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玉石,多多少少會存在一些瑕疵,除了常見的紋、裂之外,還有一種“瑕疵”備受爭議,那就是水線。
水線也是玉石中自然形成的現象,在大家的印象中,一塊玉里一旦有了水線,價值就會大打折扣。難道水線的存在真的就一文不值嗎?
水線是否是瑕疵,先要了解什么是水線。
作為天然玉石的一種標志產物,水線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一條白白的線。而是玉石在形成過程中,因外部環境的擠壓變動,在玉石結合處形成的線狀痕跡。
玉石中的水線一般有大有小,有粗有細,往往呈毫無規律的線狀分布,有肉眼可見的,也有需要借助強光源才可見的。
“水線”按照寬度基本分為三種,一是細水線,二是粗水線,三是介于二者之間的水線。
細水線一般肉眼看不見,在玉中分布的很細密,專業玩家喜歡用手電觀察,選購時還會要求商家提供透光照片,這也是為了看水線;
粗水線寬度可達1毫米,在其上還會觀察到有交錯的透閃石晶體;
處于二者之間的就很常見了,但是一般比較雜亂。
在日常選購中,水線往往會成為人們避之不及的“缺陷”,那么水線真是所謂的“價格殺手”嗎?
如果你弄清了這4個常識誤區,絕對不會有這種擔憂。
水線不等同于裂,更不會是斷裂的隱患。
在上文中,我們就講到,水線是通過玉石之間的擠壓形成的,因此其存在的部位硬度很大,在強光手電筒的照射下,水線會透光,而裂紋不能,會反光。
△水線內部或表面都能存在,透光,不會導致斷裂
△裂一般在玉石內部,不透光,容易產生斷裂
除此之外,許多人還會將水線和玉筋二者混為一談。
玉筋是玉石形成過程中由于外界礦物的侵蝕作用,在玉肉內部形成的網狀線體。
二者不同之處主要有兩點:
一是水線輪廓清晰且一般是伸直拉長的線狀,而玉筋看上去像是棉線一樣,輪廓不是很清晰,且一般成網狀、盤旋狀。
二是水線一般在玉石的表面,從外向內,而玉筋一般在玉石的內部。
我們常說“僵邊出細肉”,但其玉質優良的概率遠遠不及水線存在的料子。
為什么這么說呢?
水線是因為擠壓而形成,所以它通常產生于玉中密度最大的地方,因此可以判斷,帶有水線的料子一般細膩度都很好。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同一塊料子上的不同地方細膩程度有區別,帶有水線的部分一般會比沒有水線的部分更加細膩一些。
除此之外,水線還有其獨特的利用價值。
有一句行話叫做“水線過處無皮色”,所以水線也是辨別皮色真假的一個好辦法。
如果水線在籽料的表面,水線部分是不會有皮色的,看起來就像是把皮色一分為二。
而如果是染色的料子,水線的部分也會染出顏色,而且會與其它部分的顏色不同。
生活中流傳一種說法:有水線的就是青海料。其實不然,水線在任何玉中都會出現,籽料、俄料、青海料,白玉、碧玉、青玉等等,甚至在南紅中也不可避免的會有水線的存在。
由于目前已發現的軟玉礦均處于地殼運動復雜的地區,因此伴隨著多次的構造運動,“水線”普遍存在于各地區出產的透閃石軟玉中。
那么為什么會有青海料獨有水線的說法呢?
相對而言,青海料內的水線分布雜亂無章,且出現頻率較多,而和田籽料或是其他玉種里的水線分布較為規則,且數量很少。
再者,因為青海料本身玉質的原因,其透明度較高,因而內部的水線結構相比于其他玉料,肉眼觀察的更為清晰明顯,這或許就是很多人會誤以為水線只在青海料中才有的原因。
那么,有水線的玉料價格就會大打折扣嗎?未必,這還要分別看待。
(1)原料看大小
其實玉料內部的水線有大有小,如果是小的水線,或者是那些打燈才可見的水線,其實并不用太過在意。
可以這么理解,水線的位置處于不宜被肉眼所見的地方對于玉料的價值影響不大。
而水線明顯的料子,就如同玉料的脈絡一樣,也不失為另一種美感。而且從玉質來看,有水線存在的地方,玉質細膩,油潤光滑,而這也正是水線存在的獨特之處。
所以水線出沒,并不意味著料子差,其價格可能比同等大小沒有水線的料子更高。
(2)成品看雕工
水線并不是影響玉器整體價值的唯一因素。在某種情況下,部分水線反而會增加其自身價值。
很多玉雕會把水線巧妙的規避,但因為水線存在沒有規律性,所以完美地規避一條水線并不那么容易。
如果,能通過雕刻的方法讓水線變得不那么明顯、甚至成為玉雕中的點睛之筆,那就不必糾結那個線條下到底是不是水線。
因此,在玉器雕刻中,水線利用的好,照樣是個好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