等多個方面的建樹。
而從這些方面我們不難看出,四公主不僅真的是一個大女主一般的人物,還是推動民族融合的一位傳奇人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