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喜茶?茶坊最新推出的限定“苦抹”就能看出,現打苦抹,比濃更濃,定位給抹茶愛好者的進階之選。看似與大眾口味偏好相悖,本應對濃郁的苦有所抗拒,卻在此刻發生了反轉。
“抹茶深度愛好者的福音”“主打一個信任,一定要選喜茶濃苦抹”“每杯都是現場茶筅手打制作,完整保留了濃醇,風味有明顯海苔香”……
這些消費者對苦抹的推崇認可,或許能揭示當下市場對抹茶的態度:越高級的抹茶,濃郁醇苦的內核越受考驗,能分辨并喜好這種獨特風味的消費群體正在增長。
時間再往回推兩個月,喜茶在全國門店首次推出“千目抹茶”概念的新品“三倍厚抹”,比常規抹茶飲品口感更厚、更濃,同時其抹茶質感細膩程度更高,燃起大眾對厚抹飲品的熱情。而這一產品目前仍在菜單上,并被不少消費者評為喜茶年度飲品之一。
2024年把抹茶做得火熱的茶飲品牌,也不只有喜茶。
古茗的抹茶系列一直是其保留菜單,每年都升級回歸,生椰抹茶麻薯、抹茶布蕾、芝士抹茶牛乳等產品,以多種復配形式的抹茶、更大眾化的口感風味,豐富消費者的選擇。
茶百道的輕芝抹茶椰青借鑒咖啡靈感,打造視覺分層。蘇閣鮮果茶的特濃抹茶系列,搭配了開心果、芒果等物料。茉莉奶白用抹茶奶蓋搭配茶底,體現了抹茶的多樣百搭性……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還有滬上阿姨、書亦燒仙草、LINLEE手打檸檬茶、鮮芒多鮮果茶、佐敦道、茉沏、新時沏等茶飲品牌,接連推出抹茶新品。
抹茶,在當前的中國新茶飲市場中,并未走出一條飲品專賣的獨立賽道,而是成為現制飲品中的一個大品類。
到底是從何時起,低調的抹茶在新茶飲中如此野蠻生長?
01■
新茶飲中的抹茶
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
在梳理時間線之前,先明確“抹茶”到底意味著什么?
?根據國家標準《抹茶》(GB/T34778—2017)的定義,采用覆蓋栽培的茶樹鮮葉,經蒸汽(或熱風)殺青、干燥制成的葉片為原料,通過研磨工藝加工而成微粉狀茶產品,粒度要求小于等于18微米(對應“800目”及以上),是謂之抹茶。
其中,何種茶葉能用做抹茶原料,由茶樹種植方式決定;而“目數”,即茶葉被碾壓成微粉狀態的細膩程度,則是判別抹茶品質的重要標準。
01 早期國內抹茶飲品化進程緩慢
抹茶,作為發源于中國、興盛于日本的一種特殊的茶,因市場整體認知成本高,一度影響其在國內發展的進程。
在抹茶重回中國市場之前,1990年,茶飲料在日本開始流行,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和清淡口味的看重,抹茶成為當時日本社會的一種主流口味。
2000年代起,抹茶在日本市場逐漸形成多種成熟的應用形態,抹茶冰淇淋、抹茶調味茶飲品、抹茶咖啡、抹茶甜品糕餅等,商業形態上也出現抹茶專門店或連鎖門店。而同期,國內對抹茶主要來源于日本進口。
由于日本抹茶高昂的售價、繁多的等級分類,以及國內市場對抹茶定義尚未完善,價位低、但品質有別的綠茶粉掠奪了部分市場,并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消費者對抹茶的認知。
022017年前后,抹茶盛行
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抹茶品類與專門店爆發至鼎盛。
尤其是一個名為“無邪”、主打京都抹茶的品牌,很快引起全行業關注。
彼時,以“無邪”為代表的抹茶專門店,推出各式抹茶冰淇淋、抹茶甜品、抹茶飲品,引來大批流量的同時,也開始構建消費市場對抹茶的需求。
同期,在產品、門店視覺上都走的“日式”風格的西尾抹茶、初代、宇治茶鋪等抹茶專門店冒尖。
但與他們例外的是深圳品牌“36MATCHART”,在專營抹茶產品的同時,以超過160平面積的超大門店、現代化的視覺形象,又一次帶來人們對抹茶認知層面的沖擊。
截至2017年7月1日,全國一線城市3年爆發475家抹茶專門店,小眾抹茶在餐飲渠道日漸活躍。
