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p>
這是毛主席于1935年所作的《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短短四句話就將彭德懷元帥波瀾壯闊的戎馬生涯勾勒了出來。
作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帥,彭德懷不僅打仗是把好手,其個人生活更是廉潔自守。無論身處權力中心,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彭老總從未因任何個人私利而妥協。
1955年,彭德懷奉命南下視察部隊。當路過南京時,得到消息的許世友說什么也不讓他走,拉著他就往家里趕。
當看到許世友將軍早就準備好的四道菜后,彭德懷當即立下了三條紀律......
一生簡樸的“彭大將軍”
1947年3月,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胡宗南調集部隊大舉進攻陜甘寧邊區,延安陷落,形勢急轉直下。3月18日,彭德懷親臨前線,指揮解放軍進行戰略后撤。
在當時,延安根據地物資緊張,彭德懷雖然已升任解放軍副總司令和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卻從未在吃的方面做出過特殊要求,常常以小米飯和白蘿卜果腹。
中央政治局辦公廳主任師哲考慮到彭德懷的健康問題,特意派了一名警衛員小楊,囑咐他照顧好彭德懷的飲食。
得到師哲的命令后,警衛員小楊偷偷帶回來一只母雞燉湯,試圖為他改善伙食,彭德懷得知后卻立刻生氣地拒絕:“不吃!拿走!去給傷病員喝!”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彭德懷被任命為國防部長,負責國家的軍事建設與安全工作。此時,社會物質條件有了顯著改善,但彭德懷的生活卻依然保持著極簡樸的風格,并以此要求自己的家人。
1955年,彭德懷的侄子彭啟超順利考入軍事學院,彭德懷給侄子提出了嚴格的經濟要求,讓他承擔妹妹的日常生活費用,并且要“每月定期存款”。
而他自己則悄悄告訴侄女:“你的生活費我來給,你哥哥給你的錢你不要用,每個月按期存銀行里,等以后他有用的時候再還給他。”
不僅如此,彭德懷對待工作中的親戚也沒有絲毫優待。
在全軍評銜工作開始時,作為負責人,彭德懷親自主持了對侄子彭啟超的評銜。雖然彭啟超已經在軍隊中服役多年,并且表現不俗,但彭德懷依舊要求為他壓低軍銜,只給了他一個中尉軍銜。
對于自己親侄子的“特殊待遇”,彭德懷始終堅持認為,“正因為你是我的親侄子,我才要這么做?!?/p>
“彭許宴”立下三條紀律
1955年9月,新中國對開國將軍們舉行了評銜儀式,彭德懷獲評“元帥”。隨后,他南下檢查戰備和國防工程,途經南京,決定去拜訪老戰友許世友。
許世友是南京軍區的司令員,兩人曾并肩作戰多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老戰友久別重逢,自然不免一番話家常。這天中午,彭德懷來到許世友家中時,許世友早已準備好了飯菜。
彭德懷推開門,看見飯桌上擺放著四道菜:一盤炒豆芽,一盤炒土豆絲,一碗燒豆腐,還有一道簡單的炒肉。
看到這樣的場景,彭德懷非常高興。
對于這兩位在革命歲月中并肩作戰的同志而言,盡管身處不同時期,不同的政治地位,但他們依舊沒有喪失革命初衷。
彭德懷微微一笑,坐下后說道:“我們都是‘出家人’,都應該愛國家之財,愛人民之財?!?/p>
所謂的“出家人”,正是指他們像僧人一樣拋棄了個人的利益,甘心將一生奉獻給國家。
在這頓飯上,彭德懷沒有過多談及個人得失,他更多的關心國家、革命與人民。他在與許世友將軍的對話中,提到了一個自己長期堅持的原則:作為革命者,必須要“保住公”,堅守廉潔,做到不貪不取。
在他們眼中,廉潔是領導干部最重要的品質,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正擁護。
談話逐漸深入,彭德懷卻突然提出了三條紀律。
第一條是“自己不能貪”。彭德懷認為,作為一名共產黨干部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不貪一分一毫,不能利用職位謀取私利。他深知,“貪”是一個腐化的根源,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災難,也會嚴重影響黨的形象。
第二條紀律是“不給別人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禮尚往來”自古以來被視為一種社會規范,但彭德懷卻認為,這種文化背景下的“禮尚往來”往往容易走向變味,成為行賄受賄的溫床。
送禮和收禮,往往是權力尋租的溫床,彭德懷明確表示,這種做法必須堅決摒棄,不能讓個人的私人關系影響到工作公正,特別是對于那些比自己職位高的人,要敢于堅持原則,決不縱容任何不正之風。
第三條紀律是“敢于厚著臉皮將上司、熟人擋回去”。評銜后,許多開國將軍被調入了各地的部隊和軍區,畢竟大家以前都是并肩作戰的戰友,感情比較深,免不了在工作中“相互關照”,所以彭老總才有了這樣的擔憂。
這三條紀律,不僅是彭德懷一生廉潔自律的寫照,也是他對后代干部的殷切期望。他認為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夠確保自己和黨組織的清白,也才能在人民面前保持足夠的公信力。
許世友聽完后并未有過多的言辭,默默地點了點頭。
彭德懷與許世友的這頓簡單的家常飯,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聚會,更是一次對革命理想的再次確認。
直至今天,這三條紀律仍然被許多人作為廉潔自律的座右銘。
此后,彭德懷于1965年赴四川地區主持三線建設工作。
在四川,彭老總不辭勞苦地深入考察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工業廠礦發展情況,跑遍了大西南崇山峻嶺的角角落落。
1974年,彭老總于北京去世,享年76歲。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彭德懷在寫給周恩來總理的信中也沒有訴一句苦,而是寫道:“安順石棉礦廠的礦渣很好……有大量鈣、鎂,還有磷和其他礦物質。加工后可以制作鈣磷肥,當做農作物的底肥是極好的.....”
四年后,鄧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為他平反,沉冤終得昭雪。
結語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彭德懷與許世友兩位革命老戰友能夠保持如此樸素的生活方式,正是他們心中有著崇高的責任。
通過這頓簡樸的飯局和定下的三條紀律,彭德懷再次向世人證明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風范,什么是無私奉獻的精神。
讓我們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致敬!
參考資料:
中工網《彭德懷:我的“特權”就是帶頭吃苦》
北方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
環球網《彭德懷元帥晚年的蒼涼歲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