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開國大將中排名第一,其出眾的軍事指揮才能和獲取的累累戰功,廣為人知。不過,實事求是地講,勝敗乃兵家常事,粟裕戎馬倥傯一生,也在戰場上經歷過失敗。
比如,發生在1934年底的譚家橋戰役。
譚家橋之戰:粟裕的至暗時刻
1934年7月,紅七軍團約6千余人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由江西瑞金出發,一路北上抗日,宣傳抗日主張,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27歲的粟裕也在這支部隊里,擔任參謀長。
不久,北上抗日先遣隊與方志敏部會合,改編為紅十軍團,由方志敏擔任司令,曾洪易擔任政委,粟裕依然擔任參謀長。
北上抗日先遣隊
當年底,紅十軍團來到位于黃山東麓的譚家橋地區時,與王耀武率領的國民黨補充第一旅狹路相逢。王耀武是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因作戰勇猛會打仗,讓他成為黃埔學生中晉級最快的一位。紅十軍團本欲在此設伏,給王耀武部以重創,但由于輕敵和指揮不當,原本占據優勢的伏擊戰演變成了一場慘烈的攻堅戰和消耗戰。紅19師師長尋淮洲在沖鋒中身先士卒,結果負重傷,后在向涇縣轉移途中犧牲。紅7軍團政委樂少華、政治部主任劉英等8名師以上干部負傷,87團團長黃英特陣亡。
1935年1月,紅十軍團轉移到懷玉山地區時,又被圍困,幾乎全軍覆沒。1月29日,由于叛徒出賣,方志敏被捕,8月6日于南昌就義。整個方志敏部,只有粟裕帶領少數部隊突出重圍,繼續堅持游擊戰爭。
譚家橋之戰的慘敗,成為粟裕心中永遠的痛。
艱苦的游擊歲月與復仇的決心
譚家橋之戰后,粟裕帶領少數部隊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游擊戰爭。
在那漫長的歲月里,粟裕時刻銘記著譚家橋之戰的慘敗和犧牲的戰友們,復仇的決心在心中愈發堅定。他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升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和戰略戰術素養,在游擊戰爭中逐漸成長為一名更加成熟、堅毅的將領。
粟裕
他堅信,總有一天,他會再次與王耀武在戰場上相遇,為死去的戰友們報仇雪恨。
萊蕪戰役:初嘗復仇的滋味
時間來到了解放戰爭時期。
1947年初,華東野戰軍主力集結于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市四周。國民黨軍隊制定了“魯南會戰”計劃,南線和北線同時對進,企圖逼迫解放軍在沂、蒙之間決戰。王耀武作為北線的指揮官,派出三個軍,由章丘、淄博一線向南推進。
然而,陳毅、粟裕識破了敵人的計劃,果斷決定集中主力縱隊兼行北上,奇襲北線的王耀武。盡管王耀武在發現解放軍主力北移的跡象后,試圖收縮部隊,但在陳毅、粟裕的巧妙指揮下,最終未能逃脫。1947年2月20日,萊蕪戰役打響,至23日下午,北線李仙洲集團被全殲,李仙洲被俘。
萊蕪戰役
雖然在萊蕪戰役中,粟裕直接對陣的是李仙洲,但王耀武作為北線的最高指揮官,其精心策劃的進攻計劃破產,部隊遭受重創,粟裕也算是初嘗了復仇的滋味。
孟良崮戰役:重創王耀武的精銳
萊蕪戰役后,王耀武的勢力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他手中仍握有整編74師等精銳部隊。
1947年5月,粟裕指揮華野大軍在孟良崮地區與王耀武的整編74師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決戰。
整編74師是國民黨軍隊中的王牌部隊,裝備精良,戰斗力強悍,但粟裕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果敢的決策,巧妙地運用戰術,將整編74師包圍在孟良崮山區。
孟良崮戰役
經過激烈的戰斗,華野最終全殲了整編74師,擊斃了師長張靈甫,給予了王耀武沉重的打擊。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不僅極大地振奮了我軍的士氣,也讓王耀武的軍事力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為后續對王耀武的進一步復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濟南戰役:報仇雪恨
到了1948年,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已經在山東戰場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濟南成為了一座孤城,而守城的正是王耀武。粟裕向各縱隊喊出了“打下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號,這一口號承載了他多年來對王耀武的仇恨和對犧牲戰友的深切緬懷。
在濟南戰役中,粟裕把華野分為攻堅和阻擊兩部分,許世友率領山東兵團負責攻堅,粟裕親自指揮阻擊集團。
濟南戰役
經過8天的激烈戰斗,濟南城被攻克,王耀武在城破之前試圖逃跑,但最終在壽光被民兵抓獲。至此,粟裕終于實現了對王耀武的復仇,為譚家橋之戰中犧牲的戰友們報了仇,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方志敏、劉疇西、尋淮洲等革命先烈如果地下有知,也該感到欣慰了。
勝利后的寬容與歷史的銘記
王耀武被俘后,并沒有受到當年劉疇西受過的非人待遇,而是在“功德林”里接受改造,并于1959年獲得特赦。
在恢復自由的第一時間,王耀武主動申請,請求見粟裕大將一面。粟裕知道后,點頭同意了。于是,20多年前在戰場上激烈廝殺的敵人,如今雙手緊緊握在一起,一笑泯恩仇。
王耀武
王耀武誠懇地說:“我雖然也打過一些勝仗那,被稱為‘五虎將’之一。但是,我在戰略部署上遠遠不如你,你的指揮水平比我高出了一大截。”
“今非昔比,過去的恩怨就不要再提了!”粟裕微笑著說:“過去我們是敵人、是對手。如今我們是朋友、是同志。未來我們還會成為知己、成為兄弟。”
粟裕作為一名偉大的軍事家,在勝利后展現出了寬容和大度。他知道,戰爭的勝負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對于曾經的敵人,在其放下武器后,也應該給予其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且王耀武在抗日戰爭中也曾有過卓越的表現,為抗擊日本侵略者做出過貢獻,歷史應該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