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當年稱霸金三角地區的武裝勢力,竟然是由一支被打散的國民黨軍隊發展而成的,甚至在多年之后,這支隊伍的戰斗力竟然讓蔣介石都為之側目,甚至不惜當年痛罵李彌:你怎么將這么能打的隊伍給留到緬甸了?
對此李彌也是非常疑惑,他也是萬萬沒想到,自己所不看好的國民黨軍,竟然還藏著如此驍勇善戰的一面,于是便立刻向蔣介石立下軍令,一定要讓這支隊伍發展壯大起來,而這支武裝力量在后來也的確得到了壯大,甚至還出了毒王坤沙這樣的人物……
貴人無數的李彌
常言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貴人相助”,李彌就是這樣一個能夠經常遇到貴人的國民黨軍官,因為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他有比較突出的軍事才能,也沒有比較好的裙帶關系,但是他卻能夠一路做到國民黨的將軍,靠的就是一路有貴人的扶持。
李彌的第一個貴人是韶關督辦公署顧問袁恩錫,當時的李彌從老家云南出來自身來到廣州謀生,經人介紹留在了滇軍第七師任勤務兵,恰好當時袁恩賜來第七師視察,見到李彌很有眼力勁,于是一時欣喜將其收為義子,甚至還推薦他去黃埔軍校讀書。
其實李彌自身很清楚,袁恩賜之所以收他義子兵器還讓他去軍校讀書,完全是想要給他的兒子袁鴻逵找一個陪王伴駕的小跟班,但盡管如此,李彌也依舊是獲益匪淺,甚至在畢業之后被直接安排進了滇軍擔任排長的職務,算是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而李彌的第二個貴人便是我們熟悉的朱老總,因為當時李彌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后被安排進了滇軍的朱培德麾下,而我們的朱老總剛好就是這個軍團的教導團團長,因此朱老總對于李彌這個人也是有心栽培一番。
但是李彌這次并沒有抓住機會,當朱老總勸說李彌參加南昌起義的時候,李彌死活就是不肯參加,這讓朱老總非常的失望,如果當時李彌能夠聽從朱老總的勸告參加南昌起義的話,那放到現在最少也是一個開國上將的軍銜,也不會淪落到和蔣介石一起敗走臺灣的現場,只能說是時也命也。
李彌的第三個貴人便是何應欽,在1930年國共兩黨合作破裂,蔣介石開始大肆圍剿我黨成員,李彌便在陳誠的麾下參加了“剿共”,但是在1932年的時候負責駐防江西的張英部隊因為“紀律渙散”,導致被我黨包圍改編,而李彌則趁亂逃了出去。
當時張英是陳誠的部下,李彌知道這件事一旦追查下來一定是需要有人來背鍋的,于是他便找上了與陳誠不和的何應欽,而且李彌與何應欽還有舊,因為當初袁恩賜的兒子袁弘貴正是何應欽的干兒子,所以何應欽便在蔣介石面前保下了李彌。
而李彌也是趁此機會向蔣介石大獻殷勤,聲稱自己不聽陳誠的命令是因為從黃埔軍校出來的學生,從來不知道什么叫作投降,蔣介石聽后十分的高興,于是便將李彌提升到團長的職位,要知道在當時那個時期,蔣介石的心腹愛將杜聿明也只不過是一個團長而已。
但是李彌畢竟是從一個“雜牌軍”出身,雖然上過黃埔軍校,但是蔣介石將他留在自己身邊依舊不放心,老是會產生一種“養條狼狗啃自己胸口”的感覺,于是他便喊來李彌的上級姚純,想詢問李彌是否靠得住。
于是李彌的第四個貴人便出現了,姚純當時見到李彌的升遷如此迅速,于是一心想跟李彌搞好關系,于是便在蔣介石面前說李彌非常的忠心,并且還愿意為他擔保,連李彌本人都沒想到,姚純這個貴人竟然會來得如此莫名其妙。
敗走逃亡依舊能遇貴人
如果說李彌的前邊幾位貴人都是李彌的上級,所以才讓他的仕途一路青云直上,那么接下來這一位就可以算是完全出乎李彌的意料,因為這個人不僅是他的下級,而且還是一位被他所拋棄的下級。
在內戰時期,李彌因為指揮不善而敗走臺灣,而他所率領的第八軍和第二十六軍的一些殘部則被他拋棄到了云南等地,其中便有有第8軍709團的團長李國輝,他率領全團一千多號人與譚忠的700多人會和,不斷在云南和緬甸附近徘徊。
不久之后云南被我軍徹底解放,這支隊伍無奈之下逃到了緬甸的金三角地帶,并且與當地的武裝勢力展開斗爭,別看國民黨軍打我軍不行,但是要消滅當地的土著還是手到擒來的,所以這支部隊很快便在金三角地帶站住了手腳,并且還迅速的發展壯大。
要知道在金三角地帶最容易得發財的買賣便是販賣毒品,但是李國輝是一個軍人,他很清楚毒品對于軍隊的破壞有多大,于是他選擇為當地的毒販提供武裝保護,并且從中抽取利潤,以此來壯大自己的軍隊,于是這個原本只有一千多人的軍隊,便逐漸發展到了三千人之多。
蔣介石當時正在為“反攻大陸”的計劃做準備,他自己也是沒想到在緬甸地區竟然會有這樣一支驍勇善戰的部隊,他覺得這支部隊在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他“反攻大陸”中重要的一壞,于是便讓李彌卻接管自己的部隊。
李彌也是沒有想到竟然還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于是他偷偷潛入到金三角之后,迅速接替了李國輝的位置,并且迅速將部隊發展壯大,不僅新建了許多的學校和工廠,甚至還染指毒品大發橫財,后來的毒王坤沙就曾經在李彌所創辦的學校當中學習過相關知識。
只不過李彌將金三角的部隊發展的太好了,甚至有不少人慫恿李彌自立為“緬甸王”,這頓時讓蔣介石產生了恐慌,再加上當時毒品的猖獗引起了許多國家的不滿,在國際上不斷地向蔣介石施加壓力,于是他便下命令讓李彌回到臺灣,而金三角的部隊也相繼被蔣介石接手了回來,之后便是大毒梟坤沙的時代。
李彌被召回臺灣以后,立即便被蔣介石剝奪了手上所有的軍權,而且也不讓他再接管有關任何軍事上的事情,終于在1973年李彌在臺北逝世,享年71歲。
縱觀李彌的一生可以說是貴人不斷,當然其中也有他自己的審時度勢,只不過相較于他日后的發展,倘若當初他能夠聽從朱老總的建議率部起義,那么恐怕他的結局會也不會如此凄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