隨著可選擇的抹茶產品范圍增大,消費市場逐漸開始認識到,抹茶的風味除了苦,還有來自茶氨酸的鮮與香。抹茶受眾基數被拓寬,對品質的要求逐漸拔高。
2017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發布了《抹茶》的國家標準,結束了市場上抹茶參數相對混亂的局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抹茶飲品應用標準化、品質化的進程。
03文娛帶動,抹茶在新茶飲爆發潛力
有別于現制飲品劃分的垂類賽道,如水果茶、鮮奶茶、檸檬茶賽道,抹茶專門店“自成一派”,往往涵蓋的是以抹茶為主要口味的冰淇淋、大福、千層、蛋糕與飲品等綜合產品,而非僅限于水飲。
這也導致抹茶在流行一段時間后,品類單一、眾口難調的問題顯現。
盡管專一的品種結構加深了消費者對抹茶及其品牌的印象,但遠不如新茶飲賽道下所帶來的高復購率。
抹茶的百搭應用特性,使其在不斷內卷的新茶飲應用中開辟新天地,抹茶奶蓋,抹茶掛壁,抹茶奶凍,抹茶紅豆甜品飲品化……更多茶飲品牌為了求新、求變,嘗試加入抹茶元素,以做產品線的補充。
另一方面,抹茶在中國市場的流行趨勢持續上行,也離不開中國企業與文娛產業的合力助推。
2021年,當時頂流明星王一博在知名綜藝《天天向上》節目中做抹茶的熱搜刷屏網絡,國家一級評茶師覃玉在節目中科普中國貴州抹茶的優勢,加深年輕一代對中國抹茶加深認知。
2022年,影視劇《夢華錄》成為年度爆劇,由劉亦菲主演的趙盼兒在劇情中點茶拉花、斗茶跳舞,再度讓人“考古”與“復習”我國悠久的宋代點茶文化及其發展。
宋代所流行的“末茶”,就是如今抹茶的前身。喜茶迅速抓住這一熱度聯名《夢華錄》,推出茶飲產品用抹茶來模仿點茶的效果。
中國消費者對抹茶接受度提高,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新茶飲中的抹茶與日本茶道中的清飲抹茶,從口味到體驗方式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在豐富的口味選擇與文化賦能之下,抹茶飲品似乎日漸變成他們所期待的模樣。
04如今,國產抹茶起勢
“今年的抹茶市場有差不多40%到50%的增長,很多茶飲品牌已經把抹茶做成長期產品了。”青昔制茶負責人姚總告訴快報,“特別是喜茶用千目抹茶的概念,讓大眾知道好的抹茶是什么樣的。”
青昔制茶是余姚綠谷工坊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抹茶品牌名稱,從2009年起涉足中國抹茶產業,以“基地+生產+終端”的運營模式,成為國內少數從事抹茶全產業鏈化的企業。
他們專注于抹茶研發,尤其是對中國抹茶從原料、工藝到風味的開拓探索,用高品質的國產抹茶與專業視野,改變長久以來大眾對國產抹茶的看法。
姚總提到,當下國產抹茶向好的趨勢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方面是市場整體走“健康升級”風潮,抹茶營養價值受認可,是一個符合市場趨勢的選擇;另一方面的原因很現實,人們發現國產抹茶質量好而且成本還降低了,現在消費者追求的是好品質,并不是只認進口產品,連鎖品牌在選擇抹茶時會考慮合規性風險。
除此外,茶園管理、碾茶設備與過去差異很大,國產抹茶的供應鏈實力變強,能做出更好品質的抹茶,并且產能也提高了。
比如青昔制茶對抹茶的研發投入很大,擁有6000+畝茶園基地、10+條碾茶生產線、60+套高端研磨設備,已有多項核心發明專利、有機抹茶認證,也通過歐盟400項農殘檢測,還有茶園出口基地備案等,年產高端抹茶500噸。
姚總坦言,青昔制茶的市場占有量其實并不大,因為他們偏向中高端國產抹茶,價位在幾百到幾千元(每公斤)不等。但令我們沒想到的是,青昔制茶的國產抹茶早已銷往東南亞各國,“其實我們很早就做出口,東南亞很多的流行抹茶飲品用的都是中國抹茶?!?/p>
再看向新茶飲市場中的抹茶應用,抹茶椰乳、抹茶椰子水等,其實也不乏對東南亞鄰國抹茶的借鑒。我們也采訪了業內研發老師,探討國產抹茶爆發對應用帶來的變革。
03■
國產抹茶的未來,
還能怎么走?
