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是說——
[對不起,我剛剛讓你窘迫了;
對不起,因為我的所作所為讓你不舒服了;
對不起,這個事情我確實做得不對,我也不知道我腦子哪想錯了,不管怎樣,這個事情一定是我的全錯;
對不起,我讓你在別人面前丟臉了;
對不起,讓你這樣子難過,我覺得很心疼......
我的所作所為,看到了對你的傷害,我也非常心疼你,我很想抱抱你,你能讓我抱一下嗎?]
這是道歉,你是講道理?!?br/>
楊佑寧曾說過,當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時候,其實就是該道歉的時候,
道歉不一定是認錯,而是去承認自己的言行給對方造成的傷害。
而麥琳教李行亮道歉這一段,包含了有效道歉必須具備的幾個要素:
1、承認自己的行為對對方造成的傷害,即使那是無意的;
2、對對方表示自己的歉意和心疼;
3、愿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4、表達對對方的愛意;
5、做出安慰的行為或承諾。
這里也發自真心地贊揚李行亮的理解能力和行動能力,在麥琳這樣明確地輸入指令后,他接下來的表現非常棒!
當麥琳說他當時沒有選她是完美伴侶,她感受到的是拋棄時,李行亮是這樣說的:
“你這么講我會理解比較多一點,但是那個完全不是我的意思,希望你別誤解我,我也特別不想給你造成這樣的傷害(承認給對方造成的傷害)。
我盡可能地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給造成這種類似的拋棄的感受,好不好?(做出安慰和改變的行為承諾)
我給你道歉(道歉)。
這個層面上我完全能理解,我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選擇拋棄(承諾)。”
看完后,我內心的想法是:謝天謝地,這兩個人終于達成有效溝通了!
即使這是在麥琳手把手教李行亮才實現的效果,但至少它真的非常有效。
這也再一次證明:人只有在感受到愛的時候,才會去反思自己,在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時候,才有可能去看見別人。所以想要改善關系,就必須是能感受到愛的一方先向前一步。
這也是我為什么之前一直不認可觀察室嘉賓說必須由麥琳先改變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的關系里,李行亮才是能感受到愛的那一方。
值得安慰的是,這一次沈奕斐終于為麥琳“發聲”了。
在黃執中用“兩個欲望在打架”這樣的理論再次高高在上地去點評麥琳時,沈奕斐給出了她的善意點評:
“執中講的這種狀況其實是,麥麥要的是你李行亮能看到,因為我如果為家庭付出,這個其實跟你有關的,麥麥說我的這種矛盾性,是你要看到我的付出,因為雖然有兩個欲望很矛盾,其實你會發現人最后總是會做一個決策的,我們希望對方來告訴我,我這個決策是對的,并且我付出的代價是你看得到的。“
麥琳今天的瘋,跟她這么多年把全副身心放在李行亮和孩子身上脫不了關系,李行亮作為麥琳付出的既得利益者,他本來就有義務去幫助自己的伴侶走出困境。
那些替李行亮感到不值,或者覺得他沒義務處理麥琳情緒的人,也許我們都該防著點,因為那才是真正不懂感恩,過河拆橋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