如今抹茶在新茶飲市場的爆發,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且二者互相滲透轉化。
01 抹茶做的是增量市場
抹茶因其抗氧化、健康益處以及對皮膚的積極作用等,隨著國際對健康營養與天然產品的推崇,廣泛應用在多個領域。全球抹茶缺口大,國際對抹茶的消費體量顯著增長,是外部原因。
而在茶飲應用端口,早期為緩解“吃茶”存在明顯苦澀味的問題,加糖、加乳粉的二合一或三合一抹茶風味固體飲料,占市場主導地位。
“現在抹茶應用上很大的不同,就是可以做抹茶加水果茶、純抹茶加奶蓋這類應用,不用綁定乳制品了。”
業內研發老師在采訪中認為,“大品牌追求口感更細膩、香氣更足的抹茶,消費者認可,供應鏈跟上,小品牌追,品類就起來了,就形成閉環?!?/p>
02國產抹茶品質提升,發揮應用潛力
新茶飲行業用“茶”探索機會點,是內部原因。
近幾年,新茶飲對茶探索的節奏非常迅速,相比老茶客對古樹茶、名優茶的價值認可,具有明顯記憶點的抹茶在年輕群體一代更受青睞。
“現在抹茶是自帶流量的產品,所以茶飲也愿意用好品質的抹茶?!睒I內研發老師還提到,“一些飲用抹茶的適配性很強,包括復配花香茶、復配果蔬,做現在流行的‘輕盈系’產品都有不錯的效果,而且也有賣點。”
如何分辨抹茶品質好不好?當前市場認知到最直接方式就是看“目數”。
青昔制茶負責人姚總對此補充說明:“抹茶的粉末顆粒度是正態分布的,最細的很少,最粗的也很少。國標要求目數占比60%以上,但比如我們某款抹茶檢測出來的結果1000目占55%、800目占60%,它也只屬于800目標準。整體的粒度越細、粉感越小、沉淀越少,所以對口感影響有多大,我認為要看最粗的部分。”
另一方面,抹茶的品質也不能一概而論。不同品種茶葉拼配風味、不同溫度研磨碾茶所產出的抹茶,其適配的應用領域也不相同。
03契合新茶飲,原料研發端開啟新思路
事實上,抹茶市場雖已打開,但消費者普遍愛好香氣更濃郁、更明顯的抹茶產品。姚總告訴快報,青昔制茶正在測試一系列全新的抹茶。
“我們在用窨花不調香的方式做抹茶,初步會推出帶有樅香、茉莉、梔子香氣的抹茶,預計2025年3月正式亮相。”姚總表示,“現在直飲抹茶比很少,可能是大家對海苔香記憶點不夠深刻,如果天然窨制花香的抹茶做純飲,抹茶的市場會更好?!?/p>
目前,青昔制茶擁有高端抹茶系列、商用抹茶系列、國潮抹茶系列、調香抹茶系列、水吧專用抹茶系列,以及綠茶粉、紅茶粉、花茶粉、烏龍茶粉、白茶粉、黑茶粉、植物茶粉等超過100+款產品,給予客戶更多豐富選擇,并且在抹茶出口上擁有一定優勢。
新茶飲的進步與國內抹茶供應鏈的發展互為促進,往后,抹茶分類或將越來越細,比如裝飾用抹茶、輕乳茶用抹茶、奶蓋用抹茶、純飲用抹茶等等……
國產抹茶帶來廣闊前景,而青昔制茶肩負“中國茶重新回歸世界之巔的責任和使命”,不斷探索與帶來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也讓新茶飲市場再現中國茶的另一種輝煌。
本次采訪對象:青昔制茶負責人 姚先生
“我與茶飲這10年”,是中國飲品快報為追蹤新茶飲行業發展而做的系列報道,以背后的供應鏈的角度,既回憶過去,也展望未來,探尋行業新方向。敬